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6个引进机采棉品种在新疆库车试种与示范表现

棉花科学 2022

摘要:为给新疆库车植棉区推荐机采棉优势品种.通过2021年引进6个机采棉品种(系)进行大面积试种与示范,考察各品种(系)的生育进程、产量、品质、熟性等性状,筛选适合库车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机采棉新品种.结果表明:鲁成1号、塔河2号、鲁成87、J206-5的纤维品质较优(上半部平均长度在30.4 mm以上,断裂比强度在31.6 cN/tex以上,马克隆值3.6~4.5,整齐度指数83.9%~86.1%,伸长率6.8%左右);鲁成1号和禾春洲9号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位于前两位,表现较好的丰产性.综合比较认为:鲁成1号高产优质可以在库车植棉区进一步示范种植.

关键词: 新疆 库车 机采棉 品种 示范 种植表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下双尾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

环境昆虫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各螨态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不同龄期若虫的捕食量及不同温度对其捕食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24 h内双尾新小绥螨各螨态对不同密度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情况(西花蓟马猎物密度分别为5、10、15、20和25头/室,温度分别设置为23、26、29、32和35℃).研究结果表明,双尾新小绥螨各螨态对猎物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为29℃,雌成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捕食量最高,在猎物数为25头/室时,可达4.4头/日.23~32℃内,双尾新小绥螨的雌成螨的捕食量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到达35℃时开始降低.29~32℃双尾新小绥螨的雌成螨对西花蓟马1龄若虫的捕食量最高,可达6.7头/日,最适于其捕食.结果表明双尾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符合Holling Ⅱ模型,其对西花蓟马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可利用于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

关键词: 双尾新小绥螨 西花蓟马 捕食评价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秸秆利用现状及其还田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22

摘要:新疆是我国棉花主产区,其产量占我国棉花总产的80% 以上.高的经济产量必然产生丰富的棉花秸秆资源,如何合理利用这一资源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汇总整理了我国棉花秸秆利用的5种主要模式,分析其技术参数和应用效果,重点论述了棉秆还田技术的现状及对土壤、作物的影响应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旨在对比分析各模式的发展情况、优缺点等,为农户和企业科学选择利用棉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花秸秆;秸秆还田;利用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红枣中锶的不确定度

农业与技术 2022

摘要: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红枣中锶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红枣样品经过微波消解前处理后,使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进行检测,使用外标法定量,在对各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在包含因子k=2,置信水平为0.95的条件下,确定本次实验中测定红枣中锶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33mg·kg-1.锶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回收率产生不确定度和由校正标准曲线检测引入的不确定度.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红枣;锶;不确定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甘薯区试产量数据的AMMI模型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甘薯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分析新疆各试验区的鉴别力,筛选出适合新疆种植的甘薯新品种,为新疆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新疆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的5个甘薯品种、3个试验点综合评价,分析5个甘薯品种的稳定性及丰产性,以及3个试验点的鉴别力。【结果】Z15-1和H6-1的稳定性较强,徐薯18号的稳定性较差;Z15-1属于高产稳产品种,可作为示范推广品种;H6-1、印尼紫薯属于低产稳产品种;烟薯25号和徐薯18号属于高产不稳产品种;乌苏试验点对品种的选择性最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伊宁试验点对品种的鉴别力低。【结论】Z15-1整体表现较好,可在新疆甘薯产区推广种植;烟薯25号和徐薯18号属于高产不稳产品种,可在局部地区示范推广。

关键词: 甘薯 AMMI模型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差异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南疆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对氮肥的响应,为小麦氮高效育种、氮高效品种选择及氮肥优化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3个施氮量,选择新疆南疆种植12个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差异.[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品种收获穗数、穗粒数增加,千粒重降低,氮素积累量和产量增加;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氮素利用率较高品种为新冬40号,新冬60号,15/6317.氮高效品种达到高氮效率的途径不同,在不施氮(No)条件下新冬40号,新冬60号,15/6317氮素利用率高主要是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共同作用,以氮素利用效率为主;在施氮条件下新冬60号和新冬40号在氮素吸收效率高来自其较高氮素吸收能力,而15/6317氮素利用率较高是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共同作用.[结论]不同品种达到氮高效的途径不同,针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吸收和利用特性进行调控,提高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2份辣椒主要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调查52份辣椒种质资源的主要果实性状,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挖掘能够应用于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为新疆辣椒产业的种质资源创新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常规检测方法和高效液相技术,调查辣椒主要果实表型及品质性状,采用SPSS 25.0、R和Origin 2018等软件,对辣椒果实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确定52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聚类.[结果]52份辣椒种质资源中13个主要果实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心室数变异系数最低,为13.15%,辣椒素含量变异系数最高,可达143.15%,变异系数均值为58.19%,果实品质性状遗传差异较大;果实横径、胎座大小、果肉厚、心室数以及单果重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色价与辣椒素、二氢辣椒素、总辣椒碱类物质和辣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4个主要主成分分别与果实重量、辣度、长度和辣椒红素含量相关,贡献率达81.54%;在欧式距离7.5处,可将中国种辣椒(C.chinense)、鸟辣椒(C.frutescens L)和灌木椒(C.frutescens L)与一年生辣椒区分开;当欧式距离为2.1时,可将52份辣椒种质分为4大类.[结论]在52份辣椒种质资源中,果实表型和品质性状有相对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辣椒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旦木初加工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新疆农机化 2022

摘要:本文介绍了巴旦木初加工工艺及机具配套情况,重点介绍了巴旦木脱青皮机、巴旦木分级机、巴旦木破壳机、巴旦木壳仁分离机及主要技术参数,通过对比试验测算统计出巴旦木机械化作业与人工作业在生产效率和经济性上的差异,为巴旦木初加工机械化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巴旦木 初加工 机械化 工艺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灌漠土养分特征变化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新疆东部灌漠土养分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新疆东部吐鲁番肥力长期监测点的黄土状灌漠土为研究对象,选取长期施用有机肥(M)、化肥(NP)、化肥配施有机肥(NP+1/2M、1/4NP+1/3M)、撂荒(CK0)5种典型处理,分析不同施肥措施下,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结果]1)长期单施有机肥(M),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表层0~20 cm土壤的全氮、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长期单施化肥(NP),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外,有机质在表层与亚表层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在表层0~20 cm土壤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亚表层20~40 cm的含量无差异.3)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2个处理养分变化特征相似,即表层0~20 cm土壤的全氮、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纯施化肥NP和对照CK0处理.亚表层20~40 cm土壤中,全氮、速效磷含量与其他各处理相比无差异,速效钾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化肥与减量有机肥配施的处理(NP+1/2M),表层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化肥与有机肥均减量配施的处理(1/4NP+1/3M),表层土壤的全氮、速效氮、速效P含量显著高于纯施化肥NP和对照处理CK0.4)长期撂荒处理(CK0),速效氮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5)各处理养分含量因土壤深度变化,表层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均大于亚表层,NP处理亚表层全氮、速效P含量大于表层,化肥与有机肥均减量配施处理(1/4NP+1/3M),亚表层速效钾含量大于表层.[结论]在新疆东部灌漠土区,通过减施化肥和有机肥及合适配比,土壤养分保持较高水平,为灌漠土区推荐的施肥方式.各处理养分含量因土壤深度变化,不同施肥均对土壤浅层具有较强影响.

关键词: 长期施肥;灌漠土;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氮磷钾肥利用效率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疆小麦、玉米化肥利用效率现状,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为新疆乃至全国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8-2020年,在新疆主要粮食种植区开展72个田间试验(小麦40个、玉米32个),设置氮磷钾(NP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4个处理,3次重复,分析新疆当前施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的养分吸收,氮、磷、钾肥产量反应,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等特征.[结果](1)新疆小麦氮(N)、磷(P205)、钾肥(K20)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33.1、128.0和75.5 kg·hm-2,玉米氮、磷、钾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54.9、148.0和67.8 kg·hm-2.(2)小麦NPK处理平均产量为7 504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 206 kg·hm-2(500-3 795 kg·hm-2)、2 016 kg·hm-2(288-4 230 kg·hm-2)和1 362 kg·hm-2(105-2 91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 45.0%、39.7%和 23.0%;玉米NPK处理平均产量为13 715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4 657 kg·hm-2(1 559-6 900 kg·hm-2)、1 942 kg·hm-2(473-4 699 kg·hm-2)和 1 297 kg·hm-2(113-5 44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 52.2%、21.2%和15.5%.玉米施氮肥的产量反应明显高于小麦.(3)NPK处理中,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需氮(N)2.7 kg(1.7-4.0kg)、磷(P205)0.8 kg(0.4 1.3 kg)、钾(K20)2.1 kg(1.2-3.9 kg);每形成 100 kg 玉米籽粒需氮(N)2.1 kg(1.5 2.9 kg)、磷(P2O5)0.8 kg(0.4 1.2 kg)、钾(K20)2.1 kg(0.7-3.4 kg)o(4)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9.6、15.9和18.7 kg·kg-1,磷、钾肥显著高于氮肥;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8.7、13.4和18.1 kg·kg-1,氮、钾肥显著高于磷肥.玉米氮肥的农学效率高于小麦,磷、钾肥的农学效率两种作物差异不大.(5)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1.4%、21.8%和45.2%;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6.9%、20.5%和49.6%.小麦、玉米的氮、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磷肥.[结论]当前新疆小麦、玉米产量水平较高,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已处于较高水平,氮、钾肥的利用率显著高于磷肥.小麦、玉米对缺氮最为敏感,其次对缺磷,缺钾的减产幅度最低.当前新疆小麦、玉米的氮肥施用量较合理,施钾量不足,小麦存在过量施磷.今后需加大小麦、玉米的钾肥投入,减少小麦的磷肥投入.

关键词: 新疆 小麦 玉米 化肥 产量 肥料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