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沉香叶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
《食品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利用纤维素酶辅助乙醇提取法从沉香叶中提取黄酮,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温度、p H、底物质量浓度4因素,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测定沉香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沉香叶黄酮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v/v)、酶解温度55℃、酶解p H5、酶添加量200 U/g,底物质量浓度3 g/100 m L,酶解时间3 h,此条件下沉香叶黄酮的得率为3.86%(w/w);沉香叶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0.17、0.18 mg/m L。


海马齿Na~+/H~+逆转运蛋白基因SpNHX1的克隆及表达模式
《热带生物学报 》 2015
摘要:从盐生植物海马齿中克隆了Na+/H+逆转运蛋白基因SpNHX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Sp NHX1蛋白与拟南芥At NHX1和At NHX2的相似度分别达到了76.35%和77.12%,从而推测,SpNHX1可能具有与At NHX1和At NHX2相似的功能,能将Na+区隔到液泡中,提高植物耐盐性。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SpNHX1基因在4种胁迫(600 mmol·L-1Na Cl胁迫、100μmol·L-1ABA胁迫、4℃低温胁迫、20%PEG6000干旱胁迫)下的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pNHX1基因在根和茎中受盐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叶中表达量变化较小;而在ABA胁迫、4℃低温胁迫、20%PEG6000干旱胁迫下,SpNHX1基因的表达受胁迫影响较小,且没有规律性。说明SpNHX1基因的表达与其耐盐性相关,且表达具有组织特性。
关键词: 海马齿 Na+/H+逆转运蛋白 Sp NHX1 耐盐性 基因表达


冬菜北运基地海南能发展主粮马铃薯吗?
《长江蔬菜 》 2015
摘要:马铃薯已成为我国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海南是我国冬季北运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能否种植发展马铃薯产业呢?本文就海南种植马铃薯的可行性及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海南省马铃薯产业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芒果最少加工产品软化程度数学模型研究
《食品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质构仪,研究芒果最少加工产品经保鲜处理后在不同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下硬度值的变化及其与软化程度的关系,建立软化程度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软化越严重,硬度值越小,且8.24 N可作为评断芒果最少加工产品是否具有商品价值的界限值。实验中所建立的二元二次方程Y=13.03-2.62A-6.91B-0.08AB-29.31A2+30.19B2,通过验证实验证明可用于预测不同贮藏温度、时间内芒果最少加工产品的软化程度,从而为芒果最少加工产品的快速分级提供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应用RNA-seq技术优化鸭基因结构及预测新转录本
《中国家禽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鸭基因组草图虽然已经释放,但其基因注释很不完善。基于此,本文应用前期得到的RNA-seq数据开展了鸭基因结构优化和新转录本预测等工作。基因结构优化结果显示,5′和3′端得到延长的基因数目分别为3 878个和3 895个,其平均延伸长度分别为198 bps和246 bps。新转录本预测共得到8 141个新转录本,大部分新转录本平均长度大于3 000 bps,单个新转录本平均由9个以上的片段组成。同时,70%左右的新转录本具有编码能力。本研究优化了大量鸭基因结构信息并挖掘了许多潜在的新基因,为鸭基因组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基础数据。


复合酶制剂对育肥前期海南黑山羊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为在海南黑山羊饲养过程中科学、高效地利用饲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补充精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酶制剂,研究复合酶制剂对海南黑山羊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补充精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海南黑山羊的平均日增重(P<0.05),而对海南黑山羊的平均采食量、料重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复合酶制剂对海南黑山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补充精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海南黑山羊的生产性能有影响,建议育肥前期在精料中复合酶制剂的添加量为0.2%。


一株生姜青枯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南方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对生姜青枯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鉴定并优化拮抗菌株的发酵条件,为拮抗菌株的田间应用和活性产物开发提供必要的前期基础。【方法】从生姜青枯病发病较重的田块采集17份健康生姜根际根围土样,采用稀释平板分离和室内活性测定,筛选对生姜青枯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对拮抗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改变碳源、氮源、发酵温度、初始p H和发酵时间的长短等外界条件对拮抗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筛选出1株对生姜青枯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YA-1。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鉴定,确定YA-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合发酵条件的改变和室内活性测定,确定YA-1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初始p H 7.5、发酵时间48 h,最佳培养基配方为Na Cl 1.0%、Ca CO30.2%、酵母粉0.5%、NH4H2PO40.05%、(NH4)2HPO40.05%和蛋白胨1.0%。发酵条件优化后,处理48 h,抑菌圈平均直径由优化前的23.0 mm提高到29.0 mm。【结论】YA-1菌株对生姜青枯病菌具有较高的拮抗活性,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的潜力。
关键词: 生姜青枯病 枯草芽孢杆菌 分离鉴定 拮抗作用 发酵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