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基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一年生饲草的生产性能——以甘肃庄浪为例

草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一年生饲草作物是弥补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域冬、春季家畜饲草短缺的重要供给来源,合理选择种植饲草作物是推进该地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以干物质产量、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净能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构建评价模型,量化评估了甘肃庄浪夏播6种饲草作物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干物质产量最高,其次是燕麦(Avena sativa),糜子(Panicum miliaceum)最低。基于主成分分析生产性能综合排序为苏丹草>燕麦>豌豆(Pisum sativum)>谷子(Setaria italica)>糜子>大豆(Glycine max)。因此,在甘肃庄浪夏播条件下,苏丹草是最佳的一年生饲草作物。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一年生饲草 栽培草地 饲草营养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衡施肥对荒漠区黄冠梨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荒漠地区丰产期黄冠梨树生长发育特性、果实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探讨平衡施肥对梨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可为梨园确定合理的施肥水平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同一园区12年生黄冠梨为试验材料,设置低氮磷高硫(T_1)、中氮磷中硫(T_2)、高氮磷低硫(T_3)3个处理,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当年生枝和叶片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在连续施肥第2年后,T_1促进了当年生枝条的生长,枝条长度和粗度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2%和11.4%.连续施肥2年后可以不同程度提高叶片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其中T_1处理叶片Cu、Fe和Zn含量最高,T_2处理Mg和B含量最高,T_3处理P和Mn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产量影响均不明显,但对果实品质有较大影响,处理2年后T_2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Vc)含量均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高出4.2%和7.1%,T_3处理有机酸含量最高,而T_1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均低于对照.果实中Fe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果形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与单果质量、有机酸和V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含量与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有机酸和V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T_2处理在保证稳产、丰产的前提下,又起到了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可作为荒漠区黄冠梨生产中适宜的施肥措施.

关键词: 平衡施肥 荒漠地区 黄冠梨 生长发育 品质 矿质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至精油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食品行业使用的保鲜剂可分为化学合成保鲜剂和天然保鲜剂。随着化学合成保鲜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天然保鲜剂因其绿色、环保、安全、无毒成了研究的热点。牛至精油作为天然植物保鲜剂的一种,以广谱的抑菌效果和抗氧化活性在食品保鲜行业快速发展。从牛至精油的特性、保鲜机制出发,论述其在果蔬、肉制品、蛋类和奶酪保鲜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牛至精油在食品保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牛至精油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牛至精油 食品保鲜 研究现状 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降解膜对甘肃河西棉花的生态生物学效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生物降解膜对甘肃河西棉田的保温保墒、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于2016年和2017年设置厚度为0.012 mm的生物降解膜A、厚度0.008 mm的生物降解膜B、普通地膜、裸地4个处理,分析降解膜的降解性能及其对棉田土壤温度、水分、产量和相关因子及杂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膜B早于降解膜A 3~5 d进入诱导期,降解速率高于降解膜A.填埋180 d时,降解膜A和B失重率分别达到95.6%和94.5%;降解膜A在棉花苗期增温保水性效果较好,与普通地膜无显著差异;而降解膜B由于降解速率快,在苗期增温保水性显著低于普通地膜.覆盖降解膜较普通地膜延长了棉花生育期,但棉花出苗率、单株铃数、铃质量和衣分无显著差异,而霜前花率和杂草防效显著降低.产量结果显示,两年间降解膜A较普通地膜籽棉产量分别降低3.8%和3.1%,差异不显著,较裸地处理分别增产73.1%和59.9%,增产显著,而降解膜B较普通地膜减产11.8%和7.1%,差异显著.综上,降解膜A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和增产效应,可在甘肃河西农业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棉花 生物降解膜 降解性能 生态生物学效应 产量

灌水次数与施氮量互作对胡麻/玉米带田作物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甘肃白银地区9种不同水氮配比胡麻/玉米带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随着灌水次数和施氮量的增加,胡麻/玉米带田叶面积指数均表现"抛物线"的变化动态,胡麻/玉米带田干物质量均呈现"直线"上升的变化动态。灌溉次数和施氮量对胡麻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有显著影响,氮肥效应大于水分效应。通过胡麻/玉米带田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成分分析可知,所有胡麻产量构成因素对9个处理下胡麻产量影响为:出籽率>千粒质量>单株粒质量>单株蒴果数>分枝数>蒴果种子粒数>株高>分茎数,所有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对9个处理下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株高>穗粗>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秃尖长>出籽率。由胡麻/玉米带田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可知,适宜甘肃白银的胡麻/玉米带田灌水量和施氮量模式分别是T8-二次灌水三水平施氮量[快速生长期和盛花期各浇一次水(W2)/氮肥240kg/hm~2(N3)]和T6-三次灌水二水平施氮量[快速生长期、盛花期和青果期各浇一次水(W3)/氮肥180kg/hm~2(N2)]。

关键词: 胡麻/玉米带田 灌水量 施氮量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量 产量要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的胡麻转化因子的优化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杆菌介导法是植物遗传转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胡麻遗传转化效率,以‘陇亚10号’和‘定亚22号’下胚轴为基因转化受体,以pCAMBIA3301为转化质粒,分析草铵膦选择压、下胚轴预处理(剥表皮、预培养)、农杆菌菌株、侵染时间和乙酰丁香酮对gus表达率/频率和抗性苗率的影响,优化以上转化因子参数,建立高效的胡麻遗传转化体系,为后续的胡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再生苗生根阶段的草铵膦选择压分别是10mg/L、5mg/L和2mg/L;下胚轴预处理对gus表达率/频率无显著影响,却显著影响抗性苗分化率,不剥表皮和预培养3d抗性苗率分别提高5倍和9倍;农杆菌菌株和侵染时间都显著影响gus表达率/频率和抗性苗率,C58c1侵染60min时gus表达频率最高,为7.5,抗性苗率为60.3%。乙酰丁香酮能显著提高C58c1和GV3101介导转化时gus表达频率。

关键词: 胡麻 农杆菌介导法 转化因子 抗性苗率 gus表达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肉牛PON1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阐明陇东肉牛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运用PCR扩增陇东肉牛PON1基因所有外显子序列并测序,通过Seqman软件完成序列拼接,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分析其碱基组成、开放阅读框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原子组成、氨基酸残基数、亲水性和疏水性、分子质量、等电点、二级结构、高级结构等。结果显示,陇东肉牛PON1基因CDS区序列全长1 068bp,编码355个氨基酸残基,其中数目最多的为亮氨酸(Leu),数目最少的为半胱氨酸和色氨酸(Cys和Trp)。碱基组成中A+T含量(56.55%)高于G+C含量(43.26%)。与GenBank中牛PON1基因序列(登录号:EU289337)比对分析发现,在PON1基因外显子4、6、8、9中存在突变,但均未导致氨基酸发生变化,为同义突变。PON1蛋白的原子组成是C1810H2796N454O533S12,分子质量为39.83ku,理论等电点为5.24,为稳定的水溶性蛋白质。PON1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延展链、α-螺旋和β-转角分别由159、116、55和25个氨基酸构成,最终形成了以无规则卷曲和延展链为主的混合型。PON1蛋白的疏水性结果表明,第8位苏氨酸(Thr)疏水性最强(最高分值2.878),第299位脯氨酸(Pro)亲水性最强(最低分值-2.222)。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陇东肉牛PON1蛋白功能及探讨PON1基因突变对甘肃地方肉牛胴体、肉质性状的影响奠定基础。

关键词: 陇东肉牛 PON1基因 生物信息学 突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途径与调节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苹果醋发酵过程中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途径和调节,采用反应体系跟踪法检测各合成相关基质的浓度变化,发现在苹果醋发酵第7d后,乙酸-2-苯乙酯开始大量生成,第30d达到最高值;根据分析乙酸-2-苯乙酯与其合成基质,AAT,Esterase酶活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初步确定乙酸-2-苯乙酯的合成途径同时存在酯酶途径和醇酰基转移酶途径,推测醇酰基转移酶途径可能是主要的合成途径,醇酰基转移酶可能是关键酶;通过外源加标法,检测到8g/L是L-苯丙氨酸的最佳添加质量浓度,可以有效增加苹果醋的香气成分的生成量和醋酸质量浓度,进而提高苹果醋制品独特的香味和风味.研究结果为苹果醋制品香气成分和风味物质的深入研究和其关键工艺控制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苹果醋 乙酸-2-苯乙酯 合成途径 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下滴灌对梨树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沙漠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甘肃中西部沙漠边缘区梨树高效优质栽培适宜的灌溉模式,研究梨树抗旱生理机制,选用9年生"黄冠"梨树,以常规漫灌为对照(CK),设计5种膜下滴灌处理(依灌溉时期和单次灌溉量,分为T1~T5),测定并分析了叶片和一年生枝条生长情况、果实产量和品质以及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的含量,综合评价不同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与CK相比,灌溉处理下叶片面积和叶绿素a、b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叶片的物质积累、失水速率、水分饱和亏缺均存在显著差异。灌水量与枝梢长度、粗度显著负相关,T5处理更有利于枝梢的生长。不同处理对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明显,T3最有利于促进叶片营养元素的积累,T2处理下果实中营养元素积累显著提升,并且灌水量与叶片中P含量显著负相关。T3、T4和T5处理单株产量与CK无明显差异,但果实品质性状差异较大,T5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CK,且品质性状综合评判值最大,而T3处理果实品质表现较差。因此,根据树体枝叶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综合表现,处理T5(冬灌1次、每年滴灌9次,生长季节灌水量5 670 m~3·hm~(-2),年灌水总量7 340 m~3·hm~(-2))为沙漠边缘区梨园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生长 果实品质 营养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马铃薯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2016年,在甘肃省10个地市24个马铃薯主栽县(区)146个生态区域(乡镇)采集了757份具有典型症状的马铃薯样品,应用DAS-ELISA法进行检测,筛查6种主要病毒(PVX、PVY、PLRV、PVA、PVS和PVM)。结果表明:631份样品检测到病毒,PVS的检出率最高,达47.03%,PVY次之,为33.82%,PVA最低,只有0.63%;发生复合侵染的病毒主要为PVY+PVS,复合侵染率达到10.13%,三种病毒复合侵染主要是PVY+PVS+PVM;病毒种类和感病程度与品种、地域有关。

关键词: 马铃薯 病毒病 调查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