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黎锦染料海南蒲桃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中国园艺文摘 》 2015
摘要:选择黎锦黑色植物染料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Linn)Skeels]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ABT生根粉3号(ABT-3)、胺鲜酯(DA-6)、赤霉素(GA3)、萘乙酸(NAA)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浓度梯度处理下,对海南蒲桃幼苗根系活力、总根长和根平均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海南蒲桃幼苗的根系生长发育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胺鲜酯(DA-6)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ABT生根粉3号(ABT-3)次之,赤霉素(GA3)更次之,萘乙酸(NAA)的促进作用最低;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海南蒲桃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都是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的不断升高而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芒果最少加工保鲜工艺优化
《食品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海南澳芒为原料,为了延长芒果最少加工产品保质期为目标,进行芒果最少加工保鲜实验。以最少加工后芒果的感官评分和保藏时间为指标,考察漂烫温度、漂烫时间、Ca Cl2浓度、壳聚糖浓度和气调包装气体比例对芒果最少加工保鲜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芒果最少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漂烫温度80℃,漂烫时间100 s,Ca Cl2浓度0.4%,壳聚糖浓度0.5%,气调包装气体比例3%O2+7%CO2+90%N2,得到较好的芒果最少加工工艺效果,可延长保质期至20 d。


野生灵芝与栽培灵芝主要成分和功效的比较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概述灵芝资源的分类地位、生态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引用相关数据对野生灵芝和栽培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野生灵芝活性成分差异较大,而栽培灵芝的活性成分以及含量则由品种和栽培条件决定;野生灵芝与栽培灵芝都有较强的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且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野生灵芝和栽培灵芝均具有较好的抗应激、抗疲劳作用,栽培灵芝在镇静作用上比野生灵芝的稍强。分析认为,通过改进栽培技术可提高栽培灵芝的某些成分和功效,并优于野生灵芝,这将为灵芝的栽培及野生灵芝资源的保护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并科学引导人们以栽培灵芝代替野生灵芝作为临床用药。


菠萝蜜副产品综合利用研发
《中国热带农业 》 2015
摘要:菠萝蜜是典型的热带水果,果实硕大,果肉味道甘甜,香气浓,素有"热带水果之王"之称[1]。由于果肉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果实产量高,易种植管理,储存时间较长,所以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现在热带地区已种植20万亩左右,并有数家果肉加工厂。但菠萝蜜果实可食用部分不足50%(见表1),废弃物多,再加上大量菠萝蜜叶可利用,所以综合利用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保证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青金桔皮中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金桔皮为原料,选取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其多酚含量,探讨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之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铁氰化钾还原力法测定青金桔皮中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青金桔皮多酚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v/v),温度55℃,料液比1∶30(g/m L),提取时间3h,提取1次,在此条件下多酚的得率为3.68%(以干重计,w/w)。抗氧化性实验表明,青金桔皮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1.38mg/m L和0.49mg/m L,还原力测定实验也得出相似的结果。


寄主大小对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Walker)产卵选择和发育的影响
《生物安全学报 》 2015
摘要:【背景】对寄生蜂与寄主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寄生蜂有效利用的基础。寄生蜂雌蜂通常选择最适于子代蜂发育的寄主进行产卵。【方法】在室内26℃条件下,研究了橘小实蝇蛹体型大小对蝇蛹俑小蜂产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饥饿方法处理3龄橘小实蝇幼虫以获得体型大小(用体质量表示)差异较大的寄主蛹,供寄生蜂选择寄生。【结果】蝇蛹俑小蜂显著偏好寄生体型中等的寄主蛹,然而,随着寄主体型的增大,后代雌性比率增大,且寄主蛹个体大小与后代雌蜂体型大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橘小实蝇蛹个体大小对蝇蛹俑小蜂后代发育历期和寿命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蝇蛹俑小蜂雌蜂能够根据寄主蛹质量来调整后代数量和性比,以使后代适应度最大化。


蝇蛹俑小蜂生物学特性及土壤因子对其寄生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的种群生命表及其不同日龄的寄生力和不同土壤类型及深度化蛹对橘小实蝇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蝇蛹俑小蜂雌、雄虫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0.25和18.72 d,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9.84和9.09 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0.38粒,世代净增殖率(R0)、世代平均历期(T)、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23.460、17.722、0.178和1.195;(2)蝇蛹俑小蜂2日龄后随日龄的增加自身寄生率逐渐下降,最大寄生率达33.42%;(3)蝇蛹俑小蜂随寄主化蛹土壤深度的增加,寄生的数量随之减少;蝇蛹俑小蜂在寄主为0.3 cm细沙土深度和无土覆盖(0 cm)壤土中的寄生率最大,分别为36.27%和34.13%;(4)不同土壤类型及深度显著影响蝇蛹俑小蜂寄生后橘小实蝇的羽化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橘小实蝇羽化率递增。通过该研究为田间利用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