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砧木与红地球葡萄硬枝嫁接亲和力评价及遗传背景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红地球葡萄与不同遗传背景砧木的硬枝嫁接亲和力,筛选红地球适宜的抗性砧木,利用8个遗传背景不同的砧木品种与红地球配置砧穗组合进行硬枝嫁接,并对各砧穗组合萌芽率、接口愈合率、愈伤生成率、营养钵苗生长势、秋后新梢生长量、根系生长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遗传背景不同的砧木和红地球嫁接组合的亲和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来自河岸葡萄×沙地葡萄组合的101-14和3309与红地球嫁接亲和力均较强,秋后成苗率分别为73.0%和50.0%;来自冬葡萄×河岸葡萄组合的砧木5C、SO4、5BB与红地球亲和力较差,主要因为该杂交组合的砧木有来自冬葡萄的遗传背景。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最终成苗率与温床催根后的萌芽率、根粗<2.0 mm的根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分析,筛选出亲和力强的红地球嫁接组合2个:红地球/101-14和红地球/3309,而5C、SO4、5BB三个砧木品种与红地球亲和力极差,在嫁接育苗生产实践中应谨慎选择。


'黄冠'梨果实采收和贮藏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采自'黄冠'梨主产区的30份果实样品为试材,测定了采收品质和贮藏品质指标,采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分析结果确定了色泽、风味、果心褐变指数及单果重为代表性品质指标,根据主因子得分及相应权重之积的累加计算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因变量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黄冠'梨果实采收品质、冷藏品质以及货架品质评价模型方程,调整R2分别为0.974、0.950和0.979,说明评价模型可靠性较高.基于此模型分析30个果园'黄冠'梨品质的理论得分,经聚类分析将'黄冠'梨品质指标分为4类.以因子分析为基础建立的'黄冠'梨品质评价体系简化了品质评价指标,并反应'黄冠'梨综合品质;因此,该评价模型可在生产上为'黄冠'梨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不同砧木嫁接的赤霞珠葡萄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不同砧木嫁接对葡萄的影响及为建立葡萄耐盐性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以赤霞珠葡萄为接穗品种、分别以耐盐砧木101-14,耐盐性中等的贝达,盐敏感的砧木188-08和5C为砧木,以赤霞珠葡萄自根苗为对照,研究幼苗对不同浓度(70、100、130和160 mmol/L)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所有试材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指标随NaCl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无盐处理条件下,赤霞珠葡萄嫁接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自根苗,而脯氨酸(Pro)含量低于自根苗;在NaCl胁迫条件下,赤霞珠嫁接组合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因砧木耐盐性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耐盐性强的101-14嫁接的赤霞珠叶片中丙二醛(MDA)和Pro增幅最小,SOD和POD维持较高的活性,根系具较强的拒Na~+能力,通过根系向地上部分转运K~+以增加叶片中K~+含量,从而抵御盐离子对叶片的毒害作用,调节植株体内离子平衡,而其他砧木贝达、188-08、5C嫁接的赤霞珠虽然叶片中SOD和POD活性显著增加,但根系拒Na~+和对K~+的选择性吸收的能力不强,不能通过嫁接改善赤霞珠的耐盐性。


花生秧、全株玉米不同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混合比例和添加剂对花生秧(Arachis hypogaea)、全株玉米(Zea mays)混合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设对照组、添加乳酸菌(Lactobacillus)组及添加复合添加剂组,分别制作花生秧、全株玉米比例为0︰1、1︰3、1︰1、3︰1、1︰0的混合青贮,每组3个重复,6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在感官评价方面,混合青贮的气味和评价总分随着花生秧添加比例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2)在青贮品质方面,复合添加剂组的pH显著低于乳酸菌组和对照组(P<0.01),使用添加剂可显著降低氨态氮/总氮(P<0.05),显著提高乳酸、丙酸含量(P<0.05);随着花生秧添加比例的增加,pH、氨态氮/总氮和乙酸显著增加(P<0.05);乳酸、丙酸和总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3)在营养成分方面,复合添加剂组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花生秧添加比例的增加,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和饲料相对饲喂价值显著下降(P<0.05),酸性洗涤纤维、灰分显著升高(P<0.05).当花生秧、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的混合比例为1︰3时,混合青贮的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最优,与青贮玉米相似;使用复合青贮添加剂可提高混合青贮的青贮品质.


谷子种子线虫检测及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快速检测谷子种子携带线虫情况并了解不同地区线虫种群的多态性,利用PCR技术对采集自中国谷子主产区不同区域内的99份谷子种子的带线虫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分析其不同地区线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根据贝西滑刃线虫核糖体28S rRNA-D2/D3片段设计的引物对谷子线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扩增出245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对谷子线虫的检测浓度最低为0. 125 ng/μL。在99份谷子种子DNA中,有33份种子检测到特异性扩增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所有扩增条带对应序列与线虫28S rRNA序列的相似性达97%以上,进一步说明33份种子携带线虫。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阳性种子的带线虫频率介于33. 3%~100%,且带线虫的谷子种子主要来自春谷区。分析33份阳性样品的28S rRNA片段序列,存在29个变异位点和22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AB1为优势单倍型,河北张家口市和内蒙古松山区两地线虫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谷子种子带线虫的一步PCR方法;谷子线虫病是夏谷区的主要病害,随着谷子春夏谷区的交流,线虫病成为春谷区病害,种子带病可能是主要初侵染源;不同地理来源的线虫28S rRNA序列存在差异,AB1为优势单倍型。
关键词: 谷子 贝西滑刃线虫 种子带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倍型


PhoR/PhoP双组分系统对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落形态和芽胞形成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组分PhoR/PhoP是枯草芽胞杆菌中普遍存在的以低磷为信号的调控系统。前期研究发现,PhoR/PhoP双组分系统正调控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脂肽类抗生素fengycin的合成,本研究分析了PhoR/PhoP双组分系统对NCD-2菌株菌落形态和芽胞形成的影响。在有机磷培养基上,NCD-2野生型菌株可以降解有机磷并且形成表面褶皱、立体结构较强的菌落形态,而phoR或phoP基因突变子丧失了降解有机磷的能力,菌落表面光滑、平坦。phoR和phoP基因突变子的互补菌株恢复到了与野生型相似的解磷能力和菌落形态。在低磷和高磷培养基中比较了NCD-2野生型及其衍生菌株的生长及芽胞形成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磷培养基中,NCD-2野生型及其衍生菌株的生长速率没有差异,但在低磷培养基中,phoR和phoP基因突变子的菌体生长速率显著降低。芽胞形成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低磷培养基中,NCD-2野生型菌株的芽胞形成率较高,而phoR和phoP基因突变子的芽胞形成率显著降低;在高磷培养基中,NCD-2野生型及其衍生菌株芽胞形成率普遍较低并且无显著差异。RT-PCR分析显示,phoR和phoP的突变均显著降低了芽胞形成相关基因spo Ⅱ GA的表达,相比感应激酶PhoR,调控因子PhoP对spo Ⅱ GA基因的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PhoR/PhoP双组分系统 芽胞 RT-qPCR


夏播饲用谷子农艺性状与品质评价
《草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旨在为饲用谷子育种提供优质种质资源,为高品质饲草生产奠定理论依据,对日粮饲料配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河北省17份夏播饲用谷子品种(系)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等农艺性状,测定灌浆初期其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采用豆科与禾本科等级划分标准、饲料相对值(RFV)和饲料分级指数(GI)3种评价指标对17份饲用谷子进行了品质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1)S2014794、S20151375和S2014742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较高(最高分别达37.26和18.92t·hm~(-2)),可用作高产饲用谷子品种资源;而虎的尾2、郑10和Z281的籽粒产量较高,并且其灌浆初期与成熟期鲜草和干草产量也属于中上等水平,因此可用作高产粮饲兼用谷子品系资源;茎叶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升高,成熟期>灌浆期>抽穗期,S2014907、S20151375、K2908和K1955茎叶比较低,可作为叶量丰富型品种资源;衡HN201026和虎的尾2可作为高杆型品种资源。2)S2014907、S2014742的CP含量分别为11.81%,11.63%,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品种;郑10和金绿谷的NDF分别为39.95%和40.06%,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品种;饲草4号的ADF为14.73%,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品种。不同的饲草评定方法对饲草等级划分结果不同,但总体趋势一致,采用豆科与禾本科等级划分标准,饲用谷子的品质为中上等水平,是较好的饲草品种。利用GI划分的饲草等级比利用RFV划分的等级普遍降一级,综合3个等级划分,郑10、K3970、金绿谷、饲草4号、K359、K2908、YC264、冀草谷1号饲用价值比较好,可作为高营养价值品种资源。


食物和温湿度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和为害玉米苗的影响
《昆虫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显示,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在田间的虫口密度与玉米被害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田间虫口密度并不能准确预测玉米苗被害率.为了探索二点委夜蛾幼虫发生量与玉米苗被害程度之间的关系,解释田间调查遇到的幼虫即使有时大量发生玉米苗却受损轻微的现象,本研究室内检测了外部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湿度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为害玉米的影响以及昆虫自身的相关取食习性.[方法]将3龄末、4龄初二点委夜蛾幼虫分别置于下述8种温湿度和食物组合条件下进行处理:低温低湿无食物(15℃, 30%RH,饥饿)、低温干燥无食物(15℃, 0%RH,饥饿)、低温低湿有食物[15℃, 30%RH,饲喂人工饲料(AD)]、低温干燥有食物(15℃, 0%RH, AD)、高温高湿有食物(36℃, 90%RH, AD)、高温干燥有食物(36℃, 0%RH, AD)、高温高湿无食物(36℃, 90%RH,饥饿)、高温干燥无食物(36℃, 0%RH,饥饿);处理4 h后,评价其对盆栽玉米苗的为害程度,并测定幼虫在4个不同温度(15℃, 24℃, 28℃和33℃)下对玉米叶片的取食量.分别用8种食物(马齿苋、紫苏、甘薯、白菜、大豆、南瓜和玉米叶叶片以及麦秸)将初孵幼虫驯化饲喂至3龄后,检测经过驯化处理后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麦秸和和玉米叶片的选择性.[结果]在干燥条件下,无论是否经过饥饿处理,幼虫对玉米苗的为害程度均较高,尤其是高温干燥处理后,对玉米苗的平均为害级别达3.1级;低温干燥处理组和高温干燥处理组为害级别在4级以上(含4级)的幼苗数分别占幼苗总数的50%和40%.在15-33℃,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取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48 h校正取食量分别为12.8, 31.8, 38.0和60.0 mg.用甘薯、白菜、大豆和南瓜叶片驯化的幼虫对初始驯化食物的选择率显著高于对玉米和麦秸的选择率;初始取食紫苏叶片的幼虫对紫苏和麦秸的选择率显著高于对玉米的选择性,初始取食玉米叶片、麦秸的幼虫分别对玉米、麦秸的选择性更高.[结论]干燥是二点委夜蛾幼虫增加对玉米摄入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二点委夜蛾适应短时高、低温的能力较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15-33℃),短时间内的取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作为干燥的一个辅助因素,温度通过影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取食量而决定其为害玉米苗的程度;二点委夜蛾倾向于选择初孵幼虫最先接触的食物;二点委夜蛾在玉米苗上的发生为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食性.


1-MCP处理对早熟苹果常温贮藏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早熟苹果货架期很短,极不耐贮藏。本研究以冀苹3号、6-25、4-25和嘎拉4个早熟苹果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处理对苹果果实在常温贮藏(25℃)条件下呼吸速率、乙烯生成速率及果实品质的变化。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果实呼吸速率,减少乙烯释放,延缓果实硬度下降,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冀苹3号除外)与可滴定酸含量。进一步研究表明,1-MCP处理较对照可显著降低冀平3号和6-25苹果贮藏期间果肉褐变,经过14 d贮藏,1-MCP处理的冀平3号和6-25苹果果肉褐变发病率分别为0和17.78%,显著低于对照(冀平3号CK为87.78%、6-25 CK为90.48%)。但1-MCP处理对4个早熟苹果品种腐烂无显著影响。由此可见,1-MCP处理能够有效延缓早熟苹果的成熟衰老进程,保持果实内在品质,进而有效改善了早熟苹果常温贮藏期保鲜效果,延长了货架期。


15个不同葡萄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各葡萄香型的特征香气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葡萄15个品种果实(2个无香型、5个草莓香型、8个玫瑰香型)香气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无香型葡萄维多利亚、摩尔多瓦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物质,香气物质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2-己烯醛;草莓香型葡萄申丰、巨峰、沪培2号、辽峰、硕丰的香气物质主要是醛类、醇类、酯类物质;玫瑰香型葡萄的香气物质主要是以醛类、萜烯类物质为主。醛类物质主要是2-己烯醛、正己醛;萜烯类物质主要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α-萜品醇、橙花醇、香叶醇等物质。不同葡萄品种在香气物质、物质含量间存在差异。结果可为后期葡萄香气机理研究、育种与推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