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垄膜保墒集雨对旱地桃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干旱区地理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西北黄土高原旱地果园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是该地区桃树稳产丰产的核心问题。探讨垄膜保墒集雨技术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利用垄膜覆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大田定位试验方法,在年均降雨量500 mm左右的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选择5 a成龄"秦王桃"桃园,连续4 a研究了垄膜保墒集雨全年覆盖(PFM)、垄膜保墒集雨3~6月底覆盖(JM,2月底覆膜,6月底揭膜)及清耕(对照,CT)条件下不同土层(0~30 cm和30~60cm)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及酶活性的变化。实验表明:与CT相比,PFM和JM两种处理均显著改变了果园土壤有效养分成分,但两种处理之间存在差异。0~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PFM和JM分别较CT增加了27.7%和14.6%;其中0~30 cm土层有效磷PFM较JM减少了31.0%;在30~60 cm土层,碱解氮PFM较JM增加了9.7%、有效磷减少了11.5%;PFM、JM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的活性,降低根际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0~30 cm土壤PFM和JM较CT脲酶活性分别增加21.5%和51.42%,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11.2%和21.4%,JM较PFM更有利于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提高。可见,垄膜保墒集雨技术JM处理更有利于果园土壤养分转化和树体养分利用,同时有利于土壤环境的改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施生物肥对啤酒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研究增施生物肥对啤酒大麦"甘啤6号"的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原麦品质、麦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生长发育看,增施生物肥对啤酒大麦的出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无明显影响,但成熟期较对照推迟2 d,同时增施生物肥促进啤酒大麦的株高、穗、茎、叶、鞘生长发育;从产量性状看,增施生物肥明显提高啤酒大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其中对成穗数影响最大,其次为穗粒数,最后为千粒重,增施生物肥的产量较对照增加3.4%,但经济系数较对照降低1.3个百分点,降幅为2.6%;从原麦品质看,增施生物肥使啤酒大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饱满度升高,千粒重增大,瘦秕率降低;从麦芽品质看,增施生物肥的麦芽微粉浸出率、粗粉浸出率、a-氨基氮、可溶性氮含量有不同程度增高,麦芽糖化力、粘度、粗细粉差、β-葡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对糖化时间和色度无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旱塬区不同株型玉米增密对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增密对西北黄土旱塬区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1-2014年在农业部西北旱作区作物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实验站进行田间试验,选取不同株型(紧凑型、平展型)玉米品种5个,每个品种设4个密度梯度,分析了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干物质、根冠比、灌浆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品种,随着密度增加田间耗水量差异不显著;紧凑型玉米品种产量大于平展型,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平展型最佳播种密度为7.07万株·hm~(-2),紧凑型较之增加0.91万株·hm~(-2),产量增加2 085.9 kg·hm~(-2);密度增加单株干物质和根冠比均呈减小趋势,两种株型玉米品种规律一致,在灌浆和成熟期,紧凑型玉米品种7.5、9.0万株·hm~(-2)根冠比基本一致,平展型玉米品种密度为6.0万株·hm~(-2)干物质量最高(32 310 kg·hm~(-2)),紧凑型在7.5万株·hm~(-2)时为29 226 kg·hm~(-2),干物质积累量平展型大于紧凑型;灌浆速率参数平展型较紧凑型玉米品种最大灌浆速率高0.18 g·d-1,平均灌浆速率高0.03 g·d-1,灌浆持续期相差不大;低密度较高密度灌浆速率快0.01 g·d-1,但灌浆持续期延长5~15 d。西北旱塬区选择紧凑型较平展型玉米品种播种密度增加9 000株·hm~(-2),有利于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玉米产量。
关键词: 西北旱塬 玉米 株型 密度 产量 干物质 灌浆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牛至精油对绵羊瘤胃发酵特征及青贮、黄贮玉米秸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添加不同剂量牛至精油对绵羊瘤胃发酵动态特征及青、黄贮玉米饲料在瘤胃中降解的影响.【方法】以3只平均体质量57kg,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绵羊(德国美利奴♂×小尾寒羊♀的杂交2代)作为试验动物.试验采用拉丁方设计,通过瘤胃瘘管每只试羊人为添加牛至精油0、4、7g/d,经消化0、4、8、12、24和48h后,测定瘤胃液pH、氨氮(NH_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青、黄贮玉米营养成分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蛋白(CP)、干物质(DM)等的瘤胃降解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和7g/d牛至精油对绵羊瘤胃液pH及氨氮浓度(NH_3-N)无显著影响(P>0.05),乙酸(acetate)和丙酸(propionate)浓度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也显著提高了24h和48h的乙酸丙酸比(A/P);添加4g/d牛至精油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秸秆NDF的降解率,对ADF、CP、DM的降解率也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黄贮玉米秸秆无明显的促进作用.7g/d牛至精油处理对青贮和黄贮玉米秸秆ADF,NDF,CP及DM的降解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结论】牛至精油添加量为4g/d时对绵羊瘤胃发酵及青贮饲料的利用率有较好地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牛至精油 绵羊 瘤胃发酵 降解率 青贮玉米 黄贮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组分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响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根系分泌物与作物连作障碍密切相关,为寻求减小作物连作障碍的途径,在轮作(大豆-马铃薯)、固定间作(马铃薯/大豆)和马铃薯连作3种种植模式下,分离鉴定了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的主要组分。结果表明:与轮作处理相比,固定间作和连作处理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种类分别增加了13.79%和17.24%,烷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52.17%和52.60%,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65.41%和14.79%。连作处理马铃薯根系分泌物中鉴定出乙胺、N-乙基吗啉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46%、2.87%和5%,而在轮作和间作处理中均未检测到。与轮作处理相比,间作和连作处理N,N-二乙基乙酰胺相对含量分别高出123.29%和47.95%,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高出23.18%和40.0%,硬脂酸相对含量分别高出27.36%和39.80%。说明大豆-马铃薯轮作可有效降低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因此,生产实践中,可通过大豆-马铃薯轮作克服因某一种马铃薯化感物质累积而造成的毒害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互作对旱地春小麦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水氮互作对旱地春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水氮处理下春小麦关键生育期茎秆、叶片、麦穗(不含籽粒)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及经济产量。结果表明,水氮互作下,春小麦茎秆、叶片和麦穗(不含籽粒)的全氮含量均随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而呈现下降趋势;正常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75%~85%)下,春小麦茎秆、叶片、麦穗(不含籽粒)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均表现为中氮处理(每公斤土壤施纯氮0.15g)>高氮处理(每公斤土壤施纯氮0.25g)>空白对照(不施氮肥),且中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和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高氮处理(P<0.05),但经济产量却显著低于高氮处理(P<0.05);水分胁迫条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35%~45%)下,春小麦茎秆、叶片、麦穗(不含籽粒)和籽粒的全氮含量均表现为高氮处理>中氮处理>空白对照,但中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和生产效率及经济产量均显著高于高氮处理(P<0.05)。说明正常水分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有利于提高旱地春小麦的经济产量,而水分胁迫条件下,减少氮肥用量更有利于旱地春小麦的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旗叶对啤酒大麦干物质及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旗叶对啤酒大麦干物质和品质影响,对‘甘啤4号’在抽穗期进行剪除旗叶处理,分析旗叶对啤酒大麦穗、茎、叶片、叶鞘、穗、穗粒质量等干物质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剪掉旗叶对啤酒大麦穗、茎、叶片、叶鞘、穗粒质量等均较对照有明显的降低,其中对叶片干质量降幅最大达23.2%,其次为茎秆干质量和穗粒质量,降幅为7.9%和7.2%,叶鞘质量降幅为6.1%,对穗粒数影响最小降幅为0.7%;原麦品质,剪掉旗叶后啤酒大麦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千粒质量、筛选率较对照明显降低,瘦秕率明升高,淀粉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麦芽品质,剪掉旗叶对啤酒大麦麦芽品质有明显影响,麦芽粘度、粗细粉差增大,β-葡聚糖质量分数较对照升高,麦芽糖化时间、糖化力、微粉浸出率、粗粉浸出率、α-氨基氮、可溶性氮、库值均较对照降低,对麦芽色度和蛋白质质量分数无影响。旗叶对啤酒大麦穗、茎、叶片、叶鞘、穗、穗粒质量等干物质质量及籽粒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选育高产、优质品种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旗叶衰老较慢的品种;从高产栽培角度看,在啤酒大麦抽穗后,要保护好旗叶生长,延长旗叶功能期,以促进啤酒大麦籽粒结实,进而提高产量和改善其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凉市崆峒区小麦白粉病病菌有性世代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分析
《中国植保导刊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2015—2017年,选择平凉市崆峒区不同生态条件的白庙乡贾洼村、寨河乡闫湾村、香莲乡香莲村、草峰镇盘龙村半屲、草峰镇陈洼村、四十路铺镇及大寨乡白土村等地7个调查点,对小麦白粉病病菌进行了越夏期有性世代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自生麦苗上越夏,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南部山地病叶率高于泾河川道区和北部塬区。小麦白粉病病菌有性时期最早在草峰镇盘龙村半屲的小麦抽穗期开始出现,不同生态条件下出现的迟早有差异。闭囊壳在正常年份只侵染自生麦苗,在整个侵染循环中仅起着间接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处理对黄冠梨叶片结构和激素含量及PbDREB基因表达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以9年生‘黄冠’梨为试验材料,对6种不同灌溉处理的叶片组织结构、激素含量及抗旱基因Pb DREB表达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相同,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与灌水次数或灌水深度呈正相关。灌水量与抗旱基因Pb DREB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覆膜滴灌-灌水9次-下渗60 cm、年灌水总量为6750 m~3·hm~(-2)(T5)时,叶片结构紧密度较大,达32.90%;叶片结构疏松度最小,为43.62%;ABA含量最高,达118.87 ng·g~(-1)(鲜重),GA、IAA、ZR含量均最低;且抗旱基因Pb DREB表达量最高,达2.75。从而表明覆膜滴灌、灌水9次、下渗60 cm、年灌水总量为6750 m~3·hm~(-2)的灌水方式能够提高叶片结构紧密度、促进ABA合成、提高抗旱基因Pb DREB表达量,从而提高叶片的抗旱能力,是甘肃景泰地区梨园的适宜节水灌溉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农作措施对黄绵土坡耕地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典型的黄土高原黄绵土坡耕地上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观测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及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本区域的最佳种植模式及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量的变化趋势为优化施肥>常规施肥>不施肥料。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玉米籽粒产量最高(6 907.78kg/hm~2),较不施肥料和常规施肥分别显著提高19.53%和13.06%;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量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大,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玉米籽粒和秸秆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大(182.89、17.83和99.38kg/hm~2)。就提高产量和减少地表径流而言,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8.78%、10.95%和24.09%。综合考虑,在黄绵土坡耕地种植玉米的最佳模式为优化施肥+全膜双垄沟,既能保证玉米稳产高产,又能显著减少土壤养分随地表径流流失。
关键词: 农作措施 坡耕地 玉米 产量 养分吸收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