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外源褪黑素缓解干旱胁迫对春大豆苗期影响的生理调控效应

大豆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春大豆的缓解作用,以绥农2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PEG6000引起的水分渗透势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和根施褪黑素对苗期春大豆的生理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降低了大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提高了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强了抗氧化剂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干旱胁迫条件下施用褪黑素,与干旱处理相比,大豆光合色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光合速率、抗氧化剂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而O-2、H2O2、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相关生理指标的不利影响,提高大豆幼苗耐旱性,其中根施褪黑素处理好于叶面喷施处理.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褪黑素 大豆 苗期 生理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育肥阶段荷斯坦阉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发病情况及相关指标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调查黑龙江某肉牛育肥场荷斯坦阉牛育肥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不同育肥阶段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的发病情况及相关辅助检测指标的变化.选用6月龄荷斯坦阉牛30头,测定3个育肥阶段荷斯坦阉牛瘤胃液pH值及血清中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并计算各阶段平均日增重(ADG).结果显示,荷斯坦阉牛育肥前期、中期、后期轻度SARA的发病率分别为50%,40%和20%,中度SARA发病率分别为20%,40%和80%.育肥后期荷斯坦阉牛肝功指标GGT活性极显著高于前期和中期(P<0.01);3个阶段荷斯坦阉牛肝功ALT活性依次升高,且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育肥后期荷斯坦阉牛肝功AST活性显著高于前期和中期(P<0.05);育肥中期和后期荷斯坦阉牛血清ALB含量显著低于前期(P<0.05);育肥后期血清GLO含量极显著高于前期和中期(P<0.01).育肥后期荷斯坦阉牛能量代谢指标血清TG含量极显著高于中期(P<0.01),显著高于前期(P<0.05);育肥后期荷斯坦阉牛能量代谢指标血清TC含量极显著高于前期和中期(P<0.01).结果表明,3个阶段荷斯坦阉牛均存在患SARA风险,育肥后期SARA病情加深,肝功指标、血清蛋白和血脂水平也会发生明显变化;患SARA严重的荷斯坦阉牛可能会降低增重水平.因此,牛场应提高对SARA的关注,根据不同育肥阶段指标变化合理搭配饲粮,做好瘤胃保健工作,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实现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关键词: 荷斯坦阉牛 不同育肥阶段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肝功能 能量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直播条件下黑龙江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水直播条件下黑龙江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致病性分化情况,以24个抗瘟单基因系品种为寄主,来源于2017-2018年黑龙江省水直播稻田的242株稻瘟病菌菌株为接种体,采用离体划伤方法接种,记录病斑反应型,计算有效致病菌株率和抗性频率,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显示,在水直播条件下,2017年,黑龙江省南部和中东部稻区稻瘟病菌菌株对抗瘟单基因系品种的有效致病菌株率介于8.33%~95.83%和20.83%~95.83%之间,无毒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575次和622次;2018年,南部和中东部稻区稻瘟病菌菌株对鉴别体系的有效致病菌株率介于29.17%~95.83%和20.83%~91.67%之间,无毒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536次和571次.2017年,黑龙江省南部和中东部稻区稻瘟病菌菌株的致病性相似系数介于0.15~1.00和0.14~1.00之间,以致病性相似系数0.40为阈值,可将菌株分别划分为5个类群和6个类群;2018年,南部和中东部稻区菌株的致病性相似系数介于0.15~0.93和0.26~1.00之间,以致病性相似系数0.40为阈值,可将菌株分别划分为5个类群和4个类群.2017年,抗瘟单基因系品种对黑龙江省南部和中东部稻区稻瘟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介于11.29%~88.71%和10.77%~86.15%之间,其中抗瘟单基因系品种IRBL9-W(Pi-9)和IRBLz5-CA(Pi-z5)抗性表现最好;2018年,抗瘟单基因系品种对南部和中东部稻区菌株的抗性频率介于10.34%~82.67%和15.79%~85.96%之间,其中抗瘟单基因系品种IRBL9-W(Pi-9)和IRBLz5-CA(Pi-z5)抗性表现最好.表明水直播条件下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剧烈,稻瘟病菌整体致病力较强,但仍有部分水稻种质抗性较好且相对稳定,基因聚合后抗性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水直播 抗瘟单基因系品种 稻瘟病菌 抗瘟基因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风沙半干旱地区根瘤菌与氮肥耦合大豆高效施肥方式研究

大豆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根瘤菌与氮肥耦合效应对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地区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探索该地区合理高效的施肥方式,本研究在2018和2019年设置5种不同施肥方式处理(T1:不施氮肥;T2:常规施肥;T3:常规施肥+花期追施尿素;T4:常规施肥+根瘤菌拌种+花期追施尿素;T5:常规施肥+根瘤菌拌种+花期追施控释尿素),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花期植株生物量、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瘤菌与施氮肥耦合效应对大豆花期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根瘤干重、根瘤数量、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促进作用明显,在2年试验中T4处理大豆花期植株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最高;2018年T5处理大豆花期根瘤干重最高,2019年T4处理最高;2年调查结果都显示T5处理根瘤数量最多;单株粒重、百粒重和产量2年都以T4处理最高,2018年T4处理大豆产量为2 686.4 kg·hm-2,较T3和T2处理分别增加6.10%和10.31%,2019年T4处理大豆产量为2 798.8 kg·hm-2,较T3和T2处理分别增加10.4%和16.0%.经济效益分析显示,T3、T4和T5处理的大豆产值较T2处理均有所提高,其中T4处理产值最高,达9 599.1元·hm-2,较T2处理提高最多,达611.8元·hm-2,因此T4处理的常规施肥、根瘤菌拌种配合花期追施尿素是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地区提高大豆产量和农民增收的合理施肥方式.

关键词: 大豆 风沙半干旱地区 根瘤菌 高效施肥 耦合效应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密度SNP遗传图谱的粳稻芽期耐低温QTL鉴定

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直播由于省时、省工和节约成本而备受农户关注。然而,芽期耐冷性不强致使现行推广的许多优良水稻品种不适于直播生产。因此,挖掘鉴定芽期耐冷位点,为后续的辅助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就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利用丽江新团黑谷和沈农26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重测序构建的包含2818个bin标记的遗传图谱对水稻芽期的耐冷性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5个芽期耐冷QTL,分布在水稻的1号、3号、9号和11号染色体上,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耐冷亲本丽江新团黑谷。这些QTL的LOD值的范围从3.05到24.01,表型贡献率为8.0%~53.5%。其中,表型贡献率最大的主效QTL是qCTB11b,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端的21.24 Mb~22.03 Mb之间,物理图谱区间为790 kb。随后利用"选择作图"的策略进行了QTL验证和累加效应分析,明确了可以通过QTL的累加聚合实现芽期耐冷能力的遗传改良,聚合的增效QTL越多,耐冷能力提升越明显。上述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芽期水稻耐冷能力遗传基础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为后续直播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粳稻 芽期耐冷性 重测序 遗传图谱 数量性状基因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细胞程序性坏死调节蛋白MLKL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获得可用于实际生产检测的抗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多克隆抗体,试验采用原核表达的方法进行了MLKL蛋白的制备,又通过免疫小鼠获得了抗MLKL的多克隆抗体,最后利用Western-blot检测验证脂多糖(LPS)刺激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中MLKL蛋白。结果表明:MLKL蛋白可以和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说明了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可以用于检测。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坏死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蛋白质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民猪绒毛表型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民猪绒毛表型随季节的变化情况,试验在黑龙江省冬季(1月份)对具有绒毛的民猪与没有绒毛的大白猪、巴克夏猪的硬毛及绒毛生长性状进行了观察,并且经H.E.染色观察了各品种猪毛囊的形态。结果表明:冬季民猪的黑色硬毛比较疏松,皮肤表面布满黑色绒毛,而且硬毛长度极显著或显著大于大白猪和巴克夏猪(P<0.01或P<0.05);大白猪和巴克夏猪的硬毛毛囊明显稀疏,大部分处于休止期,硬毛替换缓慢;民猪绒毛毛囊密集分布,细胞较密,正处于生长活跃期,与大白猪和巴克夏猪有明显差异。说明民猪具有冬季着生绒毛的特性,可能与其抗寒特性相关。

关键词: 民猪 绒毛 毛囊形态 冬季 组织切片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菌群和瘤胃功能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牛强度育肥期间,大量高精料摄入极易诱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发生SARA后,瘤胃内环境长时间处于低pH值状态,使瘤胃菌群结构改变,代谢功能异常。革兰阴性菌在过酸环境中裂解释放LPS等有毒代谢物,使瘤胃上皮受损,功能减弱,不同程度影响肉牛生产性能。因此,为了降低SARA对肉牛育肥的影响,对国内外关于SARA的研究进行总结,针对瘤胃内菌群变化、瘤胃内菌群异常代谢、瘤胃上皮细胞表达等方面展开分析,了解SARA发生机制,为开发该病诊断和治疗新方法及后续研究明确方向。

关键词: 肉牛 高精料 SARA 瘤胃菌群变化 瘤胃异常代谢 瘤胃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白菜田赤眼蜂的采集与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黑龙江省白菜田赤眼蜂资源基础资料零散不详实、资源鉴定及物种编目领域薄弱等问题,通过采集自然栖息地白菜田害虫卵,利用米蛾卵卡诱集及田间扫网采集3种方式,对白菜田寄生蜂资源进行采集,明确不同采集方式所采集的寄生蜂种名、拉丁名、采集时间及科、亚科或属等分类地位.同时,利用外部形态及雄性外生殖器形态学特征对4种具有代表性的赤眼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 Pang et Chen)、暗黑赤眼蜂(T.pintoi Voegelé)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 Ashmead)对触角、胸腹部、翅及雄性个体外生殖器的形态进行鉴定,完善我省蔬菜害虫天敌赤眼蜂的资源数据库,为后续大规模发掘优势天敌昆虫资源开展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白菜 赤眼蜂 采集 鉴定 天敌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蛋白质、油分含量的QTL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是食用植物蛋白质和油脂的主要来源,提高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是主要的育种目标,与传统育种相比,利用分子标记定位QTL辅助育种,在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上都对大豆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利用蛋白质与油分含量差异较大的大豆亲本东农L13和合农60、黑河36,分别构建了以东农L13为共同亲本的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3613(东农L13×黑河36)和RIL6013(东农L13×合农60),分别包含134,156个株系;利用3个生态环境下数据对大豆蛋白含量和油分含量进行了表型数据分析,分别利用150,137个SSR标记构建遗传图谱,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3个环境下的油分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QTL定位.通过对表型数据的分析,2个RIL群体的蛋白质与油分含量在基因型间或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基因型与环境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2个群体中,共检测到8个蛋白质含量QTL,分布于7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出5个控制油分含量的QTL,分布于5个连锁群上,有1个油分含量的QTL在2个种植环境下重复检测到.在定位的QTL中,7个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和3个油分含量相关的QTL与前人研究一致,另外3个QTL(qPro-G-1、qOil-C1-1、qOil-H-1)是本研究新发现的,是本研究遗传背景特有的QTL.研究结果对大豆品质性状的分子设计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油分含量 关联重组自交系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