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植物释放有益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释放的有益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作为一类重要医疗保健资源,除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情绪、治疗慢性疾病外,在大气环境质量、地球生态系统及全球碳循环平衡方面均发挥着多重作用,因此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而在传统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选择和配置时,人们往往只注重植物环境适应性、抗病虫害能力、净化和美化环境效果,很少考虑化学生态效应,更忽略了园林植物释放有益的BVOCs对环境质量、人体健康的正面影响.因此,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有益挥发性有机物的组分(烯烃类、酯类、醛类、酮类、醇类、有机酸类和其他类)、释放时间动态性、影响因素和应用与争议等方面进行总结,可知植物释放的不同类别挥发性有机物中有益挥发性有机物的具体种类和各自具有的保健功效;有关植物释放BVOCs时间的研究多以整体或各类别为对象,而针对有益组分较少;各BVOCs有益组分存在时间变动的特异性.针叶树种释放有益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比阔叶树种多;大多数植物的特征有益挥发性有机物存在不同;在不同生长阶段,植物释放有益挥发性有机物存在一定的动态性.温度、光照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植物释放的有益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环境因素.由于BVOCs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易与大气中其他化合物尤其是大气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健康的物质.文章可为城市优良绿化保健树种科学选择配置和创建"生态保健型城市绿地模式"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对人类选择合适时间进行户外保健活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景观树种;有益挥发性有机物;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大气环境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技术在花椰菜品种鉴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开展花椰菜品种鉴定可以有效防止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产生,同时也是花椰菜种质资源保存以及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几种主要分子标记技术在花椰菜品种鉴定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进行了横向对比,以期为花椰菜品种鉴定、遗传亲缘关系研究、良种繁育等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花椰菜 品种鉴定 分子标记 SSR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三种杀菌剂对两种甜樱桃叶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北方园艺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引起北京市甜樱桃叶斑病的2种主要病原菌链格孢和胶孢炭疽菌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上述2种病原菌的毒力,以期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强的杀菌剂,为北京市甜樱桃叶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中,10%苯醚甲环唑WG对2株链格孢菌丝生长活性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分别为0.486 8、0.196 5 mg·L-1,其次为250 g·L-1吡唑醚菌酯EC、50%啶酰菌胺WG和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AS;1 000亿CFU·g-1枯草芽孢杆菌WP对2株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分别为0.066 4、0.000 4 mg·L-1,其次为25%咪鲜胺EC、10%苯醚甲环唑WG和430 g·L-1戊唑醇SC。

关键词: 甜樱桃 叶斑病 链格孢 胶孢炭疽菌 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球作物基因组编辑技术研发态势及最新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基因组编辑技术作为当前生命科学领域备受瞩目的颠覆性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掌握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研发趋势,分析其技术热点和重要研究进展,能够为制定我国基因组编辑技术研发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综合应用文献计量、主题聚类、专家咨询等方法开展研究,通过回溯近10年全球作物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布局、合作情况与前沿热点,揭示该领域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以突破性、行业价值、应用范围等为标准,筛选重点期刊最新研究成果,经专家判读,对引导编辑、碱基编辑、表观基因组编辑、细胞器基因组编辑、T-DNA free基因组编辑等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开发和优化,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包括作物从头再驯化、利用饱和突变技术创制新种质、利用精确编辑技术创制新种质、利用常规基因组编辑技术创制新种质等,基因组编辑技术监管方面的研究等最新前沿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我国作物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等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全球 作物 基因组编辑 态势分析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同时测定土壤中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

色谱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快速同时测定土壤中草甘膦(GLY)、草铵膦(GLUF)及其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分别对前处理和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优化,样品采用0.5 mol/L氨水作为溶剂振荡提取,离心,上清液过滤膜后,直接采用HPLC-MS/MS测定,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采用Dikma Polyamino HILIC色谱柱(150 mm×2.0 mm,5μm)进行分离,目标化合物峰形良好,响应值高.GLY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AMPA)在5.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GLUF及其代谢物N-乙酰基-草铵膦(NAG)、3-(甲基膦基)丙酸(MPP)在2.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5种化合物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可以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GLY、GLUF及其代谢物的方法检出限(LOD)在2.0~4.0μg/kg之间,方法定量限(LOQ)在6.7~13.3μg/kg之间.在空白土壤样品中添加0.02、0.05、0.2 mg/kg 3个水平的5种化合物混合标准溶液考察回收率,结果表明,低有机质含量土壤中5种化合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4.2%~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3%~6.8%之间;高有机质含量土壤中5种化合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0.8%~116%之间,RSD在0.40%~7.1%之间.采用建立的方法对实际土壤样品进行测定,AMPA、GLY、MPP、GLUF、NAG的检出率分别为45%、25%、10%、5%和5%,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47、35.2、154、21.6和11.0μg/kg,说明土壤中GLY、GLUF及其代谢物残留需要引起一定的关注.该方法简化了前处理步骤,具有简单、快速、绿色环保、成本低、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样品的检测,为研究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状况和环境行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草甘膦;草铵膦;代谢物;土壤;非衍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妊娠期母胎对话的研究进展

畜牧兽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母胎对话是母体与胎儿在妊娠过程中建立的一种复杂对话关系,是成功附植和妊娠的必要条件,这一对话关系受到众多因素的调控。母胎对话异常会导致胚胎附植及妊娠的失败,并影响妊娠期胎儿的正常发育,因此妊娠期的母胎对话对于提高繁殖效率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以猪为模式动物综述了母体与胎儿从妊娠识别(妊娠前)、胚胎附植(妊娠中)到胎儿发育(妊娠后)过程中影响母胎对话的因素,包括激素、细胞因子、黏附因子、基因和蛋白质等,以期为猪母胎对话的研究和产仔数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母胎对话 妊娠识别 胚胎附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南宁避雨栽培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炭疽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避雨栽培措施对葡萄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然而2020年,在广西地区避雨栽培的葡萄上也发生了较严重的炭疽病,田间调查发现,炭疽病病穗率高达70%~80%,造成产量损失50%。本研究于2020年从广西南宁市的‘阳光玫瑰’葡萄炭疽病病果中分离得到4株炭疽病菌。根据形态特征和多基因(ITS、ACT、TUB2、GAPDH和CAL)系统发育分析,将4个菌株鉴定为Colletotrichum viniferum。这是在广西首次发现C.viniferum引起葡萄炭疽病。

关键词: 葡萄 避雨栽培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viniferu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葡萄溃疡病病原菌Lasiodiplodia citricola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初探

植物病理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溃疡病是由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引起的,易造成葡萄果梗干枯、果实干缩或掉粒,枝条或枝干顶梢枯死或表面出现溃疡斑,维管束组织可见褐或黑色的不规则坏死斑,进而影响树势,严重时整株干枯死亡[1-2]。2020年的田间病害调查发现,北京密云区两个葡萄园内葡萄溃疡病发病比往年严重,发病率均超15%,其中某一采样点病株茎表皮肿大开裂(图1-A),整株干枯死亡率为12%,这与之前溃疡病的典型症状不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废旧岩棉处理方式对基质理化性质及蔬菜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不同粒径(1、2、3 cm)的废旧岩棉为基质,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旧岩棉垫和不同粒径旧岩棉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对蔬菜植株生长、产量等的影响,以期解决温室废旧岩棉的处理问题,用低成本实现岩棉有效再利用。结果表明:切割重组的方式可有效改变基质的理化性质。田间种植试验显示,切割重组岩棉可以促进辣椒生长,使产量提高5.5%~28.9%,但未影响单茬生菜的产量。因此,通过切割重组的方法调整基质理化性质,实现废旧岩棉基质的重复利用来种植蔬菜是可行的,种植叶菜2种粒径均可,种植辣椒的适宜粒径是2 cm×2 cm×2 cm,该结果为明确旧岩棉理化性质的变化、解决温室废旧岩棉处理和再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指导。

关键词: 废旧岩棉 重复利用 粒径 理化性质 辣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深度学习与激光点云的橡胶林枝干重建及参数反演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树木的几何建模在林木性状评价、森林动态经营管理与可视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现今,从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据中重建树体三维模型并精准获取林木空间枝干结构参数是数字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深度学习与计算机图形学相融合的树木骨架重建与参数反演方法.该方法以PR107、CATAS 7-20-59、CATAS 8-79三个品种的橡胶树为实验对象,首先,采用背包移动激光雷达获取三个橡胶树品种的样地数据,并通过体素剖分和数据增广策略来构建橡胶树训练样本集.其次,构造由四层特征编码层和特征解码层所组成的点云分类深度学习网络,并包含优化的PointConv模块与不同尺度的特征插值模块,以实现在多尺度条件下,全面考虑点云的全局和局部优化特征,引导网络实现枝叶点云的精确分类.最后,面向分类后的枝干点云,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的空间连通性算法与圆柱拟合策略,重建树木骨架模型,并自动解决叶子点云与对应的一级枝干归属问题,进而在叶团簇尺度下开展对单株树的精细描述与参数反演.通过对三块橡胶树测试样地的验证和与实测值的比对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深度学习网络枝叶分类总体准确率在90.32%以上.骨架重建与叶团簇分析结果显示,PR107品种橡胶树具有较为发散的树冠、最大的分枝夹角和叶团簇体积;CATAS 7-20-59品种橡胶树冠呈花瓶型,分枝夹角和叶团簇体积较小;而CATAS 8-79品种橡胶树尽管胸径最粗,但不耐寒害处于落叶期导致冠积最小.同时,反演得到的橡胶树一级枝干直径与实测值比对为:决定系数R2不低于0.94,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小于3.01 cm;主枝干与一级枝干的分枝角为:决定系数R2不低于0.91,均方根误差RMSE不高于4.94°.同时发现橡胶树一级枝干的直径与对应的叶团簇体积呈正相关分布.该研究将人工智能的理论模型应用于林木的激光点云数据处理中,为林木激光点云的智能化分析与处理提供了新颖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树木骨架重建 激光点云 计算机图形学 林木参数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