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ABT~(6#)生根粉对黑穗醋栗嫩枝扦插效果的研究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5个黑穗醋栗品种(系),研究ATB 6#生根粉3个处理浓度对黑穗醋栗嫩枝扦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g/L处理浓度插段生根效果最好,高浓度处理反而抑制生根,降低生根率。在一根枝条上,分别取顶部、中部和底部3个部位插段,以处理浓度为100mg/L、顶部生根效果最好,最高成活率达94.4%,选择200mg/L处理、底部生根的效果最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CBF3基因烟草的抗寒性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拟南芥转录因子CBF3基因转化烟草的抗寒性,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由诱导型启动子RD29A调控的CBF3基因导入烟草,获得Southern阳性转基因烟草;将转基因烟草幼苗及对照(未转基因烟草)在4℃低温胁迫8 h,转基因烟草幼苗抗寒性强于对照;不同温度处理下转基因烟草及对照中渗透调节物质测定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下对照及转基因烟草幼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都有增加,并且转基因烟草幼苗增加幅度都大于对照,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胁迫下增加幅度大于15℃。上述结果说明,CBF3转基因烟草幼苗获得了一定的抗寒能力,为利用该基因开展抗逆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低温胁迫 转基因烟草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质 游离脯氨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已知抗瘟基因在黑龙江省寒地稻区的评价与利用
《植物病理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2个日本鉴别品种、7个中国鉴别品种、2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及6个当地主栽品种,对2006年采自该省主要积温区不同水稻品种的178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006年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划分为104个日本小种,077.7号生理小种比例最高为4.49%,017.1号、017.5号、037.5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3.93%。就抗性基因而言,抗瘟基因Pi9(t)在全省抗谱为97.75%,是较好的抗源可以在全省内广泛利用;Piz-5、Pi12(t)抗瘟基因抗谱分别为78.09%和78.65%,根据品种种植区域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就品种而言,抗瘟基因Pi9(t)、Piz-5是空育131;Pi5(t)、Pita-2是垦稻10号;Pi9(t)、Pita是上育397;Piz-5、Pi12(t)是垦稻12号等品种抗瘟改良的有利基因;在研究中同时加强对稻瘟病菌种群的监测和新抗源的发掘,有针对性地向主栽品种导入新的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孢杆菌BL-21、HNDF2对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效果的研究
《大豆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黑龙江大豆胞囊线虫病已发生衰退的地块中分离得到的2株生防菌株BL-21和HNDF2,试验考察了BL-21和HNDF2菌液及菌株发酵液处理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和二龄幼虫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处理的效果好于除菌发酵液处理,BL-21与HNDF2的混合菌液抑制作用最明显,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达到80.93%,对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1.08%,孵化出的线虫数和二龄幼虫死亡率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为使青贮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优质栽培,扩大推广面积,现以3个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和粗纤维含量差异明显,高油青贮品种高油115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高于专用型青贮品种龙育6号和粮饲兼用型品种中原单32,粗纤维含量则明显低于后两个品种;各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在密度6.0万株.hm-2最高,粗纤维含量在密度8.0万株.hm-2最低,与其它密度差异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环保菌床环境与水泥地面饲养母猪易发疾病情况的比较
《养殖技术顾问 》 2011
摘要:采用寒地环保菌床方法饲养母猪,观察其疾病情况,并与水泥地圈舍进行对比,获得母猪阴道炎与猪感冒疾病发生情况的现场数据及其治疗方法。寒地环保菌床养猪是采用多种微生物混合的菌种,在猪舍内建立并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稻壳、锯末和发酵菌种等混合有机物垫料,猪饲养在上面,所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向日葵是黑龙江省的主要经济作物,除漠河、塔河、呼玛等县外,都有种植,主要分布在E126°以西、松嫩平原中西部的21个市县,占全省向日葵面积的80%,其中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向日葵种植面积最大。黑龙江省向日葵每年播种面积25万hm2,居全国第2位。向日葵具有抗旱、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照强度对东北春玉米土壤物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改变玉米垄向栽培,明确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高光效生产差异性。此试验通过设计东西垄、南北垄、东南西北垄、西南东北垄4种垄向(4种不同光照强度),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垄体温度、垄沟温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及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4种光照强度对垄体温度总体表现南北垄>东西垄>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垄沟温度总体表现东南西北>南北垄>东西垄>西南东北,土壤相对含水量总体表现南北垄>东南西北>东西垄>西南东北,产量总体表现西南东北>南北垄>东西垄>东南西北,但所有测试指标处理间均未达差异显著水平,说明垄向栽培方式不是影响土壤物理指标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试验数据和生产实践,黑龙江省采取南北垄和东西垄更有利于田间作业,降低作业成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