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北省130份西瓜品种与种质资源抗病基因KASP检测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筛选河北地区抗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西瓜品种与资源,分析其所含有的抗病基因,为筛选和培育抗病西瓜新品种提供参考。采用改良后的CTAB法提取西瓜种芽DNA,并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DNA浓度,将其稀释至2~10 ng/μL后使用许勇团队开发的西瓜抗枯萎病、抗炭疽病、抗白粉病分子标记,利用高通量分型KASP标记技术对西瓜抗枯萎病、抗炭疽病和抗白粉病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了检测。试验材料为河北省近年来审(鉴)定西瓜品种和优势组合(星研七号、美佳、美胜、贵妃、17-11等)以及优异种质资源(花早绿、JB-1、JB-3、901新等)共130份材料,抗病对照为3抗302,感病对照为GBZG。结果表明,所有被检测材料中33份材料含抗枯萎病基因(Fon-1),19份材料含抗炭疽病基因(AR1),7份材料含抗白粉病基因(PM1),5份材料同时含Fon-1和AR1,1份材料同时含AR1和PM1,1份材料同时含Fon-1、AR1、PM1 3种抗病基因。根据KASP检测结果对试验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分为4类,分别为抗白粉病基因处均无检测信号或杂合抗性12份、抗白粉病或同时感2种病害材料67份、抗枯萎病或抗炭疽病材料38份,抗枯萎病、抗炭疽病或抗白粉病基因方面均无检测信号或杂合抗性13份。


河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复合侵染及分布
《植物病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及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毒。2016~2017年,在河北省18个番茄主产区调查番茄病毒病危害情况,采集262份植株矮化、叶片黄化、褪绿、卷曲的番茄样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016~2017年河北省番茄病毒病发生普遍,所检样品中TYLCV的侵染率为68.66%,其中与ToCV复合侵染率为19.5%;除栾城、滦南、乐亭、永年4地样品暂未检测到ToCV外,其他14个采样点的样品均检测到ToCV,侵染率为19.5%,且全部表现为与TYLCV复合侵染,河北省番茄主产区暂未发现ToCV单独侵染的样品。


低温胁迫下不同基因型西瓜抗寒性综合评价
《中国瓜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不同材料西瓜幼苗的耐低温特性,为抗寒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7个不同基因型西瓜为试验材料,经人工模拟低温环境,测定分析低温弱光下不同基因型西瓜幼苗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生理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西瓜材料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田间对照相比,低温胁迫6 d后电导率、丙二醛和过氧化物酶含量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双星99K’相对‘双星37’和‘星研七号’抗寒性最强‘,美佳’和‘早佳’抗寒性中等‘,901×新’和‘美胜’抗寒性最弱。


河北省玉米穗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系统发育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北省夏玉米区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组成及地区对病原菌种类的影响,本团队于2016年和2017年在玉米收获前期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生物学方法对随机采回的样本进行分离鉴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与2016年相比,2017年河北省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玉米穗腐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河北省夏玉米区穗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频率为63.49%,其他病原菌如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变红镰孢菌(F. incarnat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A. flavus)、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分离频率分别为19. 05%、6. 35%、1. 59%、14.29%、3.17%、9.52%和1.59%。为明确伏马毒素基因在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鉴定中的作用,拟轮枝镰孢菌、层出镰孢菌和藤仓镰孢菌(F. fujikuroi)分别以EF-1α和FUM1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两个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相似,伏马毒素基因可用于潜在产伏马毒素镰孢菌种的鉴定,基于FUM1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大于基于EF-1α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而种内遗传距离的结论则与之相反。


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及常规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
《植物保护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对氟吡菌胺的抗性时空动态,2011-2016年从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采集1 821株霜霉病菌,采用叶盘漂浮法检测供试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以茎叶喷雾法评估5种常规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河北省和山东省黄瓜主产区的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已普遍产生了低度抗性,平均抗性倍数为5.86;所有供试菌株的抗性频率为51.89%,其中低抗菌株及中抗菌株分别占36.18%和15.71%;平均抗性指数为0.34,每年检测的抗性频率、抗性倍数及抗性指数呈增长趋势,且随着监测区域的变化而变化.在河北省定兴县和山东省寿光市进行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按推荐剂量喷施,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SC对黄瓜霜霉病防效显著高于常规对照药剂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WG、58%甲霜灵·代森锰锌WP、80%代森锰锌WP及250 g/L嘧菌酯SC的防效,但防效明显下降,由2011年的92.58%~93.31%降至2016年的80.07%~80.82%.表明需要制定和实施抗药性治理对策,如限制山东和河北2省黄瓜的每个生长季节中687.5 g/L氟菌·霜霉威SC的使用不超过2次,而且要与不同作用机理的卵菌杀菌剂交替使用防治黄瓜霜霉病.


不同酵母菌株对发酵雪花梨酒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雪花梨为材料榨取梨汁,接种不同酵母菌株发酵后酿制梨酒.采用HPLC法分析了梨酒的酚类物质,并比较了梨酒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梨酒中共检测出10种酚类物质,其中熊果苷、3,4﹣二羟基苯丙氨酸和儿茶素3种酚含量占总酚含量的比例超过80%,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较低,比例不足20%.不同酵母菌株对梨酒酚类物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酵母R﹣HST发酵酿制的梨酒酚类物质总量最多,酵母RC212和KD酿制梨酒的酚类物质总量最少.发酵梨酒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酵母RC212、F33和F﹣5酿制梨酒的DPPH·清除率较高,酵母X16和R﹣HST酿制的梨酒清除率中等,酵母2323、EC1118和KD酿制的梨酒的清除率最低.通过采用最小偏二乘回归分析法得知梨酒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贡献大的酚类物质有3,4﹣二羟基苯丙氨酸、熊果苷、儿茶素、咖啡酸和表儿茶素.


河北夏播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玉米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2017年在河北省邯郸、衡水、石家庄、沧州和邢台市共开展16组机械粒收品种筛选与技术集成示范,对14组试验采取机械粒收及收获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机械粒收子粒破碎率均值为10.19%,高于国标≤5%的要求;杂质率均值为1.99%,低于≤3%国标标准;产量损失率均值为3.55%,总体小于≤5%国标标准,破碎率高是河北夏玉米区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子粒含水率总体呈正态分布,均值为28.69%,收获时含水率低于26.01%的样本仅占25%,含水率与子粒破碎率(r=0.534**,n=130)、杂质率(r=0.437**,n=130)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含水率高是导致收获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我国几个板栗品种抗寒性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个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品种休眠期一年生枝条为材料,测定各品种不同低温处理下枝条的相对电导率(REC)、冻害指数、总着色度和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枝条结构特征。将REC配合Logistic方程求出枝条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与LT_(50)极显著相关的理化、结构指标,并用隶属函数法求出各抗寒性相关指标平均隶属度,对供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抗寒性排序。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10个板栗品种枝条REC变化趋势呈近"S"型,基于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T_(50)差异较大,为-26.64~-17.73℃;-20℃处理下枝条REC、冻害指数、总着色度、MDA含量,及枝条木栓层厚度和木栓层比率与其LT_(50)呈极显著相关,可作为板栗枝条抗寒性鉴定的理化和组织结构指标;以6个指标为基础参数的隶属函数法适用于板栗树种枝条的抗寒性准确评价。10个中国板栗主栽品种枝条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燕宽’>‘燕山早丰’>‘燕奎’>‘处暑红’>‘紫珀’>‘粘底板’>‘罗田1号’>‘红栗’>‘燕红’>‘杂35’。


日光温室秋冬番茄多抗优良品种的筛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主要对14个番茄材料进行了Ty-1,Ty-2,Ty-3,Mi-1和Cf-9共5个抗性基因的检测,并在自然条件下观察番茄植株对黄化曲叶病毒病、叶霉病、根结线虫病的抗性.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 14个材料均含有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根结线虫抗性基因Mi-1和番茄叶霉病抗性基因Cf-9.其中, 2个番茄材料含有5个抗性基因, 8个材料含有4个抗性基因, 4个材料含有3个抗性基因.田间抗病性调查并未发现显著的感病情况.此外,还对其生长习性等13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综合抗病能力以及田间表现, 14,21,金棚8B等3个品种抗病能力强,生长势好,产量较高,比较适宜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的种植.
关键词: 番茄 黄化曲叶病毒病 根结线虫病 叶霉病 抗性基因检测


黄淮海地区玉蜀黍黑粉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菌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7个多态性ISSR引物对2017年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采集的41株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样本进行了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基于UPGMA法和贝叶斯模型对玉蜀黍黑粉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采集的样本可以分为两大群,且种群的划分表现出了与来源地理纬度的一致性。因此按照各样本所属地理纬度将样本分为北纬33°–34°、北纬35°–36°、北纬37°–38°3大种群。结果表明,分离自北纬33°–34°地区的玉蜀黍黑粉菌遗传多样性最丰富,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216,Shannon指数(I)为0.3300。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变异中来自种群内部的变异为86%,种群间变异14%(φpt=0.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