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偏凸山羊草fast ω-醇溶蛋白基因克隆及与WDEIA相关的IgE结合抗原表位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克隆偏凸山羊草中的fastω-醇溶蛋白基因,并对其序列和IgE结合抗原表位进行分析,以期了解IgE结合抗原表位在D~v和M~v基因组中的分布,并为制备单克隆抗体进行IgE结合抗原表位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从偏凸山羊草中克隆获得8个fastω-醇溶蛋白基因(KY368672—KY368679),其中,3个fastω-醇溶蛋白(KY368672—KY368674)由D~v基因组编码,其余5个(KY368675—KY368679)由M~v基因组编码。序列分析发现,获得的fastω-醇溶蛋白与已发表的fastω-醇溶蛋白具有相似的序列结构,KY368672为SRQ型ω-醇溶蛋白,KY368673和KY368674为TRQ型ω-醇溶蛋白,KY368675—KY368679均为SRL型ω-醇溶蛋白。另外,在M~v基因组编码的fastω-醇溶蛋白中,发现了与α-醇溶蛋白相似的多聚谷氨酰胺序列。IgE结合抗原表位分析表明,M~v基因组编码的fastω-醇溶蛋白比D~v基因组编码的fastω-醇溶蛋含有更多的IgE结合抗原表位。
关键词: 偏凸山羊草 fastω-醇溶蛋白 IgE结合抗原决定簇 小麦依赖-运动诱导过敏反应


玉米自交系籽粒脱水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异玉米自交系是玉米商业化育种的基础,配合力是评价自交系遗传力及其育种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国内外14份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182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对其籽粒脱水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籽粒脱水速率、籽粒含水率、苞叶层数、苞叶面积在不同自交系之间差异显著,且均受环境影响;(2)配合力分析发现,Zheng12、Zheng645、PHR55、LH202作为亲本材料易配制出籽粒脱水快或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低的组合,尤其组合Zheng12×LH202;(3)182个杂交组合籽粒脱水相关性状的各表型值与其父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之和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为宜机收玉米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优异种质资源及理论依据。


黄淮杜泊羊生长发育规律及肥育性能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CSCD
摘要:为了系统地了解黄淮杜泊羊的体型外貌特征、生长发育规律和肉用性能,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对黄淮杜泊羊羊群进行了体型外貌评定,体尺、体重测定和羔羊育肥试验。结果表明,黄淮杜泊羊肉用体型特征明显;早期生长速度快,6月龄和周岁公羊体重能达到24月龄时的48.67%和76.89%,母羊能达到74.57%和92.58%;在体尺发育方面,6月龄和周岁公羊体高分别为24月龄时的88.56%和94.36%、母羊为84.20%和92.40%,公羊体长分别达到85.33%和95.92%、母羊分别达到86.22%和99.23%,公羊胸围分别达到86.29%和89.76%、母羊分别达到89.43%和91.58%,公羊腿臀围分别达到82.48%和95.86%、母羊分别达到92.36%和99.13%;肥育效果明显,黄淮杜泊羊肥育期公母羊体重达到了60.32±1.80 kg和53.37±1.94 kg,公母羊日增重分别为318.67 g和274.30g;饲料转化率高,公母羊料肉比分别为3.49∶1和4.05∶1。说明黄淮杜泊羊肉用体型明显,早期生长发育快,肥育效果明显,饲料转化率高,适合在黄淮地区作为专门化肉羊品种进行产业化推广。


辣椒品种‘豫椒101’纯度鉴定的SSR标记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辣椒品种‘豫椒101’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用SSR标记技术研究杂交种与双亲之间的扩增条带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交种。结果发现,从64对SSR引物中筛选到2对在亲本间差异明显、在杂交种表现为双亲互补带型的引物,分别为CA08g16130和CA02g22780,很适合做杂交种纯度鉴定。用该2个标记对188株‘豫椒101’杂交种进行纯度分析,结果表明,CA08g16130所测纯度为93.6%,CA02g22780鉴定的杂交种纯度为94.1%,179个单株的鉴定结果一致,一致率达到95.2%。因此,筛选出的2个SSR标记可以用于辣椒杂交种‘豫椒101’种子纯度的快速鉴定。
关键词: 辣椒(Capsicum annuum L.) 豫椒101 SSR标记 杂交种纯度鉴定


基于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玉米LAI监测模型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CGMD-402型)在作物长势监测应用中的精准性与适用性,连续2年在不同氮肥水平下进行不同玉米品种的实验。使用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采集冠层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并同步以ASD FR-2500型野外高光谱辐射测量仪获取冠层光谱反射率,构建NDVI、RVI高光谱植被指数;通过对比两种仪器获取的植被指数特征及其定量关系,评价CGMD-402型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监测精度;基于CGMD-402型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获取的NDVI、RVI,建立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监测模型,并对模型监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玉米冠层NDVI、RVI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8. 20%~36. 59%、4. 40%~25. 16%; CGMD-402型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与ASD FR-2500型野外高光谱辐射测量仪获取的NDVI、RVI相关系数分别为0. 991、0. 985,决定系数分别为0. 983、0. 969,说明CGMD-402型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具有较高的监测精度,可替代ASD FR-2500型野外高光谱辐射测量仪获取NDVI、RVI指数;利用CGMD-402型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获取NDVI、RVI,建立LAI监测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 911、0. 898;以独立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模型预测值与田间实测值间决定系数分别为0. 963、0. 954,相对误差分别为6. 65%、9. 37%,表明二者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究表明,利用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能有效监测玉米不同品种LAI动态变化,可以替代Accu PARLP-80型植物冠层分析仪获取玉米LAI数据。


黄淮杜泊羊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CSCD
摘要:线粒体DNA遗传变异丰富,是研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黄淮杜泊羊、杜泊羊、鲁西黑头羊和小尾寒羊的线粒体D-loop遗传变异进行检测,分析4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间的遗传分化,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计算4个品种的遗传关系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黄淮杜泊羊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单倍型多样度h=0.98421,核苷酸多样度Pi=0.01550),遗传稳定;系统发育树黄淮杜泊羊的黑头群体和白头群体聚为一类,与鲁西黑头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明显区分;黄淮杜泊羊与杜泊羊遗传距离最近(0.055)、与小尾寒羊遗传距离最远(0.070),且黄淮杜泊羊与鲁西黑头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品种间遗传分化程度大。说明黄淮杜泊羊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分化程度高,在遗传上明显区别于鲁西黑头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黄淮杜泊羊黑头和白头群体的遗传一致,且群体遗传稳定,试验结果与育种设计方案相吻合,说明黄淮杜泊羊具备了新品种的遗传条件。


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对其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二者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分为4组,分别将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的混合比例设定为100∶0(对照组)、85∶15(A1组)、70∶30(A2组)、55∶45(A3组)(鲜重基础),每组5个重复。青贮发酵42 d后全部开封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1)随着紫花苜蓿比例升高,干物质回收率逐渐升高,A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1组(P<0.05); A2和A3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1组(P <0. 05);随着紫花苜蓿比例的升高,乳酸含量逐渐降低,A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A2和A3组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V-score评分较高(>90),具有优质的发酵品质。2) A1、A2和A3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A2和A3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A1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3组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提高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混合青贮饲料中紫花苜蓿的比例不仅未影响发酵品质,而且还提高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体外消化率。从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建议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以55∶45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紫花苜蓿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体外消化率


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南省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30个小麦大面积栽培品种为材料,采用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离析试验、田间幼穗分化进程观察的方法,对河南省小麦品种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进行了分类和演化分析,并利用STS标记对供试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河南省70年来的小麦大面积品种演化中,存在着多种春化与光周期反应类型,但春化特性的演化表现为冬性程度由强减弱再增强的变化趋势;光周期特性敏感程度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经分子标记检测,河南省70年来大面积推广品种的春化基因主要为 vrn-A1、 vrn-B1、 vrn-D1、 Vrn-D1b和 vrn-B3,光周期基因主要为 Ppd-A1a、 Ppd-D1a,但这些基因对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作用效果总体上尚不能准确反映品种的冬春性和光周期特性的实际情况,在育种工作中春化特性和光周期特性的选择与鉴定仍应以表型鉴定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