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乐清湾滩涂养殖贝类微生物富集及海水净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品种贝类对微生物富集能力的差异以及生长环境水质对贝类富集微生物的影响和海水净化试验微生物变化情况。[方法]抽样检测缢蛏、文蛤、泥蚶中的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检测贝类生长海水中的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净化试验中,每天换水抽样检测缢蛏样品中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连续抽样检测5 d。[结果]缢蛏、文蛤、泥蚶样品中缢蛏富集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的数值相对较高,文蛤和泥蚶的富集能力没有显著差异;海水中的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含量越高,则该环境下生长的贝类中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就越高,二者呈一定的正相关;污染的缢蛏随着暂养净化时间的增加,缢蛏中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的数值也随之减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养殖鱼类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和抗生素耐药谱
《海洋与湖沼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常见的海水鱼类病原菌,有23种血清型,其中O1—O3为主要的致病血清型。我国海水养殖鱼类鳗弧菌的血清型种类尚未明确。本研究对实验室分离和收集自海水养殖鱼类的31株鳗弧菌临床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16S r RNA基因序列、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的分析,旨在系统了解存在于我国海水养殖环境的鳗弧菌血清学型及耐药特征。首先用API ID32E生化反应鉴定系统对鳗弧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未能将待测菌株鉴定到种的水平;然后测定鳗弧菌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聚为一簇,与鳗弧菌有最近的亲缘关系(相似性99%—100%),据此可将临床菌株鉴定为鳗弧菌。以鳗弧菌O1—O5血清型标准菌株为O抗原制备兔抗血清,采用玻片凝集反应对鳗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显示属于O1、O2、O3、O5血清型菌株分别有16、5、3、1株,表明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存在3种血清型的致病性鳗弧菌,O1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用ATB药敏检测系统检测鳗弧菌对2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菌株对7种抗生素(林可霉素、夫西地酸、甲硝唑、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3种抗生素(红霉素、原始霉素、泰洛星)的耐药率为94.4%(34株),有83%以上的菌株(30株)对12种以上的抗生素产生耐药,表明我国海水鱼类养殖鳗弧菌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鳗弧菌的流行病学规律和防控弧菌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鳗弧菌 生理生化反应 16S rRNA基因 血清学鉴定 抗生素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区拖网渔民生产决策影响因素及政策评价
《渔业现代化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东海区拖网渔民捕捞生产基本情况、捕捞生产决策心理、渔业管理政策认知与评价等方面问题,针对我国近海渔业捕捞能力过度扩张与管理失控这一现状,在浙江省典型渔区开展了相关问卷调查。以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和理论对东海区拖网渔民生产决策的影响因素及政策评价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在受教育程度、经济决策的理性程度等方面较以往有所改善,对政府渔业资源管理政策的评价和接受度也基本呈正向,但若要通过生产管理手段对降低近海捕捞强度起到作用,仍面临渔民心理抵触、转产转业难及政策反向激励等若干难点。文中针对渔民转产转业、渔民心理需求及现有补贴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提升近海捕捞管理政策绩效的相关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洋纵列海鞘共附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FDZ35-2的化学成分
《海洋渔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鞘共附生微生物是尚待关注的海洋微生物资源重要来源之一。本文研究了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的一株共附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FDZ35-2的代谢产物,以探讨其主要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和菌株的潜在药用价值。运用多种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技术,从菌株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2个主要的单体化合物;经LC-MS、1H-和13C-NMR等波谱学方法和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9-甲基-β-咔啉-3-羧酸甲酯(1)和放线菌素D(2)。考虑放线菌素D生物合成可能利用培养基氮源中的氨基酸,本文还利用磷虾蛋白水解产物代替商品蛋白胨作为培养基氮源,对Streptomyces sp. FDZ35-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能产出更多种放线菌素D的结构类似物的发酵培养基为:磷虾蛋白水解产物2.0 g、葡萄糖2.0 g、硫酸铵1.0 g、碳酸钙0.5 g、氯化钠0.05 g、磷酸二氢钾0.05 g、海水1.0 L,p H 7.8~8.0。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商品蛋白胨组相比,南极磷虾蛋白水解产物作为发酵培养基氮源所发酵产生的放线菌素D的结构类似物多样性更好,二者产生总放线菌素含量相当。这为开发南极磷虾蛋白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中的新用途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共附生微生物 大洋纵列海鞘 次级代谢产物 放线菌素D 南极磷虾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红点鲑和白斑红点鲑及其杂交子代幼鱼的生长曲线拟合
《中国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对美洲红点鲑(Salvelinus fominalis)和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及其杂交子代从受精卵到1年零两个月幼鱼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以美洲红点鲑和白斑红点鲑为亲本,建立2×2双列杂交组合,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3种动物生长模型对美洲红点鲑(A)和白斑红点鲑(B)及其杂交子代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并分析比较其生长性能。实验设置自交组AA、BB和杂交组AB(A♀×B♂)、BA(B♀×A♂)4个实验组。根据模型拟合的R2值判断各组生长性能的拟合程度,并对其体质量、体长、成活率及肥满度进行比较。结果发现,Gompertz生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R2均大于0.99,其中AB组生长优势明显。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A、AB、BA、BB,但AA组与其他3组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g/d)和肥满度(g/cm3)等生长指标均由高到低依次为:AB、AA、BA、BB,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正交子代(A♀×B♂)幼鱼生长性能明显高于反交子代(B♀×A♂)及其亲本,可见此杂交组合可能具有较高的推广潜力。
关键词: 美洲红点鲑 白斑红点鲑 种间杂交 生长曲线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5
摘要:近年来,因违规用药导致药物残留、进而引发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易吸收和半衰期长等特点广泛被应用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本文综述了喹诺酮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化学构效和不同最大残留量下的休药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其药代动力学各过程中主要参数的意义及影响因素,其中涉及的参数包括达峰时间、峰浓度、表观分布容积、消除半衰期和清除率等,并提出了加强水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建立水产动物生理药动学模型等建议,以期为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养殖业上的科学使用和监管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组蛋白酶B基因克隆及其在组织和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海洋与湖沼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组蛋白酶B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与免疫、消化和繁殖等生理功能息息相关。为了研究组蛋白酶B在甲壳动物体内的作用尤其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3’RACE和5’RACE技术,首次克隆获得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组蛋白酶B(简称Mn CB)基因c DNA全长,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PCR)测定了Mn CB在日本沼虾不同组织中和卵巢发育过程中m RNA的表达量。序列结果分析表明:Mn CB序列含有12 bp的5’-UTR,996 bp的ORF和702 bp的3’-UTR。ORF共编码331个氨基酸的多肽,此多肽由1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63个氨基酸的前导肽和252个氨基酸的成熟肽组成,其理论p I为6.36,分子量为36.5KDa。q PCR的结果表明:Mn CB在测定的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心脏中表达量最高,肌肉、肝胰腺和胸神经节中表达量中等,肠、鳃和血细胞中的表达量较低。Mn CB的表达量在卵巢的发育过程中逐步升高,卵巢发育至初级卵黄发生期(Ⅲ期)Mn CB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次级卵黄发生期(Ⅳ期)表达量继续增加,并增至最大值,Ⅳ期与Ⅲ期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成熟期(V期)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Mn CB广泛存在于日本沼虾的组织中,并且参与卵黄蛋白原或卵黄蛋白的水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鲥仔稚鱼异速生长模式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异速生长指生物体某一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不等于第二种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身体各个功能器官表现出了生长不同步的现象,是动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所进化保留下来的发育特征[1,2]。在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很多仔鱼的各个器官的发育也存在着不同的生长阶段,即器官在早期发育中具有比整体更快的生长速率,一直到器官发育完全或者发育达到某一阶段后,生长明显变慢或与整体对比表现为等速生长[3,4];这种发育策略保证了仔鱼如摄食、呼吸和运动等重要器官的优先发育,从而提高了其逃避敌害和主动摄食的能力,为适应复杂多变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