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异色瓢虫色斑结构及其新型记述

华北农学报 1989

摘要:异色瓢虫 Leis axyridis(Pallas)是蚜虫、红蜘蛛及蚧虫等害虫的主要天敌之一,又是亚洲益虫宝库中色斑结构复杂变异显著的生物种.作者三十年来,对在华北、东北地区9个省市采集的1575万头成虫进行色斑结构分类.结果发现:此虫色斑结构由2个基本型,13个色型组,104个色型及185个变型组成.研究结果为生防提供形态学依据.现将作者发现的8个新种型简报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农业气候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

华北农学报 1989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气候资源的分析,在前人提出的光热生产潜力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降雨和径流情况,进行水分订正.并对河北各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绘出了河北省气候生产力地理分布图,为河北省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候 生产潜力 河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醇体系中测定氨基酸的茚三酮光度法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

摘要:氨基酸一般利用自动分析仪定量测定,但需高精密仪器,而基层研究单位一般难以采用,而且分析也不需要如此精密。利用茚三酮能够定量测定氨基酸,除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形成黄色化合物外,其它所有氨基酸均与茚三酮反应形成蓝紫色物质,溶液颜色深浅与氨基酸含量成正比。据此本文对氨基酸的茚三酮光度法测定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在混合醇体系中以醋酸钠-醋酸为缓冲溶液,加入抗坏血酸以增加反应的灵敏度,100℃水浴20分钟完成显色反应。并对酸度、试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拟定了用于混合氨基酸总量测定的操作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我省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及其防治

河北果树 1989

摘要:我省果树种类繁多,栽培面积广泛,自建国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果树生产事业也日趋兴盛。尤其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从而为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连年丰产丰收奠定了稳固基础,为繁荣经济与创汇作出了贡献。但随着果树栽培制度的改变,品种的更新,生态条件的变化,病虫种类的演变,防治方法的改进等,则需要通过研究,深入探索有效的防治对策。为此,本文试图就我省果树病虫为害的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中南苹果大树低产园分析及改造技术方案

河北农业科学 1989

摘要:据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1985年1月统计,我省共有结果苹果树80.7万亩,其中亩产250公斤至750公斤的27.7万亩,占34.3%,亩产低于250公斤的为39.6万亩,占49.1%。一般将平均亩产750公斤以下的定为低产园,所以,我省低产园面积为67.2万亩,占结果树面积的83.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谈发挥燕山板栗优势的对策

河北果树 1989

摘要:板栗在我国北方主要产于华北燕山、太行山和山东沂蒙山区。其中以燕山山区栽培最为集中,产量也最多。以长城为线,向南北延伸10余公里,东起山海关,西至北京西郊约400公里的山坡沟谷,栗林密布,主要包括北京市的昌平、怀柔、密云;天津市的蓟县;河北省的遵化、兴隆、迁西、宽城、青龙、抚宁、迁安和滦县等十几个县,是我国最大的燕山板栗生产基地,年产量2500—300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36—44%。以1984年产量为例,全国板栗总产量为8340万公斤,其中河北省为3175万公斤,占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灭腐861”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河北果树 1989

摘要:苹果树腐烂病是当前苹果产区的严重病害,一般苹果树进入结果期即可发生,随着树龄的增长和产量的逐年提高,腐烂病也渐趋严重。据1985年在宽城、滦平、兴隆和承德等县调查,15—20年生的树发病株率达40%,20年生以上的大树发病株率在60%以上。由于此病为害,缺枝少杈的树随处可见,造成全国毁灭的更不乏其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缺水条件下冬小麦的光能吸收和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分析

华北农学报 1989

摘要:应用品种Brock和Renard在温室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量与光能吸收量呈线性关系;温室受旱作物生育后期光能转化效率降低.水分亏缺主要通过降低光能吸收量,其次通过降低光能转化效率影响生物量积累.总生物量及茎鞘生物量积累都明显受到中、后期缺水的抑制,以开花前缺水的影响为甚.两品种生物量积累方式不同,Renard开花后积累转慢.缺水强化了茎鞘贮存物质的重新分配,尤以灌浆期缺水为甚.籽粒灌浆过程可用三段折线模式来拟合.开花前缺水使灌浆增强,部分地补偿了粒数的降低;后期干旱影响灌浆致使粒重降低.两品种属于不同灌浆类型,似乎短快型对避开后期干旱较有利.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 光吸收量 生物量积累 籽粒灌浆 折线拟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树多头高接技术

河北果树 1989

摘要:我省核桃生产历来沿用实生繁殖,造成晚实,低产、品质低劣,为改变这种状况,采用高接换优技术,可提早结果,实现优质高产,但因树体具有“伤流”,给嫁接带来不利因素,为搞好核桃嫁接,提高嫁接成活率,现将嫁接方法介绍如下,供各地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改进我国甘薯杂交育种技术之建议

作物杂志 1989

摘要:甘薯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和总产居世界之首。我国于1584年将甘薯自国外引进至今,已有400余年,而开展杂交育种工作始于1946年,至今不过42年。我国甘薯生产在5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育种工作也在主产区得到广泛开展,曾育成上百个比较优良的新品种。“六五”期间甘薯育种纳入国家重点项目,确立了有组织有领导的协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