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农学报
》
1989
摘要:作者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恶草酮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恶草酮在土壤中的消解过程符合负指数函数递减规律方程 Q=C_0e~(-kT), 半衰期为30—40天;恶草酮在花生茎叶中的残留分布有一个明显的吸收—降解过程.
关键词:
恶草酮
分布
消解
花生
《华北农学报
》
1989
摘要:一、材料与方法1985年在辛集、献县、曲周、河间等县进行氮磷钾肥配合比例试验(CK、N_(18)P_9、N_0P_9K_(18)、K_(18)P_(18)K_9、N_(18)P_9K_9、K_(18)P_9K_(18)),重复三次;自1986年起在上述县内进行三因子五水平最优设计多点无重复田间试验.试验肥料为尿素,重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磷钾肥和尿素的1/3作底肥施入,尿素的2/3作追肥在初花期施用.试验地基础土壤养分分析采用全国统一方法测定,土壤速效磷用Olson法,以单体磷表示.
《河北果树
》
1989
摘要:梨木虱是北方梨树的大害虫之一,近两年在河北大面积发生并严重为害。据1988—1989年调查,梨木虱在晋县、赵县等鸭梨和雪花梨集中产区,叶片被害95%以上,造成落叶的梨树高达30%以上;昌黎县两山乡梨叶被害100%,造成落叶的树达50%以上,严重地块叶片落去50%,果实停止发育造成减产,降低品质。而且由于梨木虱的分泌物诱发黑霉,污染果面高达50—70%。
《华北农学报
》
1989
摘要:通过对粟几个细胞核雄性不育和雄性可育材料花药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提出了粟可育花药存在“开裂腔”的概念;ChA杂合显性雄性不育株的花药因不能形成“开裂腔”而不开裂.全不育材料338A和金大A为无花粉型败育;高不育型不育系蒜系28和350A败育于小孢子期,极个别小孢子能发育为成熟花粉;不同材料间药隔维管束的正常与否表现不同.
关键词:
粟
细胞核雄性不育
小孢子发生
花药开裂
《河北果树
》
1989
摘要:苹果新品种“燕山红”和“碣石红”是采用有性杂交培育而成的。亲本为国光×红冠(即片红星1192),这两个品种为姊妹系。1973年杂交,1980年结果,同时被选为优良单系,1981年进行高接和繁育苗木,在省内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栽。经过6—7年的生产试验证明,其主要经济性状赶上和超过当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1988年通过省级鉴定并命名为燕山红和碣石红。
《华北农学报
》
1989
摘要:在河北昌黎于冬季分期采集露地越冬的玫瑰香葡萄一年生枝条进行电导度、电阻率、含水量和比重的测定.回归分析表明,枝条死亡率与电导度呈负线性关系,与电阻率呈正线性关系;而枝条死亡率与含水量和比重呈负线性关系.表明葡萄越冬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失水.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各气象因子中,引起葡萄枝条死亡的主导因子是低湿度(<30%)日数,10厘米地温负积温和高于年平均值的风速的日数.当三者分别达26天、-153.7℃和80天时,葡萄枝条会全部死亡.
关键词:
葡萄
电导度
含水量
气象因子
《华北农学报
》
1989
摘要:本文探讨了植物外植体消毒技术与接种污染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对山楂、桑树、樱桃冬芽、郁金香球茎接种消毒时,采用外值体适当脱水(含水率保持30%左右)、消毒时剥去外被鳞片或表皮、适当延长消毒时间(樱桃冬芽除外)的方法,同时配合其它消毒措施,组织培养污染率可降低至5%以下.此技术对生长分化能力无任何影响,其中外植体剥去鳞片或表皮后进行消毒是减少污染的关键.经几年来多次试验证明,此技术比较可靠.
关键词:
外植体
无菌培养
消毒技术
《河北果树
》
1989
摘要: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常造成葡萄病叶焦枯早落,树势减弱。罹病植株,枝条成熟不良,冬季易受冻害,对全年的生长结果及翌年的产量影响很大。目前,生产上多以波尔多液预防为主,近几年采用新药剂甲霜灵(瑞毒霉)防治此病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该药剂价格较贵,成本较高。据报道天津南开大学合成
《华北农学报
》
1989
摘要:本文是利用棉花耐害性或补偿能力,通过人工模拟摘蕾,了解二代棉铃虫发生为害规律和棉花本身耐害性(补偿能力)的关系.通过1982—1987年对棉花早期摘蕾并给以药剂点涂棉株顶尖试验示范,证明棉花生育早期具有很强的补偿能力.该项措施能控制二代棉铃虫在百株10头以下,增加棉花产量10%以上,减少棉花烂铃50%,增强棉花抗逆能力,推迟棉花衰退,同时能减少防治费用,保护天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棉花
棉铃虫
摘蕾
补偿能力
《华北农学报
》
1989
摘要:遗传漂变又称遗传漂移,是指在一个小群体内,由于基因频率不能随机地使上下代保持不变,从而形成的波动现象.国内外学者对此均有论述,但目前国内在试验中证明这一遗传规律的尚少,在豇豆上更未见报道.作者于1985—1986年用豇豆的2个杂交组合,对其3对质量性状,对F_2代的分离现象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对2000多个单株调查,发现生长在植株不同部位的果荚,存在遗传漂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