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葡萄药剂除草地膜覆盖育苗技术

河北果树 1992

摘要:葡萄硬枝扦插是繁殖葡萄苗木的主要方法之一,过去均采用露地扦插,但一般成活率低,苗木质量差。近几年多采用地膜覆盖扦插育苗法,优点是显著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成活率高,出苗快而整齐,前期效果较好,但覆膜扦插后,常因膜下温、湿度较高,而杂草生长很快,一般插后50天左右杂草就将地膜顶起,严重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得不将地膜去掉,以清除杂草,这就大大缩短了地膜的有效覆盖时间。因此,我们采用激素催根、喷除草剂、地膜覆盖法硬枝扦插育苗,取得较好效果,有效地防止了杂草生长,地膜可延迟到秋季起苗时除去,延长了地膜覆盖时间,省工省力,成苗率达92%,苗木成熟长度和粗度均明显增加。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20水稻三柱头性状表达和遗传初步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材料A20的三柱头性状是施爱农于1990年夏发现的。由于多柱头状可能是寻找无融合生殖的标志,而无融合生殖具有固定杂种优势的潜力和改良作物育种方法的能力,因此有必要从细胞学、遗传学、胚胎学等方面对水稻三柱头材料A20进行研究。本文就A20三柱头性状的表达和遗传作一报道。

关键词: 水稻 三柱头性状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果树叶分析

河北果树 1992

摘要:安大略省1958年建立“安大略叶分析中心”(The Ontario Leaf AnalysisService),开始为该地区的苹果、桃、葡萄进行叶分析,1961年又增加了樱桃和梨,从1965年到1985年,该中心测定了28067份样品。现在商业性果园已经广泛应用这种方法确定施肥时间、种类和施肥量,平衡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树体抗逆力,以及提高产量和果品质量的必要条件,下面是笔者在加拿大学习期间了解到的有关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15)N 示踪法研究油菜化肥氮的施用技术

核农学通报 1992

摘要:在田间微区条件下。应用~(15)N-碳铵的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对碳铵的利用率,苔肥最高,基肥次之,腊肥和春肥最低。腊肥用穴施和浇施两种方法,穴施利用率大于浇施。基肥、腊肥、春肥合并作基肥一次施用,其利用率低于分期施肥。肥料氮的分配,籽粒中以苔肥最多,叶片中以基肥最多,茎秆中以春、腊肥最多,说明各时期施用碳铵对油菜生长发育有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 油菜 碳铵 氮肥利用 氮-1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小穗培养克服小麦与玉米杂种的幼胚败育

华北农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穗培养是克服小麦与玉米杂种幼胚败育的一个有效手段。让小麦与玉米的杂交穗在植株上生长14~16天时,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仅为0.2%,而在授粉后2天采用小穗培养,则使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提高到4.2%,获得杂种幼胚的效率提高21倍。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小穗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光’苹果树两种冠形的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生产

园艺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国光’苹果两种树冠结构、光照特点、光合效率、干物质的生产与分配、果品的产量与品质进行了研究。探明双层形的光照状况明显优于圆头形,其光合强度、光合效率、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总量、果实干物质的积累量,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圆头形分别高25.45%、12.47%、15.31%、50.69%、19.18%,且果品质优,产量稳定。该研究结果经在河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其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 ‘国光’苹果树 冠形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对玉米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超氧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

华北农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对玉米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B73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表明,细胞溶质最高,玉米雄性不育系B73-C,B73-T及其保持系B73-N叶片基态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在细胞内的分布是:细胞溶质最高(占总活性77%);线粒体、叶绿体次之,且SOD活性N细胞质显著大于C和T细胞质;过氧化物酶(POX)的活性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占总活性85%左右。用专化于C细胞质的C毒素(HMC毒素)处理B73C、T与N三种细胞质玉米叶片后,这三种细胞溶质的SOD和POX酶活性均表现不敏感;三种细胞质的线粒体有不同反应:B73-C的SOD活性下降,导致细胞伤害,而B73-T和B73-N的SOD活性稍有提高或持平,保持了对C毒素的抗性。POX基本上随着SOD活性降低而增高或随着活性增高而降低。可见,HMC毒素能够诱导线粒体SOD和POX的活性,而这两个酶活性与玉米抗病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雄性不育 超氧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世界主要苹果品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河北果树 1992

摘要:苹果(Malus pumib Miller)由野生驯化为栽培种早在两千余年前就开始了。按原产地可分为西洋苹果和中国苹果两大类,西洋苹果原产欧洲、中亚西亚一带,中国苹果原产我国新疆一带。自十八世纪以后,比利时的J.B.Van Mons,英国T.A.Knight用天然授粉及杂交实生苗选育出许多苹果品种后,才逐渐得以发展。一、栽培品种的发展概况苹果是喜温植物,但不耐热,故世界各国苹果主产区都在北纬34°以北,我国自1871年从美国引入西洋品种以后,苹果栽培基本上以西洋苹果类的红玉、元帅、金冠、国光等为主栽品种并延续至今。洲欧苹果由于采用先进选育技术,选育出很多优良品种,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果冷藏期间褐变的原因分析

河北果树 1992

摘要:桃果是人们喜爱食用的水果之一,但因其生理结构的特点,常温下难以长期存放,近年采用冷库贮存保鲜,但常易发生褐变现象,从而使桃果的品质降低,不仅影响市场销售,而且受到很大经济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北方粟新品种对锈病抗性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粟锈病(Uromyces setariae-italicae)是我国粟栽培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流行年份减产三分之一左右,重病地块甚至绝收。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粟锈病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受“七·五”全国粟育种攻关组委托,于1987~1989年对我国北方粟新品种(系)进行了抗锈性鉴定,结果简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供试新品种(系)547个是由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十省粟育种单位提供;供试菌源由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提供我国当前生产上流行的三个菌种86-01、86-02、86-04,分别接在感病品种豫谷一号上,隔离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