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产地荸荠种杨梅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中国食品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地区的荸荠种杨梅为对象,采用感官评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荸荠种杨梅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感官评价结合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于仙居的荸荠杨梅具有优秀的感官品质。在5个荸荠种杨梅中共检测到挥发性风味成分89种,包括醛类14种、醇类11种、酯类17种、萜烯类14种及其它酮类、酸类、芳香烃类等物质33种。样品间的风味物质含量和种类存在差异,分别为仙居杨梅(886.06μg/100 g,70种)、余姚杨梅(1 038.12μg/100 g,73种)、瑞丽杨梅(1 313.90μg/100 g,62种)、苏州杨梅(166.45μg/100 g,54种)以及恩施杨梅(985.42μg/100 g,70种)。其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是己醛、3-壬烯醇、反式石竹烯、葎草烯、异香橙烯环氧化物等。结合因子分析结果,瑞丽杨梅的品质得分更高。
关键词: 荸荠杨梅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香芹酚对阴沟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及机理
《食品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芹酚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符合人们对食品防腐剂安全无毒、无副作用的要求。本研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和杀菌实验分析了香芹酚对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C4)的抑菌活性,并检测其对阴沟肠杆菌细胞膜电势、胞外ATP化学发光值的影响,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渗透性,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香芹酚对阴沟肠杆菌细胞形态的影响,从而探究香芹酚对阴沟肠杆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香芹酚对阴沟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5μL/mL;阴沟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随着香芹酚含量(0.25~2μL/mL)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经香芹酚处理的阴沟肠杆菌细胞膜内外电势改变,ATP大量漏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经香芹酚处理的菌体细胞形态干瘪且明显被破坏,含量高于1μL/mL的香芹酚几乎能够溶解菌体。推测香芹酚通过作用于细胞膜改变膜内外电势,造成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ATP等内容物泄露,从而影响细胞功能,达到抑菌的作用。


蔬菜嫁接苗高速切割装置设计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有嫁接机存在技术不成熟、价格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高速蔬菜苗切割输送装置配合人工嫁接的新型嫁接模式.蔬菜苗高速切割输送装置包括穴盘输送装置、拨苗装置、切割装置和蔬菜苗输送装置等.根据切割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穴盘输送速度、拨苗轮转速和切割频率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切割装置采用成排连续切割的方式,其蔬菜苗切割效率达到37 000株/h,能够满足嫁接流水线37个人工嫁接工位的用苗需求,达到了30工位的设计要求;刀具切割频率、拨苗轮转速需要匹配穴盘输送速度才能获得最小伤苗率和最优切割成功率.该装置的研制为规模化嫁接苗的生产提供了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人机协同生产方式.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嫁接 蔬菜 高速切割 蔬菜苗输送装置 拨苗装置 切割频率


副溶血性弧菌广谱裂解性噬菌体的筛选及其在海产品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菌株作为宿主,从污水样品中分离裂解性噬菌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模拟污染黄鱼中Vp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获得5株广谱裂解性噬菌体,形态鉴定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和盖噬菌体科(Corticoviridae),裂解谱结果显示单噬菌体分别可以对5~24株不同来源的Vp菌株产生裂解效应,由5株噬菌体构成的混合物VppMIX能裂解所有Vp菌株(42株)。噬菌体分离株在60℃和pH 4~10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裂解活性。单噬菌体不敏感突变频率(bacteriophage insensitive mutant frequency,BIMF)在10~(-3)~10~(-5)范围内,但VppMIX能够显著降低的BIMF值达到10~(-6)。应用Vp模拟污染黄鱼片作为模型研究VppMIX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在25℃恒温保藏12 h后,不同剂量VppMIX处理的黄鱼样品中Vp载量比对照组(未处理)降低了1.41~4.98(lg(CFU/g))(P<0.01)。本研究为海产品中致病性Vp的控制提供了新型生物抑菌剂。


水葫芦固液分离机脱水参数优化及中试运行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水葫芦规模化处理处置技术参数,该研究基于50t/d处理能力的工况,以自主研发的SHJ-400型水葫芦固液分离机和卧式甩刀粉碎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粉碎粗细、进料量和挤压脱水停留时间对水葫芦规模化脱水效果的影响,同时获得了脱水残渣与挤压汁液中的干物质、氮磷钾养分分布规律,为水葫芦脱水作业后残渣及汁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适宜的水葫芦固液分离技术参数,即水葫芦适宜粉碎粗细为20~30mm、进料量为8t/h和挤压脱水停留时间为3min;水葫芦脱水残渣和挤压汁液中的干物质分布比例分别为61.67%~65.48%和34.52%~38.33%,而大部分氮磷钾养分保留于挤压汁液中,水葫芦粉碎和固液分离环节的减容率分别为50.25%和93.70%。此外,以处理能力50 t/d示范工程为试验平台,获得了实际运行工况的脱水作业运行效果参数,即在水葫芦初始含水率95.08%条件下,经固液分离后水葫芦脱水残渣含水率为83.21%,脱水率为78.59%,水葫芦固液分离机处理能力为6.25 t/h,并通过成本测算得到水葫芦固液分离成本为4.40元/t。该研究所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水葫芦规模化处理脱水作业技术方案,为形成水葫芦规模化处理处置工程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环境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硝化抑制剂和生物炭是农田土壤管理常用的土壤增效剂.其中,硝化抑制剂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而生物炭是生物质资源利用的一种新方式,且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以减少稻田氨挥发带来的氮素损失及环境污染问题为目的,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条件下,以单施化肥处理(CN)为对照,研究了生物炭(B)添加、硝化抑制剂(CP)添加及复合添加处理(BCP)对田面水p H、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水稻产量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增效剂施用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硝化抑制剂添加有增加水稻产量的趋势.两种土壤增效剂添加均显著增加了稻田氨挥发损失,损失量占施氮量的25%~35%.其中,肥期(施肥后7 d内)氨挥发损失占总损失的86%~91%,是氨挥发损失的主要时期.与CN处理相比,CP处理明显提高了田面水NH_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基肥期、穗肥期和非肥期增加效应明显,氨挥发增幅分别为138%、48%和78%,全生育期氨挥发总损失量增加59%.生物炭添加对稻田氨挥发损失也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具有阶段性特征,前期(基肥期和蘖肥期)的增加效应高于后期(穗肥期和穗肥后),田面水NH_4~+-N浓度和p H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两者配施添加处理显现出了正交互作用,氨挥发损失量大于单施处理,与化肥处理差异显著.结果说明,生物炭添加不能解决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铵态氮浓度升高和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对于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高产γ-氨基丁酸植物乳杆菌的益生特性
《食品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植物乳杆菌UL-4发酵生产富含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鹰嘴豆乳,并通过检测此菌株的耐酸、耐胆盐、抑菌、表面特性、降解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能力评价其益生特性。结果表明:菌株发酵鹰嘴豆乳48 h后,活菌数为7.81(lg(CFU/mL)),GABA产量为371.14 mg/L。pH值为2、3、4时,菌株的存活率分别为46.67%、91.81%、174.21%;在质量分数为0.03%、0.15%和0.3%胆盐中的存活率分别为382.83%、91.81%、56.28%,显示出良好的耐酸耐胆盐特性;菌株的表面凝集性和疏水性分别为52.49%和61.50%,在肠道具备一定的黏附和定植能力;菌株具有良好的抑菌特性,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40、15.77、13.36 mm;菌株具备对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降解能力,降解率分别为73.23%和19.11%。植物乳杆菌UL-4能够发酵鹰嘴豆乳产GABA,又具有良好的益生特性,可用于开发功能性食品。


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利弊分析及收储运对策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以稻麦轮作区的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对秸秆还田与离田综合利用进行了利弊分析,围绕秸秆捆型、收储运模式及作业成本角度分析了对秸秆收储运的影响,并针对目前秸秆收储运体系存在问题,从政府引导、设备自给率、资金扶持方向和研发投入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发现,秸秆离田方式不仅有利于下茬作物耕种和减少生态环境影响,同时可为种田主体节约成本,增加收入,也为秸秆收储主体通过销售秸秆商品获得经济利润;通过分析打捆秸秆类型对收储运环节的影响,得出大圆捆秸秆是江苏省秸秆收储运作业的优选捆型。同时,针对目前主要的第三方秸秆收储运模式,通过深入分析该模式下不同收储运主体之间的运行机制、秸秆收储运各环节作业成本和利润空间,指出在政策引导及政府行政推动下,秸秆离田收储运是容易实现的,并且收储运成本相对比较稳定且透明,而制约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的瓶颈在于末端秸秆利用形式及终端产品附加值高低。最后,通过剖析现有的秸秆收储运体系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效果质量和收储运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小麦酚酸提取工艺优化及产区与品种差异对酚酸含量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NaOH浓度、液料比、乙酸乙酯萃取时间和萃取次数对小麦籽粒中酚酸提取量的影响,并优化提取条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产区主栽小麦品种差异对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浓度、液料比、乙酸乙酯萃取时间和萃取次数对小麦籽粒中酚酸提取量影响显著,经响应面优化获得小麦籽粒中酚酸提取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1.56 mol/L、液料比15.53∶1(mL/g)、萃取时间17.33 min、萃取2次。在此提取条件下,小麦籽粒中酚酸提取量达到1 055.99 mg/kg。小麦中主要有9种酚酸,分别为没食子酸、原儿茶酸、4-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p-香豆酸、芥子酸和阿魏酸,其中阿魏酸为主要酚酸,占总酚酸的73.07%~89.01%。江淮麦区宁麦14中总酚酸含量最高,达1 001.12 mg/kg,与该产区的保麦6号、淮麦33有显著性差异;黄淮麦区的新麦26中总酚酸含量最高,为1 016.03 mg/kg,与该产区的矮抗58、百农207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不同产区主栽小麦品种的差异对酚酸含量的影响极大。
关键词: 小麦 酚酸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方法优化


氯吡苯脲处理对莲子细胞壁多糖降解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氯吡苯脲(1-(2-chloropyridin-4-yl)-3-phenylurea,CPPU)处理对莲子采后细胞壁多糖降解特性的影响,以‘太空莲36号’莲蓬为试材,以清水浸泡为对照,以5 mg/L CPPU对莲蓬进行处理。结果表明:CPPU处理可有效维持莲蓬及莲子较好的表型,保持莲子脆嫩口感;CPPU处理的莲子含有更高的共价结合果胶含量和更完整的纤维素多糖碳链结构;CPPU处理可有效抑制果胶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等果胶降解酶和外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内切葡聚糖酶等纤维素降解酶的活力,从而延缓共价结合果胶降解及水溶性果胶、离子结合果胶积累,并保持莲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同时,CPPU处理保持了莲子细胞壁结构和纤维素微纤丝的形态,并抑制了细胞的质壁分离。因此,CPPU处理有利于抑制莲子细胞壁多糖的降解,更好地维持细胞完整性,保持莲子的口感,从而延缓其采后衰老。本实验为鲜莲蓬和莲子的采后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