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燕麦生物碱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麸皮中燕麦生物碱(AV)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并利用活性氧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参数为温度60℃,提取时间2h,溶剂为乙醇/水/冰醋酸(80/19.9/0.1),料液比1︰8,此条件下得率为5.29%,经树脂纯化后粗提物中生物碱纯度达19.2%,且纯化后的燕麦生物碱表现出较强的清除OH.,O2-.和有机自由基DPPH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清除能力分别是α-生育酚的79.4%、82.2%和78.0%。
山西隰县长尾仓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测定长尾仓鼠对溴敌隆的敏感度,于2006年9~11月份,在山西省隰县室内进行了无选择性摄食试验.将试鼠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5个不同食毒期摄食0.0003%溴敌隆毒饵,并用Bliss法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尾仓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没有性别差异(Pb〉0.05,PLFP50〉0.05),故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线9―3.73+4.20x.LFP50、LFP98、LFP99及其95%置信限(95%CI)分别是2.00(0.75~5.33)d、6.15(2.08~18.20)d、7.18(2.32~22.23)d.按照wHO新修订的用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食毒期,山西省隰县地区长尾仓鼠对0.0003%的溴敌隆毒饵食毒期超过8d存活,即为产生抗药性.


江石榴果实贮藏期生理变化研究
《中国果树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对江石榴果实在(10±0.5)、(5±0.5)℃贮藏条件下生理变化和和贮藏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石榴属非跃变型果实,果实乙烯释放量较低;随果实衰老,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缓慢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显著;与在10℃贮藏相比,在5℃贮藏减少了果实的褐变和腐烂程度,贮藏16周后,商品果率达80%。


旱作区河沟地多作高效种植模式比较分析
《耕作与栽培 》 2008
摘要:通过对玉米套种西葫芦模式,西葫芦套种芥菜模式,玉米套种西葫芦、架豆复种大白菜模式,西瓜套种白萝卜复播红胡萝卜模式4种多作高效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得出,玉米套种西葫芦、架豆复种大白菜模式总产值达5377.6元/667m2,为效益最高模式。其余模式虽西瓜套种白萝卜复播红胡萝卜模式产值相对较低,但产值也均在2000元/667m2以上,相对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产值要显著增高。


外引饲草小黑麦在忻州的试验初报
《山西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对引进的11个饲草小黑麦品种进行了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鲜草产量品种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干草产量品种间达到显著差异;NTH1048,NTH2337与对照中饲237鲜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NTH1048,NTH2337和NSHW 11与对照中饲237干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饲草型小黑麦 小黑麦+青贮玉米模式


2003-2006年谷子西北区试品种(系)抗性分析
《陕西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对我国西北谷子生态区2003-2006年不同年份谷子品种(系)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谷锈病、谷瘟病、红叶病、白发病、谷子钻心虫等是西北春谷区主要病虫害,特别是红叶病呈上升趋势。②黑穗病发病率较小,发病幅度仅为0-0.29%,但呈上升趋势,纹枯病不是西北春谷区主要病害。③西北区谷子育种的育种目标不应单单考虑高产稳产,而且应考虑包括该地区主要病虫抗性育种的综合性状。


源于长穗偃麦草的小麦新品系CH7034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 2008 CSCD
摘要:CH7034是一个兼抗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新种质材料,通过普通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杂交、回交选育而成。为明确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机制及抗性基因的染色体位置,用小麦高感品系"SY95-71"与CH7034杂交,所获F1、F2及其双亲在温室用白粉病E09菌系的15号小种接种,对CH7034的白粉病抗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苗期还是成株期,CH7034对白粉病菌均表现为免疫,且具有与其抗性供体小偃7430及野生亲本长穗偃麦草相似的白粉病抗性,F1代抗病反应型为0或0'级,F2代抗感分离比符合R:S=3:1,说明CH7034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用307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一个148株的F2群体进行分析,发现小麦微卫星标记Xgwm311与抗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12.4cM。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材料进一步验证与抗病相关的片段位于2A染色体的长臂上,进而将CH7034所含的抗白粉病基因定位于小麦的2AL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