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引入豆角的轮作模式对设施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引入豆角的轮作模式对设施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及机理,2018—2020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对比番茄-甜瓜、豆角-甜瓜、番茄-豆角3种轮作模式下设施土壤硝态氮淋失量的变化特征,并探讨驱动硝态氮淋失差异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番茄-甜瓜轮作,引入豆角的轮作模式显著降低硝态氮淋失,其中,番茄-豆角轮作2a总硝态氮淋失量比番茄-甜瓜显著下降39.74%,豆角-甜瓜轮作硝态氮淋失量比番茄-甜瓜降低6.32%.3种轮作模式中,番茄-豆角环境效益最佳,为推荐种植模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设施土壤硝态氮淋失量受0~100 cm土壤储水量、硝态氮累积量和温度影响最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0~100 cm有机碳储量和全氮累积量显著正相关,与0~60 cm土壤pH值显著负相关.与传统番茄-甜瓜轮作相比,推荐种植模式(番茄-豆角)主要通过显著降低0~100 cm土壤储水量、硝态氮和全氮累积量并提高土壤pH值,从而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缓解氮淋失敏感季节有机氮矿化等作用引起的背景氮淋失从而改变氮循环过程等途径降低硝态氮淋失.


冀北春播大豆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安徽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了明确冀北地区大豆田害虫发生规律和提高害虫防治水平,综合多地区大豆田害虫调查结果,分析了河北省春播区大豆害虫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害虫种类多,在大豆全生育期共发生害虫30种,分属6目17科;为害严重,大豆蚜、点蜂缘蝽等害虫均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产;防治难度大,棉铃虫等一些害虫为害具有暴发性,需短时间内作出防治反应,点蜂缘蝽等一些害虫为害时间长,需进行多次防治.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进一步将害虫分为3个等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针对春播大豆害虫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KASP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甜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
《中国蔬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甜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育种效率,利用AB91核雄性不育候选基因Capana05g000747的突变位点设计KASP分子标记,以转育甜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F2群体及育成的两用系为试验材料,对植株的育性进行基因型检测,并检验该标记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分子标记与甜椒核雄性不育的育性呈现共分离,在苗期对F2植株的基因型进行早期鉴别,分型准确率分别为98.91%和99.04%,可有效淘汰基因型为MSMS的可育株,筛选出基因型为MSms的可育株直接用于不育系的转育,转育出了黄色和红色甜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HTJ412和AB91-HLD163。在苗期对两用系群体的育性基因型进行早期鉴别,可有效淘汰基因型为MSms的可育株,选留基因型为msms的不育株直接用于杂交组合选配及杂交制种。
关键词: 甜椒 核雄性不育 杂交育种 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部分玉米骨干种质对木霉穗腐病抗性及产量性状分析
《玉米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玉米吐丝后7~10 d采用针刺接种法接种非洲哈茨木霉,收获期对发病等级和相关产量性状进行调查,评估部分玉米骨干种质对木霉穗腐病抗性及木霉穗腐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所选取的骨干种质中,大部分种质对木霉穗腐病表现高感,仅Mo17表现为感病,无抗性种质。木霉穗腐病对部分种质的有效穗长、百粒重、穗粒重有较大影响,PH6WC、B73、掖478和黄早四的有效穗长显著增加,最高可达32.19%,郑单958、PH6WC、Mo17、自330、掖478和黄早四的百粒重显著降低,最高可达38.46%;郑单958、Mo17、自330、掖478和黄早四的穗粒重显著降低,最高可达53.41%。木霉穗腐病可促进部分种质产生穗发芽,在不同种质间存在较大差异,PH6WC的穗发芽率高达80.00%。


中国板栗36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中国板栗(Castaneamollissima B1.)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多样性特征,为中国板栗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10个省份(群体)240份资源的36个叶片表型性状(31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进行检测,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板栗叶片表型多样性水平及其与原产地的地理、环境因子关系.[结果]巢式方差分析表明,31个数量性状在群体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锯齿高度等15个数量性状及3个质量性状(叶片形状、叶基形状和叶缘锯齿特征)在群体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说明板栗叶片表型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存在丰富变异.群体间叶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7.95%,远小于群体内的92.05%,说明叶片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板栗叶片表型的平均变异系数(CV)和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8.05%和1.27,5个质量性状中以叶片形状的CV和H'最高(35.67%,0.86),叶缘特征最低(5.60%,0.07);31个数量性状的CV在8.68%(叶片长/宽)-32.73%(锯齿深度),H'在1.54(叶背茸毛密度)-2.09(叶片结构疏松度).叶片外观形态、生理指标和解剖性状的平均H'分别为2.03、2.04和2.04,CV由高到低分别为15.27%(外观形态)>15.18%(生理指标)>12.17%(解剖结构).10个群体表型性状CV均值在17.11%(陕西)-19.66%(山东),H'均值在0.99(安徽)-1.80(河北).板栗叶片大多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年均气温等温度指标和年降水量与叶基形状、锯齿高度等性状呈负相关(经度和纬度与之呈正相关),与叶片长/宽呈正相关(经度和纬度与之呈负相关).[结论]板栗叶片表型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变异,但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基因型间的变异),因而以叶片表型性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抗逆性、高光合效率等特异品种选育或相关研究时,研究重点应该放到广泛的个体基因型调查上,变异较为丰富均匀的群体可作为重点参考.板栗叶片大多外观形态和生理指标性状呈现以温度和降雨量因子为主导的梯度规律性.
关键词: 板栗;叶片表型性状;群体间;群体内;变异规律;表型多样性


牧草种植成本收益变化与比较
《中国科技投资 》 2022
摘要:牧草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其发展状况不仅会对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与畜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提出"草牧业"的概念及关税政策的调整,国内的牧草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牧草种植的成本和收益发生显著的变化.本文从牧草种植成本的研究意义、现状出发,首先分析当前我国牧草产业的发展情况,接着对牧草种植的成本收益特点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对牧草种植成本收益变化与产品品质、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分析牧草种植成本收益的影响因素,对控制牧草种植成本、提升产业收益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