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蔬菜作物根际促生菌分离筛选、鉴定及促生特性测定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从4种蔬菜作物根际分离和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并研究其促生特性,采用固氮、无机和有机磷培养基筛选根际促生菌株,对其促生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通过形态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优良促生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4种蔬菜根际中共获得57株PGPR菌株,其中固氮菌24株,溶磷菌33株。筛选出的19株优良PGPR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在0.14~3 664.97 nmol C2H4·h~(-1)·mL~(-1)之间,以NCRS1菌株固氮酶活性最高;溶解无机磷菌株的溶磷量在36.99~362.60μg/mL之间,培养液p H为4.57~5.75,以NCRP2菌株溶磷量最大;溶解有机磷菌株的溶磷量在9.24~55.21μg/mL之间,培养液p H为6.24~7.75,以PPRS3菌株溶磷量最大;菌株分泌IAA量均小于3.36μg/mL;NCRP2菌株对小麦长蠕孢病菌Helminthosporium tritici-vulgaris、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 clerotiorum和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均有抑制作用。对19株优良PGPR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Advenella、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细杆菌属Microbacterium、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本研究筛选出的优良PGPR菌株,可为今后生物菌肥推广应用提供菌种资源。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固氮菌 溶磷菌 促生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杀虫剂对蚕豆象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豆象严重危害蚕豆生产,常造成蚕豆产量损失,商品价值丧失。为了筛选蚕豆象防治的高效药剂,本研究选用6种常规杀虫剂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评价,结果显示,处理48h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蚕豆象的毒力最高,5%阿维毒死蜱EC毒力最低,LC50分别为2.451mg/L和23.867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排序: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5%啶虫脒EC>10.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5%吡虫啉EC>20%阿维·杀虫单ME>5%阿维·毒死蜱EC;田间防效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防效最高,5%啶虫脒EC次之,两者防效均在7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6种药剂防效大小排序: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5%啶虫脒EC>5%吡虫啉EC>10.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5%阿维·毒死蜱EC>20%阿维·杀虫单ME。据此可知,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对蚕豆象具有较高的毒力和较好的防效,建议在生产中应用,但需注意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关键词: 杀虫剂 蚕豆象 毒力测定 药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氮互作对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对膜下滴灌玉米生理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互作对玉米产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玉米单株叶面积随着施氮量与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玉米耗水量呈上升趋势,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灌水量大于2 700 m~3/hm~2、施氮量大于200 kg/hm~2时,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不在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最佳灌水量为2700 m~3/hm~2,施氮量为200 kg/hm~2。

关键词: 玉米 膜下滴灌 水氮利用 干物质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喂水平对‘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公羔生长、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各生产阶段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将18只6月龄、体质量为(22.79±3.42)kg的羔羊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至13月龄时进行屠宰,测定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质量及发育情况.【结果】不同的饲喂水平对杂交羊净增质量、平均日增质量、料质量比及干物质采食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照组宰前活质量、空体质量、胴体质量等指标均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对照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屠宰率不显著(P>0.05);对照组各器官质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试验组肝脏、脾脏及肺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和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饲喂水平对‘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主要生理器官的质量及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杂交羔羊 饲喂水平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器官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轮叶党参EST-SSR标记的开发及在党参属中的应用

中草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发EST-SSR标记,分析其在党参属及近缘属种间的通用性。方法利用MISA软件对轮叶党参在NCBI公布的EST序列进行SSR位点查找,Primer 3.0软件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引物进行初步筛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所筛选的引物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共查找到204个EST-SSR位点,总长5 263 bp,平均长度25.80 bp,出现频率为22.97%,其中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占比最多,分别为36.8%、24.8%和15.3%。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六核苷酸中的主要重复基元类型是A、TG和CAGCTC/GTGGCA。共设计引物112对,以党参为模板,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条带的引物有67对,有效引物比率59.82%,其中27对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多态引物比率24.11%。随机选取5对引物对党参属及桔梗共12份材料进行PCR扩增,聚类结果将党参属和桔梗属分为2大类。结论研究筛选出的EST-SSR标记能够在党参属及近缘属内进行区分鉴别,研究结果为党参种质鉴别、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资源的评价利用等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关键词: 轮叶党参 EST-SSR 党参属 分子标记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播期对大豆/玉米间作产量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间作系统中,间作作物间合理的共生期可有效提高间作系统作物对时空资源的高效利用。而间作作物播期直接影响间作作物间共生期的长短,由此导致的时空生态位分离会直接影响到作物生产力和种间相互作用。为明确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播期对间作作物产量、系统生产力及间作作物间资源竞争力的影响,本研究设置3个玉米播期处理——M1(4月24日与大豆同时播种,与大豆共生期165 d)、M2(5月4日播种,与大豆共生期150 d)、M3(5月14日播种,与大豆共生期140 d),通过对单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干物质累积的测定,研究了玉米不同播期下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作物产量、系统生产力、共生期内种间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3个播期处理不影响间作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均大于1;但随播期延迟,LER变小,M1处理LER最大,达1.37。玉米播期变化对间作大豆产量无显著影响;随玉米播期延迟,间作玉米产量下降,间作系统生产力随之下降。玉米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构成无显著影响;随玉米播期延迟,间作玉米的百粒重随之减小,M3的百粒重(26.1 g)仅为M1(36.6 g)的71%。玉米播期延迟抑制了大豆玉米共生后期玉米资源竞争力的恢复,在大豆和玉米共生前期,大豆的资源竞争力强于玉米,而共生后期(9月至收获),玉米的资源竞争力显著提升;M3处理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aggressivity,A_(sm))始终高于M1和M2,玉米相对拥挤指数随播期延迟而降低,表现为M1>M2>M3,而竞争比率为M3>M2>M1。因此,就本研究而言,甘肃河西灌区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4月24日大豆和玉米同时播种是此系统间作作物的适宜播期,两作物同时播种可有效稳定间作作物产量及系统生产力,间作玉米播种延迟会导致间作系统生产力下降。

关键词: 大豆/玉米间作 玉米播期 共生期 产量 种间竞争力 生态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糜子种质材料的抗倒伏性、农艺性状及力学特性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年在敦煌绿洲灌水区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区的59份糜子种质材料进行田间抗倒伏性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59份种质材料中17份未倒伏,占28.8%,42份有不同程度的倒伏,占71.2%。农艺性状与倒伏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糜子株高、株穗质量及茎粗与倒伏率显著相关。茎秆机械强度、倒伏指数与倒伏率极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364和0.833。倒伏指数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与倒伏率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吻合度最高,说明倒伏指数能全面可靠地代替倒伏率评价糜子种质材料的抗倒伏性。同时筛选鉴定的‘陇糜7号’‘陇糜10号’‘内糜3号’抗倒伏性强,综合性状优良,是糜子抗倒伏基因资源的理想材料。

关键词: 糜子 抗倒伏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力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纹蘑菇营养成分分析及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环纹蘑菇的一般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及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并与野生羊肚菌、美味牛肝菌及常规栽培种类双孢蘑菇、香菇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对其蛋白质营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环纹蘑菇的粗蛋白含量为41.6%,矿物质钾元素、镁元素含量丰富,三者均高于参比食用菌;环纹蘑菇含有16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其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含量占到氨基酸总量的40%;环纹蘑菇蛋白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分别为61.47、39.34、65.55、59.75、27.27、70.86。上述结果表明,环纹蘑菇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美味食用菌。

关键词: 环纹蘑菇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蛋白质 营养价值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菌核子囊盘萌发和降雨条件相关性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向日葵菌核病是制约向日葵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和降雨因素密切相关.以内蒙古阿荣旗、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和甘肃兰州安宁区为试验点,探索向日葵菌核子囊盘形成和当地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在温度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不同年份三个地区7月份的降雨量显著增加,8月初都观察到向日葵子囊盘的出现,向日葵菌核子囊盘形成之后是否有大面积盘腐病株出现取决于后续的降雨量和降雨频率.

关键词: 向日葵 菌核 降雨条件 子囊盘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轮耕条件下土壤改良及春玉米增产增收效果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旱作区长期采用单一的土壤耕作方式造成的土壤结构变差及作物生长发育受限等问题,研究由免耕、深松及翻耕组成的不同轮作模式对干旱区春玉米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生产意义。于2014—2016年在兰州市榆中县清水驿乡孟家山村玉米田开展连续免耕(NT)、连续深松(ST)、连续翻耕(PT)、深松、免耕及深松轮耕(ST/NT/ST)、免耕、免耕和深松轮耕(NT/NT/ST)、翻耕、免耕及翻耕轮耕(PT/NT/PT)、翻耕、免耕及深松轮耕(PT/NT/ST)和深松、翻耕及深松轮耕(ST/PT/ST) 8种耕作模式试验,测定8种耕作模式下的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干物质和玉米产量,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0~60 cm土层,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孔隙度表现为先降后增,以20~40 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最低。5种轮耕措施较耕作前均能增加土壤孔隙度,以ST/PT/ST轮耕模式最优,其次为ST/NT/ST,较PT提高了1.24%、0.25%;土壤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均高于20~40 cm土层,其中,0~20 cm土层免耕与深松进行轮耕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较高,以ST/NT/ST全氮、磷含量最高,20~40 cm土层,对土壤全氮、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翻耕与深松轮作促进了速效氮、磷、钾的提高,以ST/PT/ST速效氮、磷、钾含量高,免耕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其它耕作方式低,其余土壤养分指标为表层富集,下层匮乏;轮耕模式较单一的耕作方式更能促进玉米干物质的累积,其中以ST/NT/ST与PT/NT/PT耕作下玉米干物质高,频繁的翻耕(PT)不利于玉米的生长; 3年产量相比,8种耕作模式中,ST/NT/ST处理下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ST/NT/ST>NT/NT/ST>ST/PT/ST>ST>NT>PT/NT/ST> PT/NT/PT> PT)。较单一耕作(NT、ST、PT),ST/NT/ST处理下玉米产量提高了5. 97%、3. 56%、15.75%;且以ST/NT/ST经济效益最高。结论:深松、免耕及深松轮耕有利于改善耕层结构和提高土壤养分,增产增效显著,为旱作区春玉米农田适宜的轮耕模式。

关键词: 轮耕 春玉米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养分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