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14

摘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要"实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等相结合的推广体系"。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通过综合分析农业科研单位在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中的技术、条件、队伍等优势及缺乏保障、经费不足、队伍不稳和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提出了吸引农业科研单位积极参与"一主多元"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长期高效的推广机制和加大对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等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农技推广服务 优势 困境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中国农技推广 2014

摘要:总结了我国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十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了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思路措施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技推广 队伍 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互作对水稻冠层光谱的影响及其PNN识别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氮、磷均为作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其丰缺诊断直接关系到合理科学施肥,进而影响产量、效益以及环境。本文旨在研究准确、快捷、无损地区分水稻缺氮和缺磷信息的光谱识别方法,从而指导田间施肥决策,精确作物管理、节约种植成本并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方法】基于水稻6个氮素及两个磷素营养水平交互下的盆栽试验,分别在分蘖、拔节和抽穗期测定水稻冠层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350—1 330 nm)及植株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等数据,分析氮磷互作对水稻植株体内TN和TP含量以及冠层反射光谱的影响,并运用概率神经网络(PNN)分别对不同生育时期的冠层光谱进行氮水平、磷水平、氮磷交互水平和缺素水平4个尺度下的分类识别。为避免光谱测量时仪器误差和光照、风力、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所造成光谱数据批次间的差异,PNN分类识别前对光谱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将其中2/3作为训练集,另外1/3作为测试集。【结果】植株全氮含量受氮肥、磷肥和氮磷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植株全磷含量则主要受磷肥和氮肥水平的双重影响,但不存在氮磷交互作用。水稻冠层光谱对氮肥的响应规律不受磷肥水平的影响,缺氮使可见光区反射率升高,近红外区反射率下降。缺磷使近红外区反射率下降,但可见光区的响应则受氮肥水平的影响,施氮处理呈上升趋势,氮胁迫处理则呈现分蘖期下降、拔节期上升、抽穗期下降的趋势。利用冠层光谱PNN模型可以对各个生育时期氮水平、磷水平、氮磷交互水平和缺素水平等不同施肥尺度进行识别,拔节期分类精度最高,抽穗期分类精度相对最低。4种分类尺度下PNN模型对磷素水平的分类精度最高,分蘖期和拔节期分别为83%和94%;其次是缺素水平,分别为78%和88%;对氮素水平以及氮磷交互水平等有较多个分类输出的识别精度较低,为61%—75%。值得一提的是,PNN模型对水稻施肥关键生育时期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植株缺氮缺磷、缺氮不缺磷、缺磷不缺氮、不缺氮不缺磷等4种缺素水平的分类中,所有只缺氮处理没有被预测为只缺磷处理,所有只缺磷处理也没有被误判为只缺氮处理,表明冠层光谱PNN模型能有效区分开氮磷胁迫。【结论】水稻的冠层光谱受到氮、磷水平的共同影响,利用水稻冠层光谱建立的PNN模型不仅能分别辨识各氮素、磷素施肥水平,并且能有效地区分开水稻缺磷和缺氮处理,避免混淆,对有目的性的指导施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避免不恰当的施肥策略造成的环境、产量和经济损失。

关键词: 氮磷互作 冠层光谱 PNN 营养诊断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园林废弃物堆肥红外光谱特性分析

土壤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添加不同外源物质的园林废弃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跟踪测定不同堆肥阶段园林废弃物堆体中近红外光谱变化,结合堆体温度变化,探讨外源添加剂对堆肥物质结构转化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腐殖酸处理(FZS)、复合添加EM菌剂和腐殖酸处理(EM+FZS)、复合添加京圃园菌剂和腐殖酸处理(JPY+FZS)以及无添加处理(CK)堆体物质转化机制相同,即随着堆肥进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类物质不断减少,物质芳构化程度提高,外源添加剂不影响堆肥物质转化顺序。不同外源添加剂处理红外光谱特征峰吸收频率位置基本一致,但特征峰吸收强度有所变化,说明不同外源添加剂堆肥物质中含有相似的官能团,但官能团数量与物质结构不同,外源添加剂对堆肥分解速率,分解程度以及堆肥产物芳化度均有影响。京圃园菌剂与腐殖酸复合施用(JPY+FZS)能够显著加速物质转化进程,提高堆肥产品芳化程度,更适宜应用于园林废弃物堆肥。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园林废弃物 堆肥 腐殖酸 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糯玉米品种(品系)对粗缩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筛选抗粗缩病的糯玉米种质及糯玉米品种,选用64份糯玉米自交系和江苏沿江地区生产上常用的25个鲜食糯玉米品种连续2年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60%左右的自交系和品种对粗缩病表现为感或高感,且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年份,对粗缩病的抗性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通系5血统的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要优于其他3类种质;2个糯玉米品种田间鉴定对粗缩病达抗性水平。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粗缩病 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新型农业科技平台的构建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科技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评价现行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构建切合实际的农业科技平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在阐述农业科技平台内涵,组织运行架构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新型农业科技平台构建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发展原则、优先领域、发展路径和支撑手段。

关键词: 主题词:农业 科技平台 构建 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市售谷物中Pb和Cd含量测定与风险评估

粮油食品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市售12种谷物(豆类)中的Pb、Cd含量,按照我国粮食污染物限量安全标准分析其污染水平,依据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重金属污染物最大允许摄入量(RfD值)评估谷物中Pb、Cd污染的膳食暴露风险。结果显示,以单一大米及大米、小麦粉和其他谷物搭配的两种谷物膳食模式的Pb、Cd污染暴露风险指数均<1,不存在健康安全暴露风险;但12种谷物样品均存在轻度Pb污染风险,玉米、燕麦、小麦粉等样品存在轻度Cd污染风险,大米、豌豆和蚕豆等样品处于Cd污染警戒线,应加强对农产品销售市场重金属污染安全风险的监测。

关键词: 谷物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Pb、Cd污染 暴露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成熟度对‘新美人指’葡萄贮藏保鲜效果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解决设施葡萄集中上市造成的销售困难等问题,通过控制采收期的方式,以4个不同成熟度的新美人指葡萄为试材,采用PE薄膜袋进行自发气调冷藏,研究不同成熟度对采后葡萄贮藏保鲜失重率、好果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C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50天时,8成熟度失重率不超过5%,好果率达74%,显著优于其他3个成熟度;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40天时,8成熟度达最大值16.25%,可滴定酸含量在贮藏50天,8成熟度达最大值0.30%,与其他3个成熟度达极显著差异;维C含量在整个贮藏期内,8成熟度变化波动最小。说明‘新美人指’葡萄在8成熟度采收,有利于延长贮藏寿命,在维持葡萄品质风味方面,效果最佳。

关键词: 成熟度 ‘新美人指’葡萄 贮藏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种质耐盐性鉴定体系筛选和耐盐性评价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4

摘要:以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盆栽耐盐性鉴定方式,探讨玉米种质的耐盐性鉴定技术体系,对184份玉米种质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NaCl占土壤干重3‰的盐处理浓度为玉米耐盐性鉴定的适宜浓度,鲜重、干重耐盐系数和苗情可以作为玉米耐盐性的鉴定指标。综合3种指标的鉴定结果,将184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高耐、耐盐、中耐、敏感和高感5种类型。

关键词: 玉米 耐盐性 鉴定体系 土壤盆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以淮麦25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PGRs作用下小麦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了籽粒干物质、灌浆速率及粒重的变化动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PGRs处理下,小麦籽粒干重均呈"S"型曲线增长,Logistic方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98~0.999之间,达极显著水平,拟合效果较好。灌浆参数中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max)、灌浆持续期(T)和平均灌浆速率(R)与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粒重与灌浆持续期(T)的相关性大于平均灌浆速率(R)。从各阶段灌浆参数来看,粒重与渐增期灌浆速率(R1)、快增期持续时间(T2)和缓增期持续时间(T3)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参数相关不显著。理论最大千粒重与灌浆结束时强势籽粒的千粒重变化相一致。劲丰和GA3处理能显著增加籽粒千粒重,而多效唑、硝酸钴和乙烯利则显著降低了千粒重。因此,始穗期外施劲丰和GA3能提高渐增期灌浆速率(R1),延长快增期持续时间(T2)和缓增期持续时间(T3),改善籽粒灌浆参数,达到增加粒重的目的。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小麦 灌浆特性 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