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产生物安保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中国工程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水产养殖疫病防控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我国水产生物安保需求形势形成基本判断。针对水产养殖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凝练出水产生物安保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和战略重点,并提出了"以生物安保为指导调整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政策""积极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水生动物卫生管理水平"和"尽快实施一批水产生物安保科技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建议;指出应认清生物安保属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地位,是行业执政能力的反映,应以生物安保为核心引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技术升级与结构调整,并尽快重点抓好国家级和省级原良种场的生物安保,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 水产健康 生物安保 “十三五”规划 可持续发展 生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春季叶绿素a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2014年5月走航和定点连续调查资料,分析了桑沟湾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及昼日变化特征,结合理、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叶绿素a浓度的主要因素。(1)走航调查的结果显示,桑沟湾春季叶绿素a浓度较低,叶绿素a浓度范围为0.11—1.40μg/L,平均为(0.64±0.36)μg/L。叶绿素a浓度从湾内向湾外逐步降低,贝类区>混养区>海带区>外海区;湾内表层叶绿素a浓度均高于底层,而湾外的非养殖区则相反(2)网箱区叶绿素a浓度最高,日平均为1.70μg/L,显著高于其它3个区;海草区最低,为0.57μg/L,与海带养殖区无显著性差异,显著低于贝类养殖区和网箱区。叶绿素a浓度的总体趋势为:网箱区>贝类区>海带区和海草区。而且,不同养殖区域,叶绿素a浓度昼夜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反映了养殖活动的影响。海草区白天表层高于底层,而夜间则相反;网箱区底层均高于表层;贝类区表层均高于底层;海带区表底层叶绿素a浓度呈现出升降交替的规律。(3)叶绿素a浓度与硅酸盐、水温显著正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如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等无显著相关性。硅酸盐和温度可能为影响桑沟湾春季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4)桑沟湾春季浮游植物生长受多重因素的限制,湾内营养盐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并未呈现显著的规律性,营养盐的上行控制和贝类摄食的下行控制均能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东南沿海刀额新对虾群体形态学比较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表型参数估计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对刀额新对虾(Metupenaeus ensis)闽东(P.1)、粤东(P.2)、粤西(P.3)、北部湾(P.4)、海南岛(P.5)5个群体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刀额新对虾P.1、P.2、P.3、P.5群体聚为一大支,P.4群体单独聚为一支;雌性群体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5.70%,雄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7.24%,雌性群体、雄性群体判别正确率分别为61.48%、71.66%,北部湾群体(P.4)与其他4个群体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鲢神经肽Y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禁食.恢复投喂条件下的表达特征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研究神经肽Y对鲢摄食活动的调节作用,研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鲢NPY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检测在禁食.恢复投喂条件下,NPY在脑和肝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鲢NPY基因cDNA全长782 bp,包括5'端非翻译区68 bp,3'端非翻译区423 bp,开放阅读框291 bp,编码96个氨基酸;氨基酸相似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NPY较为保守;NPY在所检测的13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在脑垂体中表达量最大;禁食导致NPY mRNA在脑中的表达量显著上升,恢复投喂6h后下降到基本水平,表明NPY鲢摄食有促进作用;在肝脏中,禁食前5天NPY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禁食第7天急剧下降,恢复投喂4h后下降到基本水平;NPY mRNA在脑和肝脏中的表达具有组织差异性,其在肝脏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为探讨NPY鲢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在遗传育种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哲罗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原核表达及活性鉴定
《水产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哲罗鲑IGF-I,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哲罗鲑肝脏的总RNA中扩增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c DNA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 S构建重组表达质粒(IGF-I/p S),并将其转化到宿主大肠杆菌Rosetta后经IPTG诱导获得重组哲罗鲑IGF-I蛋白。经SDS-PAGE电泳检测,在35~50 ku有条带与预期相符,且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实验后,获得纯化的IGF-I融合蛋白。ELISA鉴定结果显示,目的蛋白能特异性识别抗鱼类IGF-I抗体,表明获得了具有免疫活性的哲罗鲑IGF-I蛋白。细胞增殖实验(MTT法)结果显示,重组IGF-I蛋白对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SE-214)、鲤上皮细胞(EPC)及虹鳟性腺细胞(RTG-2)均有显著促增殖作用,表明获得的重组IGF-I蛋白具有细胞水平的生物活性。本研究为深入了解IGF-I在哲罗鲑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及绿色高效促生长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 哲罗鲑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原核表达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项目管理中预算、财务、决算三位一体改革初探
《商业会计 》 2016
摘要:2016年6月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更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这些措施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权力下放,给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更大自主权。科技创新需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但这不意味着必须对财政资金的监管留有空白,因此,建立既可以满足科研人员对自主权的需求,又能够满足公众对财政资金更严格监管的需求的管理体系非常必要,文章旨在探讨能够融合两种需求的路径——即科研项目预算、财务和决算三位一体改革初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沿黄渔区鲤急性烂鳃病调研
《养殖与饲料 》 2016
摘要:本文客观反映了河南省沿黄渔区鲤急性烂鳃病疫情的严峻现状,通过多年连续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了一些流行规律。多人多批次检测到锦鲤疱疹病毒(KHV),在多批次不同病例中分离到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霍乱弧菌、维隆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对发病池塘和健康池塘的水化学指标、池塘微生态环境、浮游生物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病鲤和健康鲤的组织酶活性、免疫指标和红细胞脆性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多数存在显著差异。总结历年数据,河南沿黄渔区鲤急性烂鳃病病种有三:1细菌性败血症,占死鱼总数的60%~70%;2鲤肾炎烂鳃病,占死鱼总数的30%~40%;3寄生虫病,占死鱼总数的1%~2%。防控措施:1用"生物絮团"技术调控水质;2修复肝、肾组织,恢复其功能;3调控肠道内环境,减少病原。以后的研究重点是尽快分离出毒株并确定株型,借助以色列技术研发浸泡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聚乙醛亚致死剂量对福寿螺AchE、GSTs和MFO活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亚致死剂量四聚乙醛对福寿螺的主要靶标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0.50mg/L的四聚乙醛处理不同时间后福寿螺不同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四聚乙醛对福寿螺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96hLC50为3.856mg/L,安全浓度为0.039mg/L;在用0.50mg/L的四聚乙醛处理的24h内,福寿螺鳃和腹足内AchE酶活力分别升高到未处理时的1.565和1.481倍而后下降,肝和肠组织内AchE酶活力分别下降为未处理时的0.132、0.282倍而后升高;不同组织中GSTs酶活力均呈现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不同组织内MFO酶活力均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0.50mg/L的四聚乙醛能诱导AchE、MFO和GST活性不同程度的增加,解毒酶MFO和GSTs可能在四聚乙醛的代谢中起着一定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Hg~(2+)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科学养鱼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重金属随沿岸径流排入海中后,容易在沿海的底泥中沉积,而菲律宾蛤仔为生活在泥沙中的底栖生物,又具有移动性差的特点,因而最易受到重金属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物可以在海洋生物体内或其某一组织中积累,通过生物富集和放大,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在利用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运用生态学原理创建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中,底栖贝类是一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