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基于Argo数据的热带大西洋大眼金枪鱼时空分布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热带大西洋延绳钓大眼金枪鱼适宜渔获水温的等温线时空分布,分析大眼金枪鱼适宜的垂直和水平空间分布范围,采用Argo浮标剖面温度数据,运用Kriging方法重构热带大西洋9、12、13和15℃月平均等温线场,网格化计算了12、13℃等温线深度值和温跃层下界深度差,并结合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养护委员会(ICCAT)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绘制了12、13℃等温线深度与月平均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大眼金枪鱼中心渔场CPUE时空分布和高渔获率的水温等值线时空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大西洋大眼金枪鱼中心渔场延绳钓高渔获率的水层垂直分布在温跃层下界以下区域,在表层以下150~450 m深度.在水平空间上,12℃等温线高值CPUE出现的深度值大多小于300m,集中分布在190~260 m,深度值超过400 m几乎没有CPUE值.大眼金枪鱼水平空间分布受12℃等温线影响.13℃等温线高值CPUE出现的深度值大多小于250 m,集中分布在150~230 m,深度值超过300 m几乎没有渔获.采用频次分析和经验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其适宜次表层环境因子分布:12℃等温线190~260 m;13℃等温线160~240 m;12℃深度差-10~100m;13℃深度差-40~60 m.文章初步得出热带大西洋大眼金枪鱼中心渔场适宜的水平、垂直深度值分布区间,结果可以辅助寻找中心渔场位置,同时指导投钩深度,为大西洋大眼金枪鱼实际生产作业和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次表层环境 大西洋 Argo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西太平洋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关系

海洋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热带中西太平洋延绳钓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适宜的温跃层参数分布区间,采用Argo浮标温度信息和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WCPFC)的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数据,绘制了热带中西太平洋月平均温跃层特征参数和月平均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热带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时空分布和温跃层特征参数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热带中西太平洋温跃层上界深度、温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温跃层下界深度、温度季节性变化不明显,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分布和温跃层季节性变化有关。全年中心渔场的位置分布在温跃层上界深度高值区域,随温跃层上界深度高值区域季节性南北移动。在新几内亚以东纬向区域(5°N~10°S,150°E~170°W)上界深度值全年都在70~100m之间,全年都是延绳钓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中心渔场上界温度多在26℃以上,但是在上界温度超过30℃区域,CPUE值较小。中心渔场主要分布在温跃层下界深度两条高值带之间区域,在温跃层下界深度超过300m和小于150m区域,CPUE值均偏低。中心渔场主要分布在下界温度低于13℃区域,下界温度超过17℃难以形成中心渔场。频次分析和经验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其适宜温跃层特征参数分布,得出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适宜的温跃层上界温度和深度分别是27~29.9℃和70~109m;适宜的温跃层下界温度和深度分别是11~13.9℃和250~299m。文章初步得出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温跃层各特征参数的适宜分布区间及季节变化特征,为我国金枪鱼实际生产作业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中西太平洋 温跃层 Argo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探讨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建设项目投资进一步加大,为促进我国建设市场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目前一些投资项目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项目的招投标管理,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本文在此背景下对投资项目的招投标管理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 投资项目 招投标管理 问题探讨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卷宗 2015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事业单位的劳动工资统计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事业单位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如统计制度的不健全、对员工劳动工资统计考核的指标过于单一以及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偏低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对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具有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劳动工资统计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诺沙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

摘要: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F)为第3代人工合成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动物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恩诺沙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较多,但是对恩诺沙星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恩诺沙星在真菌作用下、在陆生动物(畜牧类、家禽类和其他类动物)和水生动物体内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含量情况,旨在为科学、合理地使用恩诺沙星提供指导,为修订恩诺沙星在鱼体内最大残留限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代谢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内气推循环流水集约化养殖大口黑鲈“优鲈1号”试验总结

科学养鱼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中"高效益、高污染"的模式弊端日趋凸显,而随着"生态优先"的养殖理念的融入,近年来,池塘工程化养殖作为池塘80∶20养殖模式的技术升级是养殖理念的一次革新,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池塘工程化养殖是通过添加气提式增氧、推水和废弃物收集处理等设备,对鱼类排泄物进行收集和再利用,为新型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该技术推广的核心问题在于优选适宜的品种,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美国罗非鱼出口增长效应分析

国际经济合作 2015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罗非鱼养殖和出口国家,但是出口单价较低,所获的贸易比较利益较少。本文拟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对美国罗非鱼出口增长效应,剖析相应的原因,并探讨促进中国罗非鱼出口增长提升的对策建议,为中国罗非鱼产业发展以及在罗非鱼贸易中获得更多比较利益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 中美贸易 罗非鱼 出口增长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挥发性生物胺对组胺的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的影响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

摘要:采用液相色谱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水产品中组胺的含量,比较了这两种检测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发现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检测值比液相色谱法高。根据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显色反应原理,研究了尸胺、腐胺、亚精胺和酪胺4种水产品中常见的非挥发性生物胺与偶氮试剂的显色反应,发现4种生物胺在480nm处都有一定吸光度,这会对组胺的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酪胺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最大,其吸光度达到了同浓度组胺的70%左右,而且生物胺的浓度越高对组胺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也越大。这4种生物胺是水产品中常见的胺类物质,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组胺含量时,其存在往往会导致检测结果偏高。因此,为保证水产品中组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尽量选择使用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本研究为水产品中组胺定量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检测结果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组胺 非挥发性生物胺 水产品 可见分光光度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黄海3种常见蛇尾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我国北黄海3种常见蛇尾种类[紫蛇尾(Ophiopholis mirabilis)、史氏盖蛇尾(Stegophiura sladeni)和浅水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 vadicola)]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将鲜活蛇尾样品超低温(?70℃)冷冻后,在冷冻干燥机中干燥至恒重,用于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种蛇尾的水分含量均未超过50%,其中史氏盖蛇尾的水分含量最低,为41.61%(P<0.05),而其灰分含量最高,为80.70%(P<0.05)。3种蛇尾的氨基酸总量较低,其中紫蛇尾氨基酸总量最高,为14.90%(P<0.05)。紫蛇尾、史氏盖蛇尾和浅水萨氏真蛇尾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依次为35.37%、29.58%和34.97%,紫蛇尾的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蛇尾(P<0.05),其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是3种蛇尾中最高的。紫蛇尾、史氏盖蛇尾和浅水萨氏真蛇尾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2.91%、50.03%和64.31%,其中浅水萨氏真蛇尾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蛇尾(P<0.05),而其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仅为13.32%,显著低于其他两种蛇尾(P<0.05)。3种蛇尾富含矿物质元素,其中浅水萨氏真蛇尾的Ca、Mg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348000 mg/kg和28500 mg/kg(P<0.05)。研究表明,这3种蛇尾不适合作为优质蛋白源,而可能用于补钙功能食品的开发,同时其体内较高的碳酸盐含量表明其可能对海洋碳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紫蛇尾 史氏盖蛇尾 浅水萨氏真蛇尾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蛋白源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对松浦镜鲤肌肉成分、血清氨基酸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源饲料中添加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AKG)对松浦镜鲤肌肉成分、血清氨基酸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饲料分为豆粕蛋白源、鱼粉与豆粕复合蛋白源两种,在不同蛋白源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AKG(0和1.5%)。选取400尾初始体重为(217.93±0.78)g的松浦镜鲤,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为期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AKG显著降低松浦镜鲤肌肉中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粗蛋白质含量(P<0.05)。豆粕蛋白源显著降低肌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P<0.05)。蛋白源和AKG对肌肉粗灰分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对其他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AKG显著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尿酸(UA)和甘油三酯(TG)含量(P<0.05)。复合蛋白源显著增加白蛋白(ALB)含量(P<0.05),显著降低尿素氮(BUN)含量(P<0.05)。蛋白源和AKG对ALB和UA含量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AKG显著提高血清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H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含量(P<0.05)。试验结果说明,饲料中添加AKG能够提高松浦镜鲤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促进松浦镜鲤对饲料蛋白的吸收利用,提高鱼体蛋白质代谢水平。

关键词: 松浦镜鲤 α-酮戊二酸 肌肉成分 血清氨基酸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