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非洲鸵鸟粪便中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腹泻是否与大肠杆菌有关,以9羽非洲鸵鸟粪便为研究对象,将纯化培养后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细菌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结果表明,2~9号菌株在麦康凯培养基生长为红色、湿润的圆形菌落,1号菌株在麦康凯培养基生长为白色透明、湿润的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均为阴性,镜检均为红色杆菌;9株菌株均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阿拉伯糖、麦芽糖,大部分菌株能分解山梨醇、乳糖、鼠李糖、蔗糖、棉子糖,1株菌不能发酵乳糖且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白色透明菌落,所有菌株均不能利用硫化氢、枸橼酸盐,所有菌株VP试验、尿素反应均为阴性,所有菌株MR试验、吲哚试验均为阳性,9株被检菌株均为大肠杆菌.

关键词: 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 大肠杆菌(E. coli) 形态学 生化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血水混合物浓度及留存时间对模拟木质异物CT表现的影响:体外实验观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血水混合物及留存时间对模拟木质异物CT表现的影响。方法 将20根杉木条置入含全血比例为0%、25%、50%、75%与生理盐水(血水)混合物及100%全血试管中,分别对应阴性对照(NC)组、T25组、T50组、T75组及T100组,每组4个样本。将试管置于恒温水浴锅中采集CT图像,每6 h重复一次,共采集300 h;比较相同时间点各组最低密度区CT值、最高密度区CT值和低密度区体积差异,评价时间及血水混合物浓度对木质异物CT参数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 随时间延长,各组时间-最低密度区CT值曲线呈速升-缓升型,时间-最高密度区CT值曲线呈速升-平台型;NC组和T25组时间-低密度区体积曲线呈速降型,T50组、T75组及T100组时间-低密度区体积曲线呈缓降型。血水混合物浓度及时间均对木质异物最低密度区CT值、最高密度区CT值及低密度区体积存在影响(P均<0.05),且二者对最低密度区CT值和低密度区体积存在交互作用(P均<0.05)。结论 血水混合物浓度及留存时间均影响木质异物CT表现。

关键词: 异物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功能稻米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功能稻(Oryza sativa L.)米的分类、营养特性、遗传机理和当前取得的进展,并对功能稻米及其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功能稻米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功能稻米 营养健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膜尿素和氮肥增效剂对鲜食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一种鲜食玉米轻减高效施肥新技术,设置常规施肥(处理1)、60 d包膜尿素(处理2)、90 d包膜尿素(处理3)、60 d包膜尿素减量15%配施氮肥增效剂(处理4)4个处理,研究不同包膜肥和减氮配施氮肥增效剂对鲜食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的鲜食玉米株高、叶龄、穗位高、穗粒数和产量均大于处理3;处理1、处理2和处理4间鲜食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处理4的鲜食玉米有效穗数高于其他处理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处理2相比,处理4减少了15%的氮肥用量,但产量却提升4.05%.与处理1相比,处理4为一次性施肥,操作简单,节省人工投入.同时,综合田间用工和生产资料投入情况,处理4种植鲜食玉米的产投比最高,为15.67.因此,在鲜食玉米种植过程中,氮肥配施氮肥增效剂的施肥技术更适合鲜食玉米.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缓控包膜尿素 氮肥增效剂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小龙虾新鲜度

肉类研究 2022

摘要: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对小龙虾新鲜度的快速检测.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通过对近红外品质分析仪采集的虾肉绞碎前后光谱(850~1050 nm)调整不同预处理方法、偏最小二乘法和组合算法,建立一种基于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的小龙虾新鲜度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与一阶导数结合的预处理方法模型预测效果最好,且绞碎后的虾肉光谱比绞碎前建模效果更好;为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对绞碎前的虾肉TVB-N含量预测模型进行分析,其交叉验证误差为3.123,交叉验证相关系数为0.947,用此模型对预测集24个样品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为0.951 4,在TVB-N含量超过20 mg/100 g(不新鲜)的检测准确率为100%.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应用于快速检测小龙虾新鲜度,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小龙虾 挥发性盐基氮 新鲜度: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活运输过程中武昌鱼肌肉品质的变化

肉类研究 2022

摘要:以武昌鱼为原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色彩色差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技术手段测定有水运输过程中(3、6、12、24 h)武昌鱼肌肉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运输3 h的武昌鱼pH值、持水性、白度(W)、亮度值(L*)、红度值(a*)、乳酸含量、肌糖原含量、5'-三磷酸腺苷(ATP)及其代谢关联产物总含量分别为6.57、70.33%、52.22、52.27、0.29、4.50 mg/g、1.46 mg/g、909.25 mg/100 g;随着运输时间延长至24 h,pH值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到6.33(P<0.05),乳酸含量先显著下降然后上升到3.81 mg/g,持水性逐渐上升到76.05%再下降至73.33%,W和L*逐渐下降至47.64和47.71,而a*显著升高至1.31(P<0.05),肌糖原含量逐渐下降至1.25 mg/g,ATP及其代谢关联产物总含量上升至1 116.62 mg/100 g,其中ATP含量下降至62.43 mg/100 g,鲜味物质5'-次黄嘌呤核苷酸含量上升至747.91 mg/100 g,苦味物质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吟含量分别上升至156.12、63.28 mg/100 g.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受应激影响,武昌鱼在保活运输中肌肉品质随时间显著改变.

关键词: 武昌鱼 应激 保活运输 肌肉品质 持水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形绿茶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成分相关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扁形绿茶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成分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实地采集5个产地(湖北省大悟县、浙江省磐安县、安徽省歙县、贵州省湄潭县、四川省峨眉山市)共10个代表性扁形绿茶样品,测定了9种矿质元素(Mg、K、Ca、P、Al、Mn、Fe、Zn、B)与5种品质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咖啡碱)含量.结果表明,扁形绿茶样品中矿质元素之间互相影响,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品质成分中水浸出物含量与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茶多酚含量与F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可溶性总糖含量与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g、Ca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P<0.05),Fe、Mn含量与咖啡碱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解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00%,Mg、Ca、Zn、Al、P可作为扁形绿茶的特征矿质元素,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作为评价扁形绿茶品质的重要理化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产地的扁形绿茶样品聚为一类,不同产地则明显区分开,表明扁形绿茶品质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

关键词: 扁形绿茶 矿质元素 品质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葡萄主产区灰葡萄孢菌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湖北省葡萄主产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多样性,为葡萄灰霉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法对从湖北省8个葡萄主产区采集的葡萄灰霉病样本进行灰葡萄孢菌分离,在PDA培养基上观察分离物菌落培养形态并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利用特异引物对各分离物的Flipper和Boty转座子片段进行扩增,区分转座子类型;扩增Bc-hch基因并用Hha I酶切检测分离物的多态性以区分组群;依据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及转座子类型挑选4株典型分离物在4个葡萄品种果实上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从病害样本中共分离获得51株分离物,菌落培养形态表明30株分离物为菌核型,20株为孢子型,仅1株为菌丝型,出现频率分别为58.82%、39.22%和1.96%.所有分离物菌丝生长速率均较高,在10.86~13.94 mm/d.分离物只存在2种转座子类型,其中50株为Transposa型,仅1株为Flipper型.Bc-hch基因Hha I酶切多态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为GroupⅡ,为狭义的灰葡萄孢菌.分离物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最低的WH3在供试葡萄品种上的致病力均最强,其次是Flipper型分离物SX1,菌丝生长速率最高的XN2和菌丝型WH6分离物致病力均较弱,且不同分离物在不同品种上致病力趋势不同.[结论]湖北省葡萄主产区灰葡萄孢菌菌落培养形态较丰富,所有分离物均为狭义灰葡萄孢菌,只存在Transposa和Flipper 2种转座子类型,前者占绝对优势,典型分离物间致病力差异明显.

关键词: 葡萄 灰霉病 灰葡萄孢菌 多样性 致病力 湖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棉EZ16的选育及在长江流域油麦后栽培技术要点

棉花科学 2022

摘要:鄂棉EZ16是2022年湖北省审定的棉花新品种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鄂棉EZ16的选育过程,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抗病性以及在长江流域油麦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同时指出了该品种的主要优缺点及生产上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鄂棉EZ16 选育 长江流域 油菜 小麦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新疆连作棉田棉花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摘要:研究施用生物炭对新疆连作棉田棉花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为缓解新疆棉田连作障碍及找到生物炭最佳的施用浓度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在不同连作年限(5、10、20、30 a)施用不同浓度生物炭(0、10、20 t/hm~2)条件下,探讨连作年限和生物炭施用浓度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0 t/hm~2有效提高了连作棉田棉花的农艺性状,与CK相比,不同连作年限果枝节位、始节位高度、株高、果枝台数和单株结铃数分别提高1.8%~6.5%、3.7%~11.8%、2.4%~5.4%、2.7%~7.6%和4.6%~9.4%,20 t/hm~2生物炭处理对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大,子棉和皮棉产量分别提高5.28%~15.28%和6.39%~14.45%。生物炭处理与CK相比,纤维长度提高0.32%~5.78%,断裂比强提高1.89%~4.36%,马克隆值降低2.13%~8.70%,整齐度提高0.47%~1.54%。生物炭处理可以有效缓解长期连作棉田黄萎病的发病率,与CK相比,20 t/hm~2生物炭处理可以使黄萎病发病率降低6.38%~25.34%。

关键词: 生物炭 棉花 产量 纤维品质 抗病性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