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陇东黄土旱地西瓜全膜垄上沟播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旱地西瓜全膜垄上沟播栽培技术是在垄顶开微沟,覆盖地膜后再破膜播种。西瓜生长初期干旱少雨时,微沟可高效积蓄自然降雨;生长后期降雨较多时,微沟可起到排水作用,减少涝害。庆阳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习称"陇东",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干旱少雨,全年降水量400~600 mm,且多集中在7~9月,是我国北方旱地晚熟西瓜主产区之一。2016年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RIL群体苗期抗旱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旱品种定亚17号与抗旱敏感品种天亚3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胡麻苗期株高、根鲜重、茎鲜重、根干重、茎干重、根长、叶干重、叶鲜重等8个性状的抗旱系数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根鲜重、茎鲜重、根干重、茎干重的最适遗传模型为2MG-Inhibiting,受2对抑制性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控制。根长、叶干重的最适遗传模型为3MG-CEA,受3对独立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控制。叶鲜重的最适遗传模型为4MG-CEA,受4对独立主基因控制。8个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在9.59%~50.96%之间。
关键词: 胡麻 重组自交系群体 苗期抗旱性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光敏型高丹草营养成分及动态变化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以光敏型高丹草品种"大卡BMR"和"海牛"为材料,采用8.33、12.50和16.67万穴·hm~(-2) 3个低、中、高密度全膜平铺穴播种植,在植株不同生长阶段,测定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总可消化养分(TDN)和糖锤度(BX)含量,以研究光敏型高丹草在当地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收获时期。结果表明:生长发育进程在植株营养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在品种间,两品种生长前期CP含量差异较大(P<0.05);"大卡BMR"的NDF、ADF和BX整体低于"海牛",TDN含量高于"海牛"。密度对营养成分有影响,CP含量随密度的增大有所降低;密度对BX含量前期影响较大(P<0.05),中后期影响不明显(P>0.05);在全生长期内NDF和ADF含量整体上高密度处理明显低于(P<0.05)低密度处理;密度对TDN含量影响明显(P<0.05),生长后期(出苗后126~140d)依次均为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营养成分和产量的动态变化表现为,两品种随生长发育进程的延长,CP含量均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BX均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NDF和ADF含量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TDN含量均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在出苗后126~140d,干物质产量仍在上升,CP和TDN产量平稳,TDN的含量处于下降趋势。这种动态变化为北方不抽穗或能抽穗不能成熟的光敏型高丹草最佳刈割期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从饲草生产角度考虑,在春播一茬青贮收割模式下,当地以"大卡BMR"品种较好,种植密度以每公顷12.50万穴较好,两品种均在出苗后126~140d(9月上中旬,大卡BMR处于抽穗期、海牛处于开花期)刈割最佳。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发育阶段 光敏型高丹草 营养价值 动态变化 最佳刈割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强度放牧对祁连山高寒草甸优势种牧草营养价值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放牧强度对祁连山高寒草甸优势牧草营养价值的影响,本研究以10年围封、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处理下的高寒草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放牧强度对4个优势种牧草营养价值年际、月际变化和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显著增加了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 Sergiev)的粗蛋白(CP)和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Rehder)的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降低了锦鸡儿的中性洗涤纤维(NDF)(P<0.05);4种优势牧草CP和DMD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和月际变化规律,即多雨年份CP和DMD显著高于干旱年份(P<0.05),6月份牧草返青季CP和DMD含量显著高于9月份牧草枯黄季(P<0.05),而NDF含量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4种优势牧草CP、DMD和NDF受到放牧强度、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和种的相互影响。因此,建议对围封高寒草甸进行放牧,并在干旱年份和牧草生长季末家畜转场或补饲,实现祁连山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寒草甸 优势种 放牧强度 营养价值 年际和月际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生长期光合及荧光特性对叶面肥料施用的响应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探究不同叶面肥对核桃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的影响,为核桃高效生产及合理施用叶面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香玲’和‘强特勒’为试验材料,设置施用4种类型叶面肥,钙镁高叶面肥(T_1)、生物黄腐酸叶面肥(T_2)、水溶性高钾肥(T_3)及配方肥(T_(4)),喷施清水作为对照(CK).【结果】喷施叶面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核桃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及蒸腾速率(T_r),含氮磷钾肥的T_4和T_1处理对提高‘香玲’和‘强特勒’叶片光合参数效果显著.不同类型叶面肥均能显著提高‘香玲’叶片F_m和F_v/F_m值,而qP、NPQ和ETR值在两个品种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T_4处理对‘香玲’叶绿素荧光参数作用显著.【结论】氮磷钾肥有利于植株叶片光合效率提高,但过高水平钾肥可抑制叶片光合作用;在试验条件下,T_4、T_1处理分别可以提高‘香玲’‘强特勒’叶片光合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地区玉米田棉铃虫发生规律及其化学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棉铃虫在甘肃省河西地区重度发生,严重阻碍了玉米生产。为有效防治棉铃虫,保障玉米生产安全,本研究调查了玉米田棉铃虫发生规律,介绍了两种高效施药器械的应用,并测定了两种生物农药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棉铃虫在河西地区1年可发生3代。越冬蛹主要分布在0~5cm土层中,占总越冬蛹量的55.56%,2016年玉米连作田平均蛹量200.10头/667m2。越冬蛹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为5月中下旬,1代棉铃虫羽化高峰为7月下旬,2代棉铃虫羽化高峰为8月中旬。棉铃虫成虫在玉米不同生育期的产卵习性不同,玉米雌穗吐丝后87.86%的卵着落在花丝上。29℃下,棉铃虫卵期4.53d,幼虫平均历期24.60d,蛹期9.93d,成虫寿命为10.07d,完成一个世代需49.13d。田间防治效果显示,高架喷雾防治效果优于无人机喷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效果较Bt高,且速效性好。综上所述,河西地区棉铃虫越冬基数大,以2代棉铃虫为害最重,玉米吐丝期为防治的关键时期,喷雾防治时可优先选用高架喷雾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树形对贵人香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河西走廊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贵人香开展树形改造试验,将多主蔓V形水平龙干形(CK)改造为单臂单蔓篱架水平龙干形(DLL)和单臂单蔓Y型水平龙干形(DYL)树形。通过对树体光合特性、生长及果实品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DLL和DYL两种树形均提高了叶片的光合性能,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显著增加,但只有DLL树形叶片叶绿素a/b值显著高于对照;自然条件下晴天光合日变化中,不同树形均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其中DLL树形的午休现象较轻,且恢复较快。DLL和DYL两种树形第3节位粗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1.71%、22.58%,纵横径比均显著高于对照。DLL和DYL两种改造后的树形分别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和糖酸比,且降低了总酸含量,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20.5%和11.8%,糖酸比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09%和13.15%,还原糖DLL比对照提高了15.15%;总酸含量DLL比对照降低了14.99%。结果表明,河西走廊酿酒葡萄采用DLL和DYL两种树形,对于提高果实品质是较为合理的树形,DLL树形更佳,且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可以在西北埋土防寒区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绿洲区大棚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对不同水肥组合的响应
《水土保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河西绿洲区塑料大棚甘蓝适宜的水肥管理模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定3个施肥量(F_1:N、P_2O_5、K_2O含量为320,160,210kg/hm~2;F_2:N、P_2O_5、K_2O含量为260,120,157.5kg/hm~2,F_3:N、P_2O_5、K_2O含量为200,80,105kg/hm~2)和2个灌水频率(H_1:6d/次,H_2:9d/次),共6个处理,分析甘蓝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叶球养分吸收及水肥利用效率对不同施肥量和灌水频率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H_1处理水平下叶球全氮、磷、钾含量随施肥量增加逐渐升高,H_2处理水平下氮、磷含量随施肥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钾含量却在随施肥量增加逐渐升高,同一灌水条件下肥料偏生产力随施肥量的减少而升高;同一施肥水平下,叶球中的全氮、磷、钾含量及吸收量高灌水频率大于低灌水频率处理,而肥料偏生产力的变化则相反。水肥耦合作用下,甘蓝叶球纵横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量均H_2F_1处理最高,叶球紧实度、干鲜重比、单球重、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均H_2F_2最大,而叶球中心柱长和帮叶比H_2F_3处理最小。灌溉频率和施肥量对甘蓝叶球品质影响显著,且两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硝酸盐含量H_1F_1最高、可溶性糖含量H_2F_1最高、Vc含量H_2F_2处理最大。水肥耦合后全氮和全磷含量及两者吸收量均以H_2F_2最大,全钾及吸收量H_2F_1最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也逐渐升高,H_2F_1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分析表明,水肥耦合对河西绿洲区塑料大棚甘蓝叶球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显著,且灌溉频率的影响大于施肥量。H_2F_2处理(灌水频率9d/次,施肥量N、P_2O_5、K_2O为260,120,157.5kg/hm~2)是河西绿洲区塑料大棚甘蓝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以及水肥利用效率方面最佳的水肥组合模式。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绿洲灌区 塑料大棚 结球甘蓝 农艺性状 品质 水肥耦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enstat GGE双标图评价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和试点
《西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07-2008年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的9个品种在7个试点的块茎产量为材料,利用基于Genstat的GGE双标图分析评价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代表性和区分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陇薯9号’‘L0227-18’‘天薯10号’‘陇薯8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7个试点被划分为2个类型区域,在2个类型区域中表现最好的品种分别为‘陇薯9号’和‘陇薯6号’,安定、会川和临夏是比较理想的试点,具有较强的区分力和代表性。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产量 GGE双标图 区域试验 品种 试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