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2个胚胎发育晚期富集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EA基因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应答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研究棉花LEA基因的作用和功能,利用RT-PCR的方法,从棉花纤维均一化cDNA文库中分离得到2个LEA家族基因,分别命名为GhLEA和GhLEAG1(登录号分别为KF906314和KF906316)。GhLEA全长948 bp,编码315个氨基酸,等电点4.4,分子质量为35 ku,GhLEAG1全长756 bp,编码251个氨基酸,等电点10.76,分子质量为27 ku。系统进化树表明,GhLEA属于LEA2亚家族,GhLEAG1属于LEA3亚家族,2个基因的保守基序组成有明显的差异。荧光实时定量PCR表明,GhLEA和GhLEAG1均在棉花纤维20DPA表达量最高,GhLEA在棉花根中表达量最高,而GhLEAG1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高盐和PEG处理条件下,2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差异明显,此外,2个基因还受到脱落酸(ABA)的诱导表达,基因表达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推测2个基因均参与了棉花高盐、PEG等非生物胁迫应答。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LEA蛋白在棉花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禾谷孢囊线虫的抗性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抗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小麦资源,以禾谷孢囊线虫保定群体为试虫,采用室内接种方法测试了41份来自CIMMYT的小麦品种(系)的抗病性;分别采用室内接种法和田间病圃法测试了27份国内冬小麦品种和1份饲用小麦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在41份CIMMYT小麦品种(系)中,2个属高抗,7个属中抗,其他均属感病。所有参试的国内小麦品种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中均表现为高感。比较三种不同小麦品种抗孢囊线虫鉴定方法,室内接种鉴定比田间病圃鉴定发病严重,且简便易行,鉴定结果更可靠。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分析 被引量:1
《植物病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7年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天津五省市疑似发生玉米灰斑病的76个市县采集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显微单孢分离法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与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并对黄淮海地区、陕西、辽宁、黑龙江的37个菌株进行ISS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引起黄淮海地区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玉蜀黍尾孢的变异具有地理种群特征.同时对黄淮海夏玉米区主栽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6个主栽品种中郑单958、登海605、先玉335、浚单20等4个品种对玉米灰斑病抗性较差,玉米灰斑病在本区域具有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的风险.本研究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灰斑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支撑和理论依据.


高速铁路三维线形参数及其对列车运动的影响
《铁道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目的:为避免传统二维设计方式出现的设计差错,明确线路的三维曲线线形对高速列车运动的影响,以微分几何不变量曲率、挠率为参数,并结合三维曲线的Frenet标架,建立线路三维线形设计指标以及列车三维运动学模型,然后分析三维线形参数对线路走向及对列车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论:(1)任何线路的走向及形状都可以通过曲率、挠率及Frenet标架进行表达,以此为参数建立的列车运动学模型可准确反映列车运动状态;(2)二维设计易产生设计差错,并不能准确评价列车的运动状态;(3)线形参数对列车加速度、急动度起主导作用,其中曲率决定了加速度的大小,但横、竖向加速度大小也受控于Frenet标架的侧倾;急动度由曲率变化率、挠率产生,其中曲率变化率是急动度是否超限的关键因素;(4)为避免设计差错,在高速、超高速铁路设计中应引入三维线形设计方式。


基于有效积温的设施茄子营养生长期蒸散量模拟系统
《节水灌溉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实时明确设施茄子营养生长期蒸散特征,以可视化手段动态模拟茄子蒸散量,为后期产量形成和按需灌溉提供技术支撑。以设施茄子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8年对早春茬茄子营养生长期有效积温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对Logistic方程的修正,推导出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模型,结合叶面积指数与作物系数Kc的关系,达到Kc值的实时模拟。基于修正的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出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与Kc值共同来模拟茄子逐日蒸散量。采用Java编程语言来实现系统的逻辑功能,利用微信技术搭建前端交互界面和茄子蒸散量的显示。结果表明,茄子营养生长期有效积温比较稳定,有效积温为329.01℃/d。修正后的叶面积指数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RE为10.63%,表明以相对有效积温作为输入变量来模拟茄子叶面积指数准确度高。系统对蒸散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RE为18.50%,RMSE为0.50 mm/d,表明该系统可精准地对蒸散量进行模拟。因此,基于有效积温的模拟系统可对蒸散量进行有效确定,以可视化手段来指导农田按需灌溉,为农业应用信息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茄子 有效积温 作物系数 Penman-Monteith方程 蒸散量


张杂谷13号选育及应用
《种子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张杂谷13号是由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两系杂交谷子新品种,母本为不育系A 2,父本为与自育优质米恢复系黄六。该品种保持了以前杂交谷子高产特性,具有大多数谷子品种不具备的分蘖自调能力,可以根据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自动调整分蘖数,雨丰高产,雨少稳产,也更加适应覆膜穴播的高效栽培模式。2014年3月取得植物新品种权授权,品种权号CNA 2080686.6,公告号CNA 004395 G。在近几年的示范推广过程中,该品种表现米质优、产量稳、适应机械化规模种植,已经成为张杂谷系列的主推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7万hm~2。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谷子恢复系的选育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张杂谷适应性广、品质优、产量高,但能在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品种很有限。为了选育更多适合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子品种,本文以‘张杂谷6号’为对照品种,以谷子不育系A2和30份新选育的恢复系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出苗期、抽穗期、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单穗重及产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0份参试材料杂交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81~18.22,其中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小,为2.81%,产量和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均为18.77%。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累计贡献率为89.2%,表述了谷子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说明可以用这两个主成分来筛选适合坝上种植的杂交种。通过综合评价,共筛选出22份优于‘张杂谷6号’的恢复系材料。


我国中低速磁浮铁路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铁道运输与经济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中低速磁浮铁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适用于中短距离、中低运量的旅客运输,是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制式的选择之一。为保障中低速磁浮铁路安全运营,在分析日韩中低速磁浮铁路应急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从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法制4个方面,分析我国中低速磁浮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原则,提出我国中低速磁浮铁路应急管理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从事故预防、应急救援、调查处理等方面进行要素分析,为我国中低速磁浮铁路的应急管理体系提供研究支撑。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铁路 应急管理体系 构建原则 框架 要素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