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质素降解菌株产木质素降解酶的研究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液体静止培养,通过对分离筛选获得的两株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15-1和14-7的发酵产木质素酶条件进行优化,得出结论:两株菌的最佳碳源均为稻草,最佳氮源均为尿素,最佳温度均为30℃。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进行发酵产酶,测得14-7的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为0.350 U.mL-1和0.080 U.mL-1;而15-1的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为0.300 U.mL-1和0.072 U.mL-1。
关键词: 木质素降解菌 木质素酶 优化 木素过氧化物酶 锰过氧化物酶 漆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大连池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东北地区典型湖泊五大连池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方法测定了磷酸二钙(Ca2-P)、磷酸八钙(Ca8-P)、磷灰石(Ca10-P)、铝磷(Al-P)、铁磷(Fe-P)和闭蓄态磷(O-P),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及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在519 mg/kg~1 338.03 mg/kg之间,其中铁磷(Fe-P)是沉积物总磷中含量最高的组分,约占总磷的34.73%~56.57%,其它各形态磷组分的含量大小依次为Org-P>Ca10-P>O-P>Ca2-P>Al-P>Ca8-P。磷素活化系数(PAC)表明,各池沉积物总磷均易转化为有效磷,说明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磷的潜能。各磷素组分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TP与有效磷显著正相关,Fe/Al-P对沉积物TP的影响较大,而活性较高的Ca2-P与Fe-P、Al-P和沉积物TP显著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会计准则下长效激励机制对策探析
《商场现代化 》 2011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实施后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股权行权条件、长效激励机制设计和方式选择等所产生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民增收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求是学刊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文章利用1995—200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作农民收入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对农民收入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我国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性收入,生产性收入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文章选择相关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改善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扶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是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文章最后给出相应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SRAP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多态性标记筛选
《中国麻业科学 》 2011
摘要:通过研究亚麻SRAP反应体系中主要因子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了亚麻SRAP-PCR反应的优化体系;对戴安娜和宁亚17两个品种进行SRAP分析,筛选出19对具多态性的SRAP特异引物组合;本研究为利用以上两个品种构建我国的亚麻遗传连锁图谱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其与施氮关系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绥农14为材料,利用框栽、砂培和15 N标记的方法,研究了大豆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其与施氮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框栽试验中大豆叶片NR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大体上呈单峰曲线变化,营养生长阶段叶片NR活性较低,进入生殖生长期后逐渐升高,并于盛花期前后达到峰值,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施氮水平对NR活性有明显影响,营养生长期表现为N135>N90>N45>N0,进入生殖生长期后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不同叶位叶片NR活性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且各叶位间差异呈极显著水平。砂培试验中,在大豆鼓粒始期(R5)至鼓粒盛期(R6)期间淋洗以15N标记的KNO3为氮源的营养液培养15d,大豆上、中、下部分各器官15N丰度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表明大豆上部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促进了硝态氮的同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LTR类反转录转座子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LTR类反转录转座子是植物基因组中的重要转座元件,对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及功能有重要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植物LTR类反转录转座子的类型和结构、在基因组中表达和调控,并探讨了它们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植物基因组 LTR类反转录转座子 表达调控 基因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