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麻地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为探索麻地膜在烤烟种植上的应用,设置麻地膜、无膜和塑料地膜大田试验,研究麻地膜对烟田土壤温湿度、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平均温度塑料地膜>麻地膜>无膜,但塑料地膜土壤温度波动较大,麻地膜土壤温度变化相对缓和;麻地膜较塑料地膜提高了土壤含水量;生育前期麻地膜长势弱于塑料地膜,至成熟期麻地膜长势超过塑料地膜;麻地膜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较塑料地膜提高了6.5%和11.3%,较无膜分别提高了11.0%和25.3%,麻地膜中上等烟比例较塑膜和无膜分别提高了4.1个百分点和9.8个百分点;麻地膜提高了烟叶钾含量,降低了烟叶氯含量,总体化学成分协调性好于塑膜和无膜.麻地膜在保温性上强于无膜,在集雨性能上优于塑料地膜;麻地膜覆盖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叶面喷硼对紫云英结实特性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与植物的细胞与功能、花粉管发育伸长以及对光合作用的产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转运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开花前叶面喷施硼肥,探讨硼肥对紫云英花荚结实成粒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紫云英籽粒数、提高种子产量调控技术应用提供参考.选取"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在开花前叶面喷施清水(对照CK)、硼肥[500 (T1)、1000 (T2)、2000 (T3)、4000 (T4)、6000 mg·L-1(T5)].在成熟期,按常规考种法记载单位面积株数、分枝数、不同层花序的花序数、结荚数、籽粒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喷施浓度处理(除T3处理外)的单位面积花序数、结荚数、单荚籽粒数和荚果结实率在不同层花序上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明显.喷施浓度T3处理的单位面积花序数在第3~6层花序上较对照分别提高31.87%、40.79%、37.49%和44.99%,单位面积结荚数较对照分别提高27.89%、32.69%、35.92%和25.84%,单荚籽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20.69%、23.54%、23.24%和22.03%,荚果结实率较对照分别增加2.95%、2.56%、3.49%和4.51%,然而在第1和2层花序上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进一步分析产量构成发现,喷施不同浓度硼肥处理对紫云英单位面积有效株数、一级分枝数、单株一级分枝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综上,在紫云英花荚脱落开始之前叶面喷施2000 mg·L-1硼肥,可显著促进第3~6层花序单位面积花序数、结荚数和单荚籽粒数的增加,从而促进荚果结实率的提高,最终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


2017—2018年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143个猪场采集4 203份血清样品,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弓形虫抗体。结果显示,河南省猪弓形虫抗体阳性率达38.7%。按不同季节汇总分析,冬季阳性率最高(45.7%),其次为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31.9%)(P<0.01)。按不同地区汇总分析,豫中阳性率最高(53.6%),其次为豫西、豫东和豫南,豫北最低(30.4%)(P<0.01)。按猪场不同规模汇总分析,小型规模猪场阳性率最高(46.0%),其次为中型规模猪场,大型规模猪场最低(32.9%)(P<0.01)。按猪群不同年龄汇总分析,母猪群阳性率最高(57.8%),其次为后备母猪和育肥猪,保育猪最低(12.2%)(P<0.01)。按繁殖母猪不同胎次汇总分析,6胎及以上母猪阳性率最高(73.8%),其次为3~5胎母猪和2胎母猪,1胎母猪最低(57.3%)(P>0.05)。同时,本试验也调查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猪伪狂犬病(PR)对弓形虫抗体阳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PRRS发病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最高(49.4%),其次为PRRS阳性稳定场,最低为PRRS阴性净化场(9.2%),三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PR阳性带毒场和PR阴性净化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24个PR阳性带毒场内,gE抗体阳性母猪和gE抗体阴性母猪的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差异也不显著。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猪群中普遍存在弓形虫感染情况。猪场通过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可以减少弓形虫的感染。


紫色土区土壤质量敏感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掌握土壤质量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关系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改善和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中紫色土区典型小流域276样点土壤样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研究了川中紫色土区土壤质量主要敏感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1)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氮(STN)质量分数均值介于0.90-1.30g·kg~(-1);土壤总磷(STP)质量分数均值介于0.48-0.78 g·kg~(-1);土壤有机质(SOM)质量分数均值介于9.90-19.73 g·kg~(-1)。(2)主成分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质量敏感因子主成分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且主成分与土地利用方式相关性排序表现为:第一主成分(铵态氮与物理性质),水田>水旱轮作田>旱地>林地>果园;第二主成分(STN和SOM),水田>水旱轮作田>林地>果园>旱地;第三主成分(STP和硝态氮),水旱轮作田>旱地>水田>林地>果园。(3)土壤质量主要敏感因子的变化能较好地响应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且土壤质量敏感因子与土地利用方式的CCA排序结果说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质量敏感因子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紫色土区土壤质量敏感因子改变的重要驱动力,这将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及提高紫色土区土壤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特别是减轻区域水土流失状况提供依据。


狂犬病病毒G蛋白在水稻中的表达及遗传稳定性鉴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V) G蛋白是唯一能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并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结构蛋白,也是狂犬病病毒中唯一糖基化的结构蛋白,此外还介导细胞融合、受体结合以及参与病毒的致病等。本研究将优化的狂犬病G基因(GenBank登录号:ABI53869.1)序列插入到中间载体pMP3上,成功构建中间载体pMP3-G,然后将中间载体pMP3-G和植物载体pCAMBIA1300通过双酶切、连接,成功地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G。挑选空白未转基因水稻(Oryza sativa)种子TP309消毒,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上31℃光照3 d,使其长出愈伤组织,用已经转入狂犬病G基因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EHA105去侵染愈伤组织,并与愈伤组织共培养3 d,将狂犬病G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中。愈伤组织再经过潮霉素抗性筛选、分化、出芽、生根,获得313株植株,取313株植株的叶片通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法提取叶片基因组DNA,对其进行PCR扩增,经核酸胶进行初步鉴定,有79株为阳性,经过炼苗、种植共获得50株阳性表达植株。分别随机挑选50株阳性植株的种子,切半,标记,将不含胚乳的一半研磨,用提取液提取蛋白后通过抗原检测试纸条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G蛋白在转基因水稻种子中成功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从50株阳性表达植株中挑选出高表达、反应原性最好的4个株系,将这4个株系T1代中与检测阳性结果相对应的含有胚乳的另一半种子进行组织培养种植,在植株移栽大田前后,再次用CTAB法提取T1代植株叶片基因组DNA,并以水稻的内源基因水稻淀粉分支酶基因(rice starch branching enzyme,RBE4)为内参基因,通过相对荧光定量PCR(relativ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方法筛选阳性植株中的纯合植株,通过绝对荧光定量PCR(absolute real-time PCR)计算纯合植株的拷贝数,结果显示,132株植株中35株为纯合植株。纯合植株的拷贝数分别为1、2、3、5、7、11、16。本研究为今后制备新型狂犬病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G基因 转基因水稻 荧光定量 纯合子 拷贝数


猪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蛋白的表达纯化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中国兽医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猪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的多克隆抗体,采用RT-PCR扩增猪SOCS1基因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pSOCS1,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在不同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等条件下进行表达,确定最佳表达条件,并对重组蛋白pSOCS1进行纯化。以表达的重组蛋白pSOCS1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经4次免疫,间接ELISA测得抗体效价达到1∶51 200。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可与pSOCS1重组蛋白和经HEK293T细胞过表达的pSOCS1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pSOCS1重组蛋白免疫原性良好。本研究为后续制备单克隆抗体、研究猪SOCS1相关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SOCS1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黄曲霉毒素B_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基于该抗体的黄曲霉毒素B_1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快速准确检测粮食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含量,本试验制备了具有高灵敏度的AFB_1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AFB_1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的建立。采用碳二亚胺(EDC)法制备AFB_1完全抗原[AFB_1-牛血清白蛋白(BSA)和AFB_1-鸡卵白蛋白(OVA)],并免疫B_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出能够分泌高灵敏度AFB_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大量制备AFB_1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基于制备的AFB_1单克隆抗体,建立AFB_1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通过筛选,获得稳定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9H1F5,经间接ELISA方法测定,获得的AFB_1单克隆抗体的效价高达5.12×105,亲和力常数(Ka)=6.72×107L/mol,抗体亚型为免疫球蛋白G_2(IgG_2)。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得AFB_1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 232 ng/mL,检测范围为0.014~1.920 ng/mL,最低检测限为0.014 ng/mL。同时,该AFB_1单克隆抗体与黄曲霉毒素B_2(AFB_2)、黄曲霉毒素G_1(AFG_1)、黄曲霉毒素G_2(AFG_2)、黄曲霉毒素M1(AFM1)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40.21%、33.19%、31.96%、4.40%,与其他霉菌毒素无交叉反应。由上述结果可知,本试验成功制备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AFB_1单克隆抗体,并基于该抗体建立了检测AFB_1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为粮食与饲料中AFB_1快速免疫学检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ELISA


北方春玉米区亚洲玉米螟对Bt玉米的抗性风险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种植Bt玉米条件下主要靶标害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Bt抗性风险,探索合理的Bt玉米种植比例,根据亚洲玉米螟的特点构建种群动态与遗传模型,对不同的Bt玉米种植比例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显示,当以种子混合种植75%的Bt玉米+25%的非Bt玉米庇护所时,亚洲玉米螟的种群控制时间,即亚洲玉米螟种群密度下降到每百株玉米植株30头幼虫以下的时间,为1~2年,而害虫的抗性时间,即亚洲玉米螟种群抗性基因频率达到50%的时间,在1代区为40年、在2代区为20年。当以种子混合种植20%、15%、10%、5%的非Bt玉米庇护所时,亚洲玉米螟的种群控制时间仍为1~2年,而害虫的抗性时间缩短,在1代区分别是29、21、15、9年,在2代区分别是14、10、7、4年。表明在研究区域内以种子混合种植20%以上的非Bt玉米庇护所可维持对亚洲玉米螟的Bt抗性管理至少14年。
关键词: Bt玉米 亚洲玉米螟 种群控制 抗性演化 模型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单抗的制备与鉴定
《中国兽医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及鉴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主要结构糖蛋白GP5单克隆抗体,本研究首先利用切向流系统和琼脂糖凝胶层析对PRRSV高致病性毒株HN07-1进行纯化;将纯化后的病毒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取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通过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对杂交瘤细胞株进行检测及筛选;利用重组GP5蛋白对阳性单克隆上清进行免疫印迹分析鉴定;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和流式细胞术进一步鉴定单抗与病毒的结合特性.本研究共筛选到4株针对GP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被命名为2D1G11、2D1C1、4H9D1和8B9D4;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以上这4株GP5单抗均可以与病毒特异性结合;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这4株GP5单抗与病毒的结合能力超过N单抗.通过亚型鉴定发现,2D1G11、2D1C1属于Ig G2亚型,4H9D1、8B9D4为Ig G1亚型.PRRSV GP5蛋白特异性单抗的成功制备,为PRRSV快速诊断试剂研制及免疫识别研究提供了分子手段和工具支持.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GP5 单克隆抗体


烟草疫霉菌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中国烟草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对烟草疫霉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菌株,本研究从烟草黑胫病病圃地采集健康烟株的根际土样,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得到8株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其中编号为LB-9的菌株对烟草疫霉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且效果稳定,抑菌率为60.6%,且抑菌谱广,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后将该菌株鉴定为多粘芽孢杆菌。采用单因素优化试验初步探究了多粘芽孢杆菌LB-9的最适发酵条件,明确了LB-9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最适发酵温度、最适发酵时间和最适发酵初始pH值,对其生防制剂的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