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热感指数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分别对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热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冬小麦材料采用延期播种、春小麦材料种植在温度有显著差异的地理环境下,人为致使小麦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根据不同环境处理的千粒重值计算冬、春小麦各个材料的热感指数。依据热感指数,对来自中国不同小麦生态区和国外不同地区和组织的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包括688份冬小麦和637份春小麦,分别进行耐热性评价。热感指数小于0.5为极耐热材料、大于等于0.5小于1为中等耐热材料、大于等于1小于1.5为中等热敏感材料、大于等于1.5为极敏感材料。【结果】冬小麦和春小麦热胁迫处理组灌浆期平均最高温度分别高于对照组1.91℃和7.09℃,且热胁迫处理组千粒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根据热感指数分级评价结果,极耐热冬、春小麦材料31和48份,占供试材料的4.51%和7.54%;极敏感冬、春小麦材料19和58份,占供试材料的2.76%和9.11%;其余大多数材料为中间类型(中等耐热材料和中等热敏感材料)。从中国小麦生态区域的地理分布来看,来自南部麦区(西南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耐热性整体高于来自北部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对于春小麦,来自新疆春冬麦区的材料耐热性最强,平均热感指数为0.70,且其中88.00%的材料属于耐热材料(极耐热材料或中等耐热材料);此外,来自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的春小麦平均热感指数为0.88,也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来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六倍体材料耐热性最弱,平均HSI为1.18,其中69.58%的材料为热敏感材料(中等热敏感材料和极敏感材料)。【结论】采用延期播种或在高温的地理环境下种植能使小麦在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综合考虑正常条件下的产量潜力和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筛选出优异耐热资源103份,可用于相应生态区小麦的耐热性遗传改良。


不同夏玉米品种穗部主要害虫发生现状调查
《中国植保导刊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在夏玉米穗期,对16个不同品种雌穗上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显示,河北馆陶夏玉米穗部害虫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混合发生,不同品种间虫量水平差异显著.各品种平均百株虫量,以桃蛀螟最高,达38.7头/百株;玉米螟次之,为16.0头/百株;棉铃虫最低,为5.6头/百株.各品种平均百株总虫量60.3头/百株.其中,总虫量最高的品种为北承190,高达195.6头/百株;同时,万盛69、郑单958、登海710品种的平均百株总虫量低于13.3头/百株,存在某种程度的抗虫性.不同品种受害穗率和粒腐穗率不同,平均受害穗率83.3%,最高100%,,平均粒腐穗率33.7%,最高74.4%;受害穗率与粒腐穗率变化趋势一致,较高的受害穗率引起玉米粒腐、穗腐的发生.


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梨树主要病害的协同增效作用及减量施药流程制定
《植物保护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梨褐斑病、黑星病、白粉病等主要病害的协同增效作用,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离体叶片法与田间有效剂量药效验证法研究杀菌剂协同增效组合对靶标病原菌的毒力、对靶标病害的防效及其田间应用效果,并制定梨树主要病害关键防治时期的减量用药流程。结果显示,针对梨树3种主要病害共筛选到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协同增效组合10个(体积比):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氟菌唑(4∶1)、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噻肟菌酯(1∶1)、辛菌胺醋酸盐+噻肟菌酯(1∶5)、苯醚甲环唑+噻肟菌酯(1∶1)、硝苯菌酯+氟硅唑(1∶4)、醚菌酯+氟硅唑(1∶1)、苯菌酮+四氟醚唑(1∶1)、氟吡菌酰胺+嘧菌酯(1∶1)、丙硫菌唑+嘧菌酯(1∶1)、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吩嗪α-2羧酸(1∶6),增效系数分别为2.15、2.87、3.46、3.89、2.36、3.62、3.21、4.39、2.87、2.64;确定杀菌剂与杀虫剂协同增效组合1个:12.5μg/mL丙硫菌唑+12.5μg/mL嘧菌酯+7.2μg/mL阿维菌素,用药1次后10 d防效为96.74%,用药3次后50 d防效为70.31%;确定杀菌剂与助剂协同减量增效组合6个:100μg/mL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25μg/mL氟菌唑+0.1%NF-100、60μg/mL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0μg/mL吩嗪α-2羧酸+0.1%Tmax、40μg/mL醚菌酯+40μg/mL氟硅唑+0.1%NF-100,连续用药3次对梨褐斑病的持效期可达50 d;40μg/mL醚菌酯+40μg/mL氟硅唑+0.025%N280(或0.1%迈道或0.1%Tmax),对梨黑星病和梨白粉病的持效期可达30 d。根据协同增效组合与病害对应关系,可制定以上述协同增效组合为关键技术的梨树主要病害减量用药综合防控体系,防效最高达93.15%。


夏季高温对冀南地区棉铃虫和玉米螟蛾量影响的观察
《中国植保导刊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观察河北省馆陶县2013—2018年7—9月份气温及3代棉铃虫、2代玉米螟盛期诱蛾量的变化,分析了高温天气对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出现高温天气的2013年和2018年(8月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7.3和27.2℃,旬平均最高气温为31.1~35.1℃),3代棉铃虫成虫盛期灯诱蛾量分别比2代增长2.0、2.2倍,2代玉米螟成虫盛期灯诱蛾量分别比1代增长19.4、157.7倍。由此推测,夏季出现明显高于常年的高温天气,是3代棉铃虫、2代玉米螟成虫种群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


小鼠脑干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免疫阳性神经元信号检测方法的优化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类固醇激素合成关键调节酶-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 (3β-HSD1)是类固醇激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调节酶,其活性的改变可影响雄激素(睾酮)的分泌水平。检测3β-HSD1在脑组织的分布对研究脑干调节类固醇激素的分泌具有重要意义。但常规检测手段难以检测出3β-HSD1阳性信号的分布。为优化检测小鼠3β-HSD1在脑神经元中分布的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固定液(4%多聚甲醛、20%甲醇+0.2%丙酮、4%多聚甲醛+10 mmol/L柠檬酸钠)预先灌注小鼠,取其脑组织制作冰冻切片,经优化的封闭前预处理后,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β-HSD1在小鼠脑组织中的分布以及不同固定液对其在小鼠脑干中的阳性信号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采用western blot验证该免疫组化试验结果。结果显示,3β-HSD1主要在小鼠后脑脑干内分泌类固醇激素的主要核团,即在脑干中的缝苍白核(RPa)、巨细胞网状核(GRN)及臂旁核(PB)中表达。4%多聚甲醛固定组小鼠在上述核团内均未观察到3β-HSD1阳性荧光信号;20%甲醇+0.2%丙酮固定组小鼠在上述核团内虽可见3β-HSD1阳性信号分布,但荧光信号较模糊;4%多聚甲醛+10 mmol/L柠檬酸铵固定组小鼠在其脑干上述核团内获得染色结果清晰,神经元形态饱满的3β-HSD1阳性荧光信号。Western blot结果也证实了3β-HSD1蛋白在小鼠脑干内上述3个神经核团内的特异表达。综上所述,采用免疫组化试验检测3β-HSD1在小鼠脑内的定位时,经4%多聚甲醛+10 mmol/L柠檬酸钠固定液组的小鼠脑组织切片可在小鼠脑干RPa、GRN及PB核团内获得饱满的3β-HSD1阳性荧光信号。本实验方法的优化将为进一步研究脑内3β-HSD1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的研究提供技术手段。
关键词: 免疫荧光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 脑干


中国谷子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本文在分析中国谷子产业竞争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基础上,基于2011年与2016年全国23省(市、区)宏观统计与微观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空间探索分析,从市场、生产、技术、组织、外部环境5个维度对谷子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西、河北、内蒙古3省谷子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市场竞争力对谷子综合产业竞争力贡献最大,区域差异显著,东北地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中国谷子产业竞争力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具有高高、低低集聚特征。从提升中国谷子产业竞争力视角,本文建议应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关键词: 综合评价 产业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法 空间特征 谷子产业


沟播对苜蓿出苗和表层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2018年在位于海河平原区的河北省深州市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节水试验站,采用机械播种和人工播种两种方式,探讨了沟播对紫花苜蓿出苗、表层土壤墒情和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苜蓿平播技术相比,苜蓿沟播可以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和出苗率,对表层土壤温度影响不明显。机械沟播较平播0~10cm表层土壤含水量提高了11.5%,人工沟播较平播0~10cm表层土壤含水量提高了6.9%;沟播与平播相比,0~20cm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幅低于0~10cm。机械沟播较平播出苗率提高了16.3%,人工沟播较平播出苗率提高了8.8%。因此,苜蓿种植区域建议采用机械沟播,有助于提高苜蓿出苗率和成活率。


基于SSR标记的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关联位点检测及等位变异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在海南省乐东县、河南省洛阳市、吉林省吉林市和公主岭市4个不同地理环境调查谷子10个主要性状,进行SSR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获得单一环境特异表达位点及多个环境共同表达位点,发掘优异等位变异,探究谷子可能的生态适应性形成机制,为开展谷子分子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连续2年在吉林省吉林市和公主岭市、河南省洛阳市、海南省乐东县调查102份谷子资源株高、穗长、叶片数、穗粗、抽穗期、穗码数、码粒数、穗重、穗粒重、千粒重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基础上,首先利用SPSS19.0软件对每个地理环境进行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再用70个多态性SSR标记对谷子资源进行基因型鉴定,分析102份谷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最后用TASSEL5.0软件进行标记间的连锁不平衡分析,并用GLM和MLM 2种模型开展分子标记与表型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除了千粒重,其余9个性状间在4个地理环境普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只在在吉林市、公主岭市、洛阳市3个环境与穗粒重、株高、穗长、穗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海南乐东县与其他9个性状没有显著相关性;7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39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的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Shannon指数分别为6、2.24、0.4637、0.7738;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均将102份谷子材料分为4个群,来自河南的谷子材料散布在4个群中,表现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70对SSR标记间连锁不平衡分析未发现明显的连锁不平衡结构;GLM、MLM 2种模型共检测到10个关联标记,结合等位效应分析确定b115、MPGC13、b227、b194、p56在吉林市、公主岭市2个环境与穗重、穗长、叶片数、抽穗期4个性状关联,sigms9034、b125在洛阳市与穗长、穗码数关联,P18和p59在乐东县与穗重关联,p6在吉林市、公主岭市和洛阳市分别与叶片数和穗码数关联,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平均贡献率在7.76%—34.05%;3个标记等位基因sigms9034-168、P18-166、p56-244分别能够显著增加穗长、穗重,缩短抽穗期。【结论】连续2年获得了5个在吉林市、公主岭市稳定表达的标记位点b115、MPGC13、b227、b194和p56,2个在洛阳市稳定表达的标记位点sigms9034、b125,2个在乐东县稳定表达的位点P18和p59,1个在洛阳市和吉林市、公主岭市同时稳定表达的标记位点p6;获得了3个可用于穗部性状、生育期标记辅助选择的优异等位基因sigms9034(168 bp)、P18(166bp)、p56(244 bp)。


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增产潜力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周年光热资源,确定河北平原冬小麦适宜播期和夏玉米适宜收获期,在河北藁城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试验。冬小麦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夏玉米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小麦产量对播期和冬前积温、玉米产量对收获期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冀麦585和金禾9123对播期不敏感,适播期较长,冬前≥0℃积温分别在324~560℃和362~566℃均可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根据藁城多年积温数据,该积温下限对应的日期为10月20日左右。夏玉米产量与播期、收获期均呈线性关系,而不同年份播期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玉米生育后期平均气温高于有效灌浆温度(16℃)的截止日期为10月17日,假如玉米收获期由农民传统的9月22日推迟至10月17日,积温可增加476,100℃积温可增产527. 7 kg/hm~2,玉米可有2 511. 9 kg/hm~2的增产潜力。可见,小麦推迟播种时间、玉米延迟收获时间是发挥两季作物均衡增产的重要措施,玉米收获期最晚推迟至10月17日,小麦播种期最晚推迟至10月20日。


谷子SiWRKY03基因的分子特征与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与抗逆反应的一类转录因子。为了解谷子中SiWRKY03基因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其生物学特征,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SiWRKY03转录因子在谷子不同组织部位和抗谷锈病过程中的表达丰度变化。结果表明,SiWRKY0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137 bp,编码37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39.73 ku,理论等电点(pI)为5.91,含有1个WRKY保守结构域。该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最大元件是无规则卷曲,最小元件为β-转角。进化分析表明,SiWRKY03与糜子(RLM93064.1)和哈氏黍(PAN29607.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组织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谷子根、茎、叶和穗中均有表达,其中根中表达量最高,穗中表达量最低,与转录组数据一致。在谷子响应锈菌胁迫反应的120 h内,SiWRKY03基因在抗病反应的12,36 h上调表达,而感病反应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推测SiWRKY03在谷子抗锈病反应中起正调控作用。上述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iWRKY03基因功能与抗病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谷子 谷子锈病 WRKY转录因子 基因表达 抗病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