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砧木嫁接西瓜品比试验
《北方园艺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9种西瓜砧木("海砧1号"、"昌砧力士、"先正达白籽、"雪中甲"、"铁木真"、"刚健1号"、"普通小籽"、"南湘白籽"、"新1号"自根苗,对应编号为A1、A2、A3、A4、A5、A6、A7、A8(CK1)、A9(CK2))为试材,调查嫁接苗及实生苗生育状况、病害状况、果实品质及其产量差异,以期筛选适宜的西瓜嫁接砧木。结果表明:嫁接显著增加了叶面积和产量(P<0.05)、主蔓更长、果皮厚度更大、果皮硬度提高并改变了果实形状和风味,但略延迟开花和采收;嫁接能减小西瓜枯萎病和细菌性角斑病发生几率。虽然A8(CK1)嫁接成苗率最高且嫁接苗长势强健,但就单果重、果实品质和抗病性等指标综合考虑,A1优于实生苗和其它砧木,最适于用作海南西瓜嫁接,A6产量高、抗病性较好,也适合海南西瓜嫁接。


鸡大肠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有效防治鸡大肠杆菌病,试验采用大肠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筛选防治大肠杆菌病的有效药物。结果表明:经无菌分离培养的菌落形态为边缘整齐,表面有光泽、湿润、光滑、呈红色的菌落;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观察到红色、两头钝圆、革兰阴性的短杆菌,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征;经致病性试验可初步鉴定为高致病性大肠杆菌;经药敏试验,第1组和第2组敏感药物均为头孢哌酮、多黏菌素B、头孢拉定、庆大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第1组(50日龄)耐药药物为氯霉素、左氧氟沙星、链霉素、诺氟沙星,第2组(90日龄)耐药药物为卡那霉素、依诺沙星、氯霉素、左氧氟沙星、链霉素、洛美沙星、诺氟沙星。说明养鸡场盲目、过量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治大肠杆菌病,导致出现大量耐药菌株,使药物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药物敏感性随着日龄增长有降低趋势,且耐药谱有扩大趋势。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培养 鉴定 药敏试验 致病性试验 药物防治 疗效试验


斑叶樱花三角梅顶生嫩芽扦插试验
《热带林业 》 2015
摘要:选择斑叶樱花三角梅(Bougainvillea.xspectoglabra'Ice Kriui variegata')顶生嫩芽为试材,研究分析了ABT生根粉1号(ABT-1)、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浓度梯度处理下,对其顶生嫩芽扦插生根率、生根后根系总根长和根平均直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成活和根系生长指标(根系总根长和根平均直径)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300~400mg/LABT生根粉1号(ABT-1)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200—300mg/L吲哚乙酸(IAA)次之,200~300mg/L,萘乙酸(NAA)更次之;同时发现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斑叶樱花三角梅扦插苗生根后根系总根长和根平均直径的影响都是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的不断升高而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PCV2海南株全基因组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海南株的分子特征,采用PCR方法从疑似PCV2感染的猪组织病料中扩增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8株PCV2海南株均属于PCV2b型,其中7株为PCV2b-1C亚型,1株为PCV2b-1A/1B亚型。PCV2海南株的ORF2基因的长度均为705 bp,编码234个氨基酸。Cap蛋白的抗原表位区发生了一定的变异。8个PCV2海南株的ORF2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5.3%~99.7%和93.6%~100%。海南株与国内分离株(AY682994,AF381175,JX945577,JX682407,AY180397)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1.0%~99.9%,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为91.0%~99.6%。海南株与国外分离株(NC_005148,JQ994268,KJ187306,AF201307,AF454546,AY754020)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0.0%~97.0%,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为88.0%~97.9%。海南株与疫苗株SH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2%~100.0%,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为94.9%~100.0%。海南株与疫苗株LG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0.6%~91.7%,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为89.7%~91.0%。这些数据为海南地区PCV2的防控和疫苗株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海南野生稻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加强海南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利用,2002—2013年对海南省18市(县)野生稻资源进行野外调查、资源收集和原、异位保护。初步查明,目前在全省15个市(县)发现154个野生稻自然居群,其中普通野生稻136个、疣粒野生稻11个、药用野生稻7个。收集到野生稻居群87个,其中普通野生稻80个、疣粒野生稻4个、药用野生稻3个,总共2900余份野生稻种茎,经繁殖和编目后妥善保存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的热带野生稻异位保存圃中,并参照农业行业标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分别在文昌、琼海、儋州、万宁、陵水和保亭等县(市)建立了6个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其中普通野生稻4个,疣粒野生稻1个,药用野生稻1个。根据调查结果,对海南野生稻濒危状况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南野生稻保护相关建议。


海南金线莲的增殖与生根培养研究
《中国园艺文摘 》 2015
摘要:以海南金线莲无菌小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无机盐、糖、外源激素对其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金线莲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蔗糖30 g/L+活性炭0.5 g/L,50 d增殖系数达3.8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3/4 MS+IBA 1.0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活性炭0.5 g/L,生根率达100%,平均每株生根3.24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