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小豆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红小豆品种(系)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012-25、012-16、012-26综合表现最好,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关联度不同,6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粒重的关联度排序为:单株荚数>百粒重>单荚粒数>节数>株高>荚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甜瓜SSR标记分析常见葫芦科作物亲缘关系
《中国园艺文摘 》 2011
摘要:试验以18种葫芦科作物为材料,用SSR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40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种引物扩增出位点4.4个,变化范围1~8个。18种葫芦科作物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1065~0.4537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27。等位基因变异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2392~0.8171之间,平均为0.6326。西葫芦中的金香蕉与白西葫芦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鲍鱼瓜和WI998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甜瓜基因组SSR标记引物在南瓜、西葫芦、西瓜和丝瓜等葫芦科作物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财务集中管理研究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 2011
摘要:财务集中管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实现的集团财务统一核算、统一财务报告和统一各项财务制度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本文从农科院系统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足中入手分析,提出解决财务管理困局的对策及建议,以求从根本上提升黑龙江省农科院集团财务管理的手段与管理质量。
关键词: 黑龙江农科院 财务集中管理 Oracle财务管理系统 账户统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植酸酶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
《大豆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豆胚尖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泡盛曲霉的植酸酶基因phy转入黑农37和吉林小粒豆中。此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产生嵌合体的可能性低。在筛选培养基中经草胺膦(1.0 mg.L-1)筛选,获得抗性植株。对获得的草胺磷抗性植株采用除草剂(10%Basta)筛查表型鉴定与目的基因、筛选标记基因PCR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检测结果直观、可信度高。最终获得5株阳性植株,转化率为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醇溶蛋白水解氨基酸组成分析及其功能性测定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中主要的贮藏蛋白,根据玉米种类和分离方法的不同,它在玉米胚乳蛋白中的含量占44%~79%。玉米醇溶蛋白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无水醇类,但可以溶解于体积分数60%~95%的醇类水溶液中。玉米醇溶蛋白具有特殊的氨基酸组成,其分子中存在着大量的疏水性氨基酸,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木耳茵丝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单核鉴定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黑木耳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单核化的问题.结果表明,培养了8d的黑木耳茵丝体用硫酸铗做稳渗剂,2.0%的溶壁酶酶解,31℃下水浴4h所产生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可以达到11.5*107个·mL-1,0.5 mo1·mL-1硫酸镁渗透压稳定剂,RM5再生培养基条件下再生率最高,最高可达1.63%.原生质体再生的茵丝接种到PDA综合培养基的培养皿上,25℃静止培养.待茵丝长满整个平皿后,用剪刀剪边长1 cm正方形大小的透明胶布,用其粘平皿内的茵丝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玉米杂交种萌发期及花期抗旱性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针对近几年持续干旱现象,选泽黑龙江省常用的8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萌发期抗旱鉴定,花期进行了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测定以及后期关于植株外部形态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先玉335、龙单23和龙单13为相对比较抗旱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地苜蓿播量、施肥期和施肥量对其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为在盐碱地条件下,使牧草获得高产,并永续持久利用,以肇东苜蓿为供试材料,在黑龙江省兰西县盐碱土壤条件下进行苜蓿播量及施肥期和施肥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播量21.05kg·hm-2处理下三茬次鲜产达到最高80 899.2kg·hm-2。营养期不施肥刈割后施肥为好,以施氮337.5kg·hm-2、磷675.0kg·hm-2产量最大,为15 1476.7kg·hm-2。因此在碱地苜蓿栽培最优方案为:组合7处理即A2(播量21.05kg·hm-2)+B3(营养期不施肥刈割后施肥)+C3(施氮337.5kg·hm-2,磷675.0kg·hm-2)组合下产量最高,为52 926.75kg·hm-2,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三因素对产草量的贡献率为播量>施肥量>施肥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特色中小苹果果汁加工酶处理技术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省中小型苹果K9、铃铛、黄太平、金红品种为试材,以品种、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加酶量作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适宜加工果汁的苹果品种及酶解工艺。结果表明:品种选择K9,酶解时间4h,酶解温度50℃,加酶量为800U/100g组合的果汁质量指标最佳。此工艺条件下可使出汁率提高41%,可溶性固形物提高9%,总酸提高32%,色值降低82%。其中,影响各项质量指标的主要因素是品种,其次是酶解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