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开菲尔粒和西藏灵菇中细菌和酵母群落结构的比较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PCR-DGGE指纹图谱比较了开菲尔粒和西藏灵菇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图谱相似性分析,来自不同家庭西藏灵菇中细菌群落的相似性为78%~84%,酵母群落的相似性为80%~92%;不同地区开菲尔粒中细菌群落的相似性为50%~70%,酵母群落的相似性为50%~75%。序列比对显示,开菲尔粒和西藏灵菇中细菌的16S rDNA的V3区序列与乳酸菌16S rDNA序列十分接近,其中最亮条带的序列与乳酸乳球菌的相似性为100%,其它共性条带所对应的为开菲尔囊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酵母的26S rDNA的D1区序列分析表明,开菲尔粒和西藏灵菇中存在单孢酵母和假丝酵母。

关键词: 开菲尔 西藏灵菇 细菌 酵母菌 群落结构 PCR-DG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个中国杏品种S-RNase基因的检测与序列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1个未知基因型的中国杏品种为试材,根据李属植物S-RNase基因保守区设计2对引物组合检测各品种S-RNase基因,共获得22条等位扩增片段,电泳检测表明所有品种的扩增条带集中在300~1100bp的范围内,且表现出一定的长度多态性。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22个S-RNase基因为10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其中6个为首次发现,根据Gen-Bank中已登陆的杏S-RNase基因的顺序,分别命名为S19、S20、S23、S24、S25、S26,序列登陆号为:EF185300、EF185301、EU037262、EU037263、EU037264、EU037265。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分析表明,杏的S-RNase与李属植物的S-RNase表现较高的同源性,为59.3%~100%;与苹果和梨的S-RNase同源性较低,为19.6%~31.6%。试验确定11个中国杏品种资源的自交不亲和基因型分别为:‘大果杏’S19/S20,‘张公园’S24/S25,‘二红’S9/S11,‘黄口外’S11/S26,‘植丸子’S11/S17,‘宇宙红’、‘大丰’S17/S23,‘超仁’、‘虹桥’S8/S11,‘冀光’、‘中华大杏梅’S8/S9;部分品种的田间杂交授粉座果与花粉管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了所鉴定基因型的可靠性。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性 S-RNase 等位PCR扩增 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泊绵羊细管冻精与湖羊人工授精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在4种不同冷冻稀释液制备的杜泊绵羊细管冻精稀释液中,以葡萄糖1.6 g、蔗糖2.0 g、柠檬酸1.38g、Trs 2.42 g、重馏水100 ml、卵黄20 ml、青霉素钾10 IU配方解冻后精子活率最高,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将此稀释液细管冻精用于人工授精,妊娠率达到62%。

关键词: 杜泊绵羊 精液冷冻 人工授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敏核不育水稻植株温度的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关系的模型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为材料,采用10~15cm水层灌溉处理和无水层对照,对植株温度及其与植株冠层小气候和灌溉水因子的关系作了分析。水稻植株温度与150cm大气温度在数值和相位上均存在一定差异。8:00~20:00植株温度均明显低于大气温度,21:00~次日7:00植株温度与大气温度基本相同;日最高植株温度出现在13:00,比最高大气温度提前1h,但日最低植株温度和最低大气温度均出现在6:00;植株温度的平均日较差比气温小。在同一高度上相比,晴天6:00~13:00植株温度比空气温度高,而且提前1h升温,18:00~次日6:00则两者逐渐趋同或植株温度稍低;而在阴天,植株温度则全天一直高于空气温度,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也相同。植株温度白天的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天空状况(云量或日照时数)和风速都通过对辐射强度的调节和热量的交换而产生作用。植株温度夜间的变化主要受灌溉水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日平均气温(Ta)29.6℃是灌溉水提高或降低植株温度的临界温度值,当Ta>29.6℃时,灌溉水具有降低植株温度的作用,反之,灌溉水具有提高植株温度的作用。植株温度与水-气温差符合二次曲线关系。植株冠层在白天吸收或反射太阳辐射,夜间则阻挡热量散失,对调节植株温度具有明显的缓冲效应。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拟合,建立了两个可供实用的水稻植株温度的环境模型。

关键词: 水稻 植株温度 气温 模型 温敏核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测定环境条件下转PEPC基因水稻及杂交后代光合特性的比较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转C4光合基因水稻响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生理机制,以转PEPC基因水稻(PEPC)、未转基因原种(WT)及杂种F1花培株系H45和H137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测定环境条件下其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25~30℃,相对湿度67%~79%,光强(1200±50)μmol/(m2.s),CO2浓度(390.0±10.5)μmol/mol]和室内[温度25℃,相对湿度60%~72%,光强(25.0±5.0)μmol/(m2.s),CO2浓度(420.0±5.5)μmol/mol]的测定环境下,同一水稻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没有明显差别,只是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所需的光诱导时间不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测定环境条件下,不同环境因子对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的贡献力不同,在室外蒸腾作用对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相对湿度,而室内条件下气孔导度对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最大。结果还表明,转PEPC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最高,明显高于未转基因野生型(WT)的,这与转PEPC基因水稻具有较高的气孔导度和较强的胞间CO2利用能力(胞间CO2浓度较低)有关。

关键词: 水稻 PEPC基因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间CO2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晚疫病菌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番茄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生理小种、线粒体DNA单倍型、同工酶基因型、DNA指纹图谱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生产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番茄 晚疫病菌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机械化微钵育苗技术规程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关键词: 棉花 微钵 育苗 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数分裂期高温对水稻颖花结实率影响的定量分析

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华粳1号和特优559为材料,于减数分裂期,设置高温(31℃、33℃、35℃、37℃、39℃、41℃)及历期(1d、3d、5d)处理,每日高温持续时间5h(8:40—13:40),另设自然环境对照,分析了高温及其持续期对水稻颖花相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3℃以下的温度对两供试材料的结实率无明显影响,此后随温度及持续天数的增加结实率将逐步降低;高温下日相对颖花结实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二次方程描述,而减数分裂期高温对颖花结实率的总影响为逐日相对颖花结实率的乘积。进一步结合温度日变化规律,讨论了温度日变化下日相对颖花结实率的定量方法。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减数分裂期 结实率 定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翠冠梨柠檬酸处理常温保鲜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翠冠梨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柠檬酸处理对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柠檬酸处理可以降低梨果细胞膜透性、降低果实呼吸峰值,进而减缓翠冠梨采后的生理活动,保持果实硬度,维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稳定,因此,适当浓度的柠檬酸处理能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提高耐贮性,并能有效防止由微生物侵染引起的果实腐烂,减少损失。综合各项理化指标来看,1%柠檬酸处理的贮藏效果较好。

关键词: 柠檬酸 翠冠梨 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两种钝叶草的生长和生理响应差异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法,研究了2个来源不同的钝叶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响应差异。结果表明:①持续干旱30 d后,两个材料均出现表征死亡现象,但复水3 d后仍有部分钝叶草返青;②不同干旱处理显著抑制了钝叶草的生长,但宫崎钝叶草能保持较强的匍匐茎生长势;③持续干旱胁迫下,钝叶草的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但宫崎钝叶草能维持较高且稳定的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④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处理能提高钝叶草的叶片SOD活性;⑤宫崎钝叶草具有较强的旱后恢复能力,抗旱性强于句容钝叶草。

关键词: 钝叶草 干旱胁迫 SOD 叶片含水量 叶绿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