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垂直分布空间分析
《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延绳钓适宜渔获水温的等温线时空分布,分析黄鳍适宜的垂直和水平空间分布范围,采用Argo浮标剖面温度数据重构热带大西洋13℃和距海洋表层水温8℃(Δ8℃)的月平均等温线场,网格化计算了13℃和Δ8℃等温线深度值和温跃层下界深度差,并结合大西洋金枪鱼会委员(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tlantic Tunas ICCAT)的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绘制了13℃和Δ8℃等温线深度与月平均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时空分布和次表层环境季节性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3℃等温线,在高值CPUE出现的海域深度值大多小于250 m,主要在170—249 m,深度值超过250 m的海域CPUE普遍较小。5°S—9°N区域,Δ8℃等温线高值CPUE出现的海域深度值大多小于150 m,主要在50—139 m;7—10月份在南半球的非洲西海岸,在Δ8℃等温线深度值为150—350 m的海域也会出现中心渔场。全年在低纬度区域,高渔获率的垂直分布深度更加集中。13℃等温线影响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的空间分布,温跃层下界温度影响黄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采用频次分析和经验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其适宜次表层环境因子分布,13℃等温线180—240 m;Δ8℃等温线50—139 m;与下界深度差:13℃等温线-70—29 m;海表以下8℃等温线30—149 m。文章初步得出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适宜的水平、垂直深度分布区间。结果可以辅助渔情预报,为热带大西洋黄鳍金枪鱼实际生产作业和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除草剂利谷隆和丁草胺残留量
《山东化工 》 2015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同时检测水产品中利谷隆和丁草胺除草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水产品样品经超声振荡萃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在多反应监测正离子电喷雾模式下进行UPLC-MS/MS分析。色谱柱为BEH C18反相柱,流动相为梯度变化的乙腈和2 mmol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检出限为(S/N≥3)0.1μg/kg,在各自的考察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在0.3~5.0μg/kg添加水平内,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8%~115%之间,RSD为2.5%~11.2%。利用本方法可以实现水产品中利谷隆和丁草胺除草剂残留量的高灵敏度检测。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水产品 利谷隆 丁草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模型在渔业CPUE标准化中的比较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渔业数据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e of effort,CPUE)标准化数据的质量和模型连续稳定预测能力,该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回归树(regression trees,R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等机器学习方法和传统的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等方法,对2000-2013年大西洋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延绳钓CPUE数据进行标准化。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平均均方误差、3种相关系数(Pearson’s,Kendall’s和Spearman’s)和标准化均方误差等评价指标对不同模型标准化结果进行对比,寻找较优的标准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验证数据集SVM方法得到的3种相关系数(0.596,0473和0.632)和RF(0.623,0.456,0.621)相似,高于RT(0.516,0.432和0.586)、ANN(0.428,0.249和0.365)和GLM(0.199,0.106和0.159)。SVM预测的均方误差(11.25)、平均绝对误差(2.107)和标准化均方误差(0.652)略低于RF(11.655,2.377和0.661),明显低于RT(14.999,2.434和0.801)、ANN(16.692,2.883和0.823)和GLM(16.517,2.777和0.993)。各项指标揭示SVM方法要优于其他4种方法,RF次之,GLM计算结果在所有方法中最差,不适合渔业数据CPUE标准化。SVM和RF方法应该被优先考虑用于渔业数据CPUE标准化。研究结果为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 模型 标准化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回归树 人工神经网络 广义线性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东部近海沉积物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控制因素与古气候记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东部近海沉积物中常、微量元素分布特征、控制因素及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沉积记录。指出表层沉积物中Si O2和Al2O3含量最高,两者可占沉积物总量的75%以上,而其他元素含量较低,且空间分布变化明显,主要受控于陆源物质输入、生物沉积作用、海洋化学沉积和成岩作用等因素。长江和黄河贡献了主要的陆源物质,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结果显示两者大致以123°E和32°N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分界线,黄河物质控制了渤海和黄海大范围的区域,而长江物质则主要影响东海内陆架区域。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南部的MZ01孔沉积物中CIA、Ba/Sr和Ca O/Mg O值指示了中全新世以来中国东部气候演化历史:8400~4200 a BP期间为暖湿期;4200~2300 a BP期间为波动变冷期;2300 a BP以来为持续的变暖期。功率谱分析表明太阳活动对中国东部古气候的周期性演化过程具有控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我国渔具分类标准的探讨
《海洋渔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渔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以及全国渔具准入标准制订和实施工作不断推进,我国现有的渔具分类国家标准《渔具分类、命名及代号》(GB/T 5147-2003)在对渔具的具体分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对比我国渔具分类国家标准和FAO渔具统计分类国际标准(ISSCFG),分析了两个标准在渔具分类的定位、具体分类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并结合笔者在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国家标准在"类"、"型"和"式"方面可能存在欠缺完整性、灵活性、适应性、区分缺乏统一依据等问题,提出了对我国现有渔具分类国家标准进行修订等建议,以期加快对现有国家标准的复审和修订,维护国家标准的权威性,并使各项渔业管理工作具有统一的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面活性效应下强力霉素伏安行为及其检测
《渔业科学进展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表面活性效应对强力霉素(DOC)伏安行为的影响及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该分子的伏安检测方法。以B-R缓冲溶液(p H=2.0)为支持电解质,2.0×10-4 mol/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存在将明显有助于DOC的富集。在该实验条件下,DOC在导电碳黑糊电极上发生1质子、2电子转移的不可逆氧化,过程受扩散控制。对表面活性剂种类及其浓度、缓冲液种类及p H值、富集电位及时间等影响伏安分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优化条件下,DOC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7-2.3×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4.5×10-8 mol/L(S/N=3)。将该电化学方法应用于淡水渔业水样中痕量DOC的检测,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44%-105.28%)。
关键词: 强力霉素 伏安行为 表面活性剂 电分析 渔业环境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形势下远洋渔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以中水集团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以中水集团为例,结合国家的相关政府补助项目,对其远洋渔业在新阶段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比较分析2010~2015年的数据可知,中水集团的远洋捕捞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渐趋合理,产业链不断延长,但不容忽视的是其毛利率出现了下滑,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政府的补助。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扶植、人才培养与后备渔场开拓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远洋渔业的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套灌区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河套灌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高产、节水、高效的灌溉制度,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分析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的耗水量规律,用Jensen模型建立了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并对玉米的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在苗期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弱,此时期缺水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在拔节—抽雄、抽雄—花期和花期—灌浆期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强,此时期亏水将会减产。对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制度优化得出:灌溉定额为275~325 mm,玉米的产量较高;对灌水量的分配为苗期—拔节灌水量为20~40 mm,拔节—抽穗的灌水量为40~60 mm,抽雄—开花的灌水量为115 mm,开花—灌浆的灌水量为80 mm,灌浆—乳熟的灌水量为20~40 mm,较本地常规地面灌每公顷节水2 546.25~3 296.25 mm,节水效果十分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