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影响家禽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福建畜牧兽医 20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授粉方式与疏果时期对焦核龙眼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CSCD

摘要:通过去雄花套袋、自花授粉、自然异花授粉,不同时期疏果,以及花粉萌发力的测定,研究了闽焦64-1、闽焦64-2的座果和焦核率情况。结果表明:焦核品种的花粉大部分败育,花粉萌芽率均低于大核品种;焦核龙眼无单性结实特性,异花授粉是其座果所必需的;在并粒期与关公刀粒期疏大果有利于提高焦核率。

关键词: 焦核龙眼 花粉萌芽率 授粉方式 疏果时期 座果率 焦核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种功能稻研究进展概述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摘要:本文综述了特种功能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特种功能稻 研究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粒草两用型大麦新品系大福1号

中国种业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大福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麦类课题组用秋水仙索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闽诱3号大麦植株,诱发变异再从中选育出的大麦新品种。适用于麦草和子粒生产。其为二棱皮大麦,属erectum schllbl变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重组腺病毒免疫方法制备伪狂犬病病毒gC蛋白单克隆抗体

中国兽医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表达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C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经肌肉免疫BALB/c小鼠,测试了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制备抗目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效果。ELISA分析表明,BALB/c小鼠接种重组腺病毒后能产生针对gC蛋白的特异性抗体。给BALB/c小鼠用大肠杆菌表达的gC融合蛋白MBP-gC-NC加强免疫后第3 d,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在PEG4000作用下进行杂交融合,经筛选、克隆,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抗PRV g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B4、1H4和2C8。单抗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B4、2C8属IgG2a亚类,1H4属IgG1亚类;腹水抗体的ELISA效价为1∶2×105~1∶2×106;3株单抗都具有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反应特性,能够特异地识别PRV gC蛋白。证实重组腺病毒免疫可用于制备目的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制备单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伪狂犬病病毒 gC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晚籼三系新组合全优94的选育与应用

中国稻米 2007

摘要:全优94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不育系全丰A与引进的恢复系岳恢94配组育成的优质晚稻新组合。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后期转色好、米质优、稻瘟病发病轻等特点。2004~2005年参加福建省晚稻优质组区试,于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闽审稻2007019)。本文介绍了全优9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优质 全优94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抗黄1号”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动态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抗黄1号虽在各生育阶段的叶面积系数(LAI)均比泉花10号低,但仍具有较高的LAI;在苗期、结荚期,抗黄1号的净同化率分别比泉花10号高10.6%、21.8%;抗黄1号除在开花下针期干物质积累率比泉花10号略低外,其余各个时期的积累率均大于泉花10号;产量形成期的经济系数抗黄1号也比泉花10号高;抗黄1号不仅库大、源大,而且库/源比率高,库、源的协调性也比泉花10号好。

关键词: 花生 抗黄1号 叶面积 干物质 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盛况空前的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

茶叶科学技术 2007

摘要:2007年11月16日至20日,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泉州展览城隆重召开。茶博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园土壤无机氮解吸特性对硝态氮流失潜能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土壤氮素解吸模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解吸特征参数对土壤渗漏水硝态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素可解吸量Q、土壤溶液氮初始浓度Cli和C1/比值与土壤渗漏水硝态氮浓度呈非线性关系,在较低氮解吸特征值时则呈线性关系,由此提出“双速率转折点”概念评价土壤硝态氮流失潜能.当耕层土壤氮素解吸特征值超过“双速率转折点”X0时,硝态氮浓度的增加速率将以非线性形式迅速提高,反之将稳定在较低水平.

关键词: 土壤 硝态氮 流失潜能 双速率转折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反向遗传技术研究流感病毒

福建畜牧兽医 2007

摘要:反向遗传技术(reverse genetics,RG)是一种通过cDNA克隆来拯救RNA病毒基因组片段,进而复制出设计表型的病毒的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手段,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流感病毒重配株的构建。回顾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发展的历史,并介绍目前该技术在禽流感疫苗研发方面的实际应用,为禽流感的防治、流感病毒以及其他RNA病毒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反向遗传技术 流感 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