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淮山组织培养的多因子正交试验研究
《园艺与种苗 》 2015
摘要:[目的]以淮山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淮山的离体快速繁殖研究。[方法]按L9(34)正交试验表,选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GA3、6-BA、NAA和活性碳,分析比较不同培养成分对淮山茎段分化和增殖的影响;选用不同浓度的MS无机盐浓度、NAA、活性碳和蔗糖,比较了不同培养基对淮山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培养基MS+GA30.25 mg/L+6-BA1.0 mg/L+NAA 0.2 mg/L+活性炭0.5 g/L,对淮山茎段分化和增殖的效果最好;最佳节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0.5 mg/L+活性炭0.5 g/L+蔗糖30 g/L。[结论]建立起桂淮5号的组培快繁技术。


荔枝中熟优质新品种琼荔1号的选育
《中国果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琼荔1号是在海南省文昌市南阳镇从实生荔枝群落中选育出的优质中熟荔枝新品种。平均单穗重445.5 g;果实心形或歪心形,果形指数0.97,平均单果重37.12 g,成熟果实黄绿色,完熟果实深红色;果皮较厚,种子平均重3.87 g,焦核率低于10%;果肉白蜡色,肉质爽脆、细嫩,浓甜,有浓郁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50%,总糖含量16.80%,可滴定酸含量0.22%,可食率70.80%,较耐贮运;在海南省海口市,果实6月上旬成熟;适宜在海南省推广。2014年6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红贵妃杧果采后适宜GA_3处理浓度的筛选
《中国南方果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八成熟红贵妃杧果为材料,研究赤霉素(GA3)不同浓度(0、100、300、500和1 000mg/L)溶液浸泡处理对杧果采后生理和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GA3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杧果硬度下降和色泽变化,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并保持果实贮藏品质,这与GA3处理维持了杧果贮藏后期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延缓细胞膜透性上升和抑制丙二醛积累有重要关系。其中以GA3500mg/L处理最适宜。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龙两优506
《杂交水稻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两优506是海南大学用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两系不育系龙S与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恢复系R506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3年5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龙两优506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关键技术。


饲粮能量差异对海南猪IGFBP6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将36头质量为(61.70±1.00)kg的海南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分别饲喂高、低能量水平的2种日粮,以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IGFBP6基因表达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相比之下,高能量水平饲粮可显著提高海南猪平均日增质量(P<0.05),并显著降低料肉比(P<0.05)。RT-PCR结果表明,低能量水平饲粮可促进IGFBP6基因表达量。海南猪IGFBP6基因表达量与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均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与料肉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饲粮能量水平可影响海南猪的生产性能,但对海南猪IGFBP6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不显著。


杀象耳豆根结线虫Pro-21fa6克隆子产活性蛋白酶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提取土壤样品总DNA,以Fosmid为载体,构建宏基因组文库。以脱脂奶为底物,象耳豆根结线虫为靶标,筛选杀象耳豆根结线虫的产蛋白酶基因克隆子。以克隆子Pro-21fa6为研究对象,从酶活、蛋白含量变化、p H变化对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建31 104个克隆子,库容1.067 Gb,获得产蛋白酶阳性克隆子111株,其中9株对象耳豆根结线虫具有毒杀作用,Pro-21fa6克隆子毒杀效果最好。培养条件温度35℃、转数200 r/min、以及脱脂奶与诱导剂共同作用可以使酶活提高,是基础培养基的1.33倍。Pro-21fa6蛋白酶克隆子初步研究,为蛋白酶基因基因片段亚克隆、测序、活性蛋白酶分离纯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基因组文库 Fosmid文库 克隆子 活性蛋白酶 象耳豆根结线虫


海南水生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长江蔬菜 》 2015
摘要:海南发展耐湿热水生蔬菜可缓解夏秋蔬菜淡季需求压力,弥补大陆冬季蔬菜供应空缺,拉长水生蔬菜供应时间。海南现有12类水生蔬菜,本文对海南现有的水生蔬菜种类及其生产、分布状况作了调查,阐明了海南发展水生蔬菜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应搜集整理水生蔬菜资源,开展水生蔬菜育种,水生蔬菜温、光及生理生态,水生蔬菜特殊病虫害,提早或延后上市时间等多项研究,力争将海南水生蔬菜做出特色。


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农业科技通讯 》 2015
摘要:如何在水稻生产中实现机耕、机收基础上,寻求水稻生产机械插秧技术,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是海南省水稻生产发展中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己选育的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绿永优115、绿永优5128、博Ⅱ优5128、博Ⅱ优26、博优225为主,于2012年至2014年晚造在三亚市、乐东县和定安县摸索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组合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已趋成熟。


海南岛农田土壤硒含量的分布概况
《吉林农业 》 2015
摘要:农田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各项活动开展的基础和关键,尤其对农业生产建设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土壤进行针对性的检测是推动农业生产的有效方式。硒作为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微量元素,是提高农作物质量的关键,针对当前海南岛农田中的硒含量进行专业化分析,采用土壤取样方法进行全面的检测。在研究中发现,海南土壤硒含量高,活性强,分布范围较广,而且在地域分布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的农田生产种植,充分利用农田中的硒资源,达到提升农田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对各项农业生产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