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叶单枞和黄观音茶树芽叶中茶多酚的HPLC-DAD/MS/MS分析
《中国药学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两个乌龙茶的代表茶树品种白叶单枞和黄观音芽叶中的茶多酚进行定性、定量比较分析。方法茶样经体积分数50%乙腈室温超声提取后进行HPLC-DAD/MS/MS分析;采用ODS柱,流动相为乙腈和1%甲酸水溶液,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扫描波长范围为200~700 nm;ESI离子化,正负离子同时检测,m/z扫描范围为150~1 500 amu,MS2碰撞能量为35 eV。结果通过与8种儿茶素对照品的比较分析,在这两个茶树品种的芽叶中鉴定出了9种儿茶素类化合物,2种嘌呤生物碱以及2种非儿茶素类茶多酚,并测定了各儿茶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回收率在97.11%~99.73%之间。结论两个茶树品种芽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组成种类基本相近,白叶单枞中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比黄观音高,而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却比较低;(-)-epigallocatechin-3-(3″-O-methyl)gallate和(-)-epigallocatechin-3,5-digallate在我国茶树现有栽培品种中的发现为首次报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抗氧化指标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种对照饲料和5种添加不同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添加量分别为60、120、180、240和300mg.kg-1)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约为1.12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分别命名为G0、G60、G120、G180、G240和G300组,经8周饲养后,观察饲料中不同浓度的GSH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肝胰腺抗氧化指标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随着饲料中GSH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G180组达到高峰,但随着GSH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加,增重率呈下降趋势(P<0.05);饲料转化率随饲料中GSH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在G240组达到最高(P<0.05);成活率随饲料中GSH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提高幅度为8.53%-31.69%。饲料中添加GSH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抗氧化酶活力(P<0.05),其中G60、G120组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120、G180和G300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G120、G180和G240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G0(P<0.05)。各试验组肝胰腺中GSH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比对照组G0分别提高了8.93%-52.57%和3.02%-37.03%,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对虾肝胰腺中的活性氧含量随着日粮中GSH添加量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G180、G24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肝胰腺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抗O2-能力升高,在G120、G180、G240和G300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GSH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肝胰腺抗氧化能力并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谷胱甘肽 生长性能 抗氧化指标 脂质过氧化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籼粳分化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籼粳分化是水稻遗传分化的主流,而明晰水稻的起源演化和亲缘关系,对合理有效地利用种质资源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角度阐述了国内外在不同时期对水稻籼粳分化相关研究取得的成果,总结了人们对于籼粳分化相关理论的认识,并对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李氏杆菌病的组织病理变化
《广东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近年猪李氏杆菌病发生较多且易被误诊为猪伪狂犬病、传染性脑脊髓炎。对病猪的大脑、肝脏、肺脏、脾脏、肾脏、淋巴结作病理组织切片并观察,为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猪李氏杆菌病理学研究提供依据。结果发现,猪李氏杆菌病引起脑膜水肿,化脓性脑膜炎,血管周围多量单核细胞,形成管套;心外膜增厚坏死,多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生浸润;肝血管和血窦中有多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多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生;肾血管中多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脾大面积出血梗死,大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生;淋巴结出血坏死,单核细胞比例增多,中性粒细胞增生浸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地区猪圆环病毒1型与2型感染情况调查及相互关系
《猪业科学 》 2007
摘要:根据已发表的猪圆环病毒1型(PCV-1)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用套式PCR方法对广东地区的规模养猪场或个体养殖户送检的144份猪血清进行了PCV- 1与PCV-2病毒检测。结果显示PCV-1阳性血清21份,PCV-2阳性血清40份,PCV-1与PCV-2均为阳性的血清7份,PCV-1阳性率为14.6%,PCV-2阳性率为27.8%;PCV-1与PCV-2均为阳性的阳性率为4.9%,从数据上的比较可知PCV-2的感染率高于PCV-1的感染率。说明PCV-2感染比较普遍,患病猪群中也存在一定比例的PCV-1病毒感染。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1型 猪圆环病毒2型 套式PCR方法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甜玉米不同品种耐旱性鉴定试验
《中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采用塑料大棚遮挡自然降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下8个甜玉米品种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营养器官和产量构成因素性状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受到不同程度的延迟,营养器官和产量构成因素性状指标呈下降趋势。轻度干旱对各甜玉米品种上述性状的影响较小,中度干旱对其影响比较大,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部分品种受到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以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产量及产量的耐旱系数为主并结合营养器官形态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耐旱性综合评价较为可行。粤甜13号和正甜38号耐旱性相对较好,在生产中可作为耐旱节水型的品种加以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黑色作物种皮花色苷稳定性比较
《农业机械学报 》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比色法研究了外界因素及5种杀菌工艺对黑米、黑大豆、黑玉米种皮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在避光、自然光和日光灯条件下稳定性最好的是黑大豆花色苷,其次是黑米花色苷,最差的是黑玉米花色苷。在相同温度条件下黑米和黑大豆花色苷的稳定性较好,黑玉米花色苷的稳定性较差。NaCl、蔗糖、葡萄糖等食品原料,防腐剂苯甲酸钠以及K+、Ca2+、Mg2+、Zn2+、Cu2+5种金属离子对3种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明显。煮沸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巴氏灭菌、微波灭菌、高温短时灭菌5种不同杀菌工艺中,高温短时灭菌的影响较小,高压蒸汽灭菌的影响最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