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一氧化氮熏蒸延缓杏干贮藏期间品质的下降

现代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疆赛买提鲜杏为试材,研究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气体分别对鲜杏熏蒸后制干对杏干常温(25±1.0℃)下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NO和SO2熏蒸均能减缓杏干色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延缓失重率的上升.贮藏60 d,NO处理组杏干L*、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抗坏血酸(vitaminC,Vc)及总酚、类黄酮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9.20%、15.87%、25.20%、39.05%、19.43%和23.08%、11.42%;DPPH·、ABTS+·清除率及FRAP值较对照组高45.75%、19.50%、18.07%,较SO2组高31.77%、9.28%、5.89%.可见NO处理显著减缓杏干营养品质的下降(p<0.05),维持较高的抗氧化能力.此外,NO2-和NO3-残留量均远低于欧洲委员会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值,且降解速率快,因此NO处理提高了杏干的食用安全性.综上所述,NO熏蒸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贮藏保鲜方法,可以应用于鲜杏制干的加工处理中;本试验能为NO熏蒸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一氧化氮;二氧化硫;杏干;营养品质;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动注入式滴灌施肥机水肥均匀性研究

农机化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在灌溉系统中水动注入式滴灌施肥机灌水与施肥的分布特征,在整个灌溉施肥周期进行测试,对各滴头进行连续取样,并采用光度比色法作为检测肥液浓度的方法,从而分析灌水和施肥均匀性.结果表明:施肥机的灌水和施肥均匀性良好,各项统计指标均在98%以上,且各滴头的灌水流量与施肥量受滴头到支管进口与毛管进口的距离影响.

关键词: 滴灌施肥机;水肥均匀性;水动注入式;光度比色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鲜食玉米万糯2000鲜穗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

农村科技 2022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鲜食玉米万糯2000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明确了乌鲁木齐市北郊片区以收获鲜穗和加工为目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玉米鲜果穗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倒伏率、双穗率未受种植密度影响;商品穗率、穗长、穗粗、单穗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兼顾总体鲜穗产量和商品性状的基础上,万糯2000在乌市北郊667米2适宜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

关键词: 鲜食玉米;万糯2000;密度;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节剂对低温胁迫后恢复过程中棉花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棉苗经低温胁迫后喷施调节剂,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幼苗低温冷害的修复作用,为棉花幼苗抵御低温冷害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早57号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方法,在子叶期4℃24 h处理后,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分别喷施7种不同植物调节剂溶液后,置于25℃14 h/10 h(昼/夜)的人工气候箱内恢复,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幼苗冷害的生长情况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与清水处理比较,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棉花幼苗的株高增加了5.10%~9.87%,茎粗增加了5.28%~8.71%,主根长增加了5.24%~9.33%,鲜重增加了2.26%~5.98%,干重增加了2.38%~8.61%,冷害指数下降了1.79~5.29个百分点,脯氨酸增加了5.04%~5.58%,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5.07%~5.67%,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5.05%~5.87%;CAT酶活性增加了2.21%~7.95%。SOD酶活性增加了3.79%~5.56%,POD酶活性增加了2.18%~5.56%。【结论】在低温胁迫后,在常温恢复过程中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有效的提高棉花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促进植株生长,修复低温胁迫对植株的伤害,以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提高棉花幼苗抗寒性。其中,调节剂对低温胁迫后棉花幼苗恢复效果的综合作用排序为“阿泰灵”>α-萘乙酸钠>胺鲜脂>“碧护”>复硝酚钠>腐殖酸>黄腐酸钾Ⅱ型>对照。

关键词: 棉花 低温胁迫 调节剂 生长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地区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新疆农业科技 2022

摘要:平菇是新疆地区种植面积最大,受众人群最广的食用菌菇种,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平菇产业迅猛发展,新疆种植规模约达3000万袋,是种植规模最大的食用菌产业,为更好规范平菇生产,本文从生产季节、菌袋制备、排袋发菌、出菇管理、转潮期管理和后期处理等方面阐述了平菇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平菇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平菇 栽培 养菌 出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ioSuee膜和硅酸盐对鲜杏采后果实转色的抑制作用

食品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电商物流包装贮运期间BioSuee膜和硅酸盐材料对新疆鲜杏果实色泽转变速率的影响,以新疆小白杏、赛买提杏和李广杏为试材,分别采用PE膜(CK)、BioSuee膜(T1)和BioSuee膜结合微孔晶体硅酸盐保鲜剂(T2)进行商业化包装,在(10±1)℃条件下运输后,置于(25±1)℃的环境中贮藏,测定包装盒内O2/CO2体积分数、乙烯释放量及其合成代谢相关酶活力、色素含量、类黄酮和总酚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T2组形成了高体积分数CO2和低体积分数O2的包装环境,推迟了乙烯高峰出现时间并降低其峰值,延缓鲜杏果皮和果肉叶绿素降解,抑制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花色苷和总酚等物质的积累.T2显著延缓赛买提杏色泽由绿转黄再转红的进程,对杏果的转黄衰老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能保持鲜杏在包装贮运期间的生理品质.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鲜杏的电商物流贮运保鲜技术的研发提供支持.

关键词: BioSuee膜;硅酸盐;鲜杏;乙烯;色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反射技术的砀山酥梨花粉活力快速检测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反射技术的砀山酥梨花粉活力快速检测.[方法]以砀山酥梨花粉为试材.4℃下贮藏,以0、7、27、43与65 d贮藏后花粉为试材,用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扫描花粉采集光谱数据.以修正偏最小二乘法(MPLS)对采集的100个梨花粉近红外反射光谱与花粉活力进行定标模型拟合,判别鉴定砀山酥梨花粉近红外光谱.[结果]砀山酥梨花粉活力分别为70.6%、60.3%、57.1%、53.2%与34.1%,从开始贮藏活力的70.6%下降到34.1%,活力下降了52%,且不同贮藏花粉活力相互差异均显著.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预测砀山酥梨花粉活力,其定标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85,交互验证相关系数1-VR为0.9529,其活力测定的交互验证标准差SECV为2.5%.以光谱反射率算术相加后取对数lg(R1540+R1956)为自变量,拟合的ExpAssoc方程R2为0.9998,花粉活力与其光谱反射率存在函数关系.[结论]利用近红外反射技术快速测定砀山酥梨花粉活力可行.

关键词: 砀山酥梨;花粉活力;近红外快速预测;梨花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期喷施外源钙对甜瓜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aCl2对秋季大田高温强光下甜瓜苗期的形态变化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秋季大田甜瓜生产苗期管理确定CaCl2最佳施用浓度、提高甜瓜幼苗的抗逆性和甜瓜全苗、壮苗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田主栽品种西州密17号甜瓜为试材,设4个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20、10、5 mmol/L 3个浓度的CaCl2,测定甜瓜苗期的生理特性指标,分析不同CaCl2浓度处理对甜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在外界高温条件下,随着幼苗的生长和锻炼,甜瓜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缓慢下降-迅速上升-缓慢上升"的三段式"S"曲线变化,叶绿素相对含量始终上升,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和MD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从甜瓜幼苗1叶期至3叶期间可溶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和MDA含量显著升高,在3叶期至5叶期之间均迅速下降,5叶期至9叶期之间缓慢下降或一定范围波动.[结论]高温环境下,喷施5 mmol/L CaCl2,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可溶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高17.70%和23.61%,SOD、POD、CAT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15.79%、57.42%、53.52%,MDA含量比对照降低22.13%,提高甜瓜幼苗耐热性效果显著.

关键词: 热胁迫;甜瓜幼苗;抗氧化酶;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异瓢虫生物生态学特性及保育利用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是蚜虫等多种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具有发生早、数量大、食性广、食量大等特点.全面了解多异瓢虫生物生态学特性,是科学利用其生物防治潜力的重要前提.本文系统总结了多异瓢虫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多异瓢虫世代个体发育、生活习性和捕食能力,以及保育措施与释放应用等方面,这将为今后多异瓢虫的保育及进一步推动其用于生物防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鞘翅目;瓢虫科;多异瓢虫;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高油杂交春油菜新品种"新油24号"的选育

新疆农业科技 2022

摘要:新油24号系甘蓝型细胞质三系双低杂交油菜,该品系由母本11 Gapersist001A与父本10 Grstar001R杂交组配育成.参加春油菜组两年五点品种比较试验,2016年产量234.04 kg/666.7m2,比对照新油17号增产8.27%;2017年产量223.07 kg/666.7m2,比对照新油17号增产9.85%;两年试验平均产量228.55 kg/666.7m2,较对照增产9.03%.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6.88 kg/666.7m2,比对照新油17号增产9.54%.品质测定籽粒含油率50.02%,芥酸含量0.13%,硫甙含量24.86 μmol/g,符合双低油菜品种审定标准."新油24号"在多年多点品种试验中均表现出"稳产、优质"的特点,2021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为中晚熟、高含油品种,适宜在新疆、甘肃、青海和内蒙等春油菜产区种植.

关键词: 优质 高产 高油 春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