科研产出
奶公牛犊与育肥牛的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比较分析
《中国奶牛 》 2011
摘要:选择6月龄育肥奶公牛犊和成年育肥杂交改良肉牛各四头,通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育肥奶公犊与杂交改良育肥肉牛的产肉性能和牛肉品质差异,为肉牛屠宰企业开发犊牛肉市场提供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屠宰率为55.38%的犊牛胴体较屠宰率56.38%的育肥牛胴体,出肉率低6.25个百分点;骨骼占胴体比例高4.45个百分点;高档部位出品率高0.35个百分点;后臀腿部位肉出品率高1.67个百分点。犊牛肉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较育肥牛高2.73、1.20个百分点,脂肪含量较育肥牛低1.22个百分点。胴体成熟72h、96h后分割的犊牛肉(外脊)剪切力值与育肥牛肉剪切力值差异极显著(P<0.01)。成熟72h的犊牛肉(外脊)肉色值a*值、L*值分别较育肥牛低3.88、高6.55,差异极显著(P<0.01);系水力指标中滴水损失的差异显著(P<0.05),熟肉率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产肉性能方面,育肥犊牛较成年育肥牛产肉率低,保水性低,但在肉质方面,具有细嫩、多汁、高蛋白低脂肪、肉色浅红等优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质材料配比和氮浓度对无土栽培黄瓜生理指标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为筛选出最适合黄瓜生长发育的基质配比和氮的浓度,以黄瓜(Cucumber)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用陶粒、珍珠岩、沙子作为基质材料,配置5种不同配比的混合基质(各3盆),研究其对黄瓜生长过程中的各项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株高、开花情况、根系体积和叶绿素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质方面,陶粒∶珍珠岩沙子为2∶1∶1和3∶1∶1的混合基质物理性质对株高、叶片长度、根系体积、开花情况的影响都较适合于黄瓜生长。营养液方面,随着氮素的升高,黄瓜植株的株高、干重、叶绿素含量也在增加,有利于黄瓜有机物的积累。为以后黄瓜的无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航天搭载大豆SP_3几个农艺性状诱变效应
《大豆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的合丰25和合丰50大豆品种的SP3代群体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一些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空间搭载后SP3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结荚、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各自的地面对照品种,且均有正向增加的趋势,可以为大豆育种所利用;以大于标准差2倍为依据确定变异株来计算变异率,合丰25 SP3代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率均大于合丰50。不同品种航天搭载变异效果存在差异,但总体变化趋势均有利于育种选择。因此,航天诱变可以作为大豆育种的一种有效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庆地区主要盐生能源植物资源调查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通过在大庆的安达和林甸两个地区进行盐生能源植物考察,并就其盐生能源植物的种类及其应用进行调研,发现菊芋、甜高粱两种植物对生态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并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品种高产稳产性的高稳系数法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用高稳系数法(HSC)分析了9个绿豆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计算了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标准差、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结果表明:绿丰3号和大鹦哥绿935是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的优良绿豆品种;各参试品种的高稳系数与单产显著正相关,与变异系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标准差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高稳系数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衡量绿豆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综合指标,且具有计算简便、可用性强等优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液制备的腐植酸液肥和调理剂的棉花田间应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黑液实现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在新疆进行了黑液腐植酸产品的田间试验,设计了3个处理,采用棉花定点定株方法调查其生理指标,并测定其生化指标,研究了它们对棉花的生长、产量和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中应用腐植酸液肥,与常规固体肥料相比可明显促进棉花在各生育期的生长、能增加蕾、花和铃的数量、并且延长成熟时间、作物不易早衰。同时,液肥还可提高棉花的经济性状,能够显著增加籽棉的产量,增产率可达12.3%。在棉花上使用该腐植酸产品后可降低叶片的蒸腾速率,提高叶片的保水能力和CAT活力,从而明显增强棉株的抗旱能力。黑液腐植酸产品对棉花具有良好的促长、增产和抗旱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寄主卵繁育螟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寄生效果比较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使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是生物防治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同寄主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选择性不同。针对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与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较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产卵能力下降10%,飞翔能力差,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低于60%。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生存时间延长1~2d,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在60%以上,且次代幼虫发育良好,所发育的成虫能有效控制第二年大豆食心虫虫口基数,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连锁效果。综合分析认为,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能更有效控制大豆食心虫,且连续防治效果表现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突变对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分子基础,作者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针对VP2上2个重要的氨基酸位点(222和279),修饰和拯救了相应的2株突变病毒,并研究了突变病毒在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复制动力学数据显示,VP2的222位由酪氨酸突变为脯氨酸可将IB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的复制滴度提高6倍以上,而279位氨基酸对病毒复制效率无显著影响。SPF鸡的感染试验显示,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的致病力没有关系。本研究首次报道了VP2 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关系,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IBDV的基因功能,也将为新型IBDV疫苗的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复制 致病力 反向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