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水稻条纹病毒不同地区分离物的致病性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36个粳稻品种对来自江苏、云南、河北、山东等地的22个水稻条纹病毒(RSV)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各分离物在36个品种上的平均发病率,将参试分离物划分为HV、SH、MV、SL和LV 5个致病类型,致病力强弱为HV>SH>MV>SL>LV,其中MV和SL型占77%,表明RSV对粳稻的致病力中等偏弱。各致病型在地区间和年度间呈随机分布状态,暗示自然条件下特定地区的RSV为混合致病群。根据致病性测定结果同时将36个粳稻品种划分为免疫、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6个抗感类型,其中中感和感病类型占70%,无高感和免疫类型,显示粳稻对RSV比较敏感但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11个具有鉴别能力的水稻品种,可对RSV分离物进行致病型鉴定。研究发现部分抗病品种对一些分离物表现为中抗~中感类型,接种量加大时可转为感病类型,由此提示各地在应用抗病品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时应根据当地RSV致病型的差异,针对性地选用抗病品种,当灰飞虱超量发生时需及时做好治虫控病工作,并随时监测当地RSV致病型的变化,警惕品种抗性丧失。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致病性 抗病性 鉴别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CAPN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CAPN2基因对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起重要作用,在肉熟化过程中可能参与肉的嫩化过程。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猪CAPN2基因进行了电子克隆,获得了3 150 bp的cDNA全长序列,含有一个编码700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通过序列同源比对发现,该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与人、大鼠及小鼠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序列多重比较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基因与蛋白质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其编码蛋白的聚类结果具有一致性。此外,蛋白质性质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等电点为4.87的水溶性稳定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属于非分泌性蛋白,具有跨膜螺旋结构以及钙蛋白酶类催化基序结构。

关键词: CAPN2基因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赤霉醇酶标抗原的制备及其直接和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比较

分析科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活性酯法将半抗原玉米赤霉醇-16-羧丙基醚与辣根过氧化物酶连接,制备了三种结合比的酶标抗原。通过紫外吸收法和直接非竞争ELISA法对酶标抗原的偶联结果和抗原性进行鉴定。最终选择结合比为1.3∶1的酶标抗原建立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并对建立的直接竞争ELISA(DC-ELISA)与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方法在检出限、检测线性范围、检测时间和二抗的使用方面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玉米赤霉醇 酶标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萝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差异性比较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萝卜雄性不育系R99034A(Pa)和保持系R99034B(Pb)为母本,以12个高代自交系(Pc~Pn)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测定了不育系和保持系所配杂交组合在株高、开展度、最大叶片的叶长和叶宽、叶片数、根长、根粗、单根重8个性状方面的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以及14个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结果表明:萝卜主要园艺性状的杂种优势(正向或负向)都较明显;保持系所配组合在开展度、叶长、根长性状上杂种优势大于不育系所配组合;保持系所配的组合在叶片数(负向)和根粗性状上杂种优势小于不育系所配的组合;在株高、叶宽和单根重3个性状上不育系所配组合和保持系所配组合差异不大;不育系和保持系在同一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的绝对值相等且互为正负;不育系与保持系所配的组合,在株高、开展度上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没有表现趋势性的差异,而在其他6个性状上表现出趋势性的差异。利用一般配合力效应高的材料转育成雄性不育系,将提高该不育系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萝卜 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侗族发酵酸肉中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发酵酸肉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型短日不育新种质5021S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5021S的核不育性受两对隐性主基因控制,同时受微效基因调控,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会影响到育性的表现。对5021S×Lunhui422和5021S×Dular的两个F2群体的小穗育性进行遗传分离,结果表明:5021S的育性受两对加性主基因控制,5021S×Lunhui422组合主基因的遗传率为48.3%,5021S×Dular组合主基因的遗传率为52.35%。

关键词: 粳稻 短光敏核不育 遗传分析 主基因+多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雀稗幼穗离体培养植株再生技术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海雀稗 幼穗 离体培养 颗粒状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1因子分子克隆的体外感染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脂质体分别将类猪圆环病毒2型的P1因子的单拷贝分子克隆和双拷贝串联分子克隆转染PK-15细胞,电镜检测可在转染P1因子双拷贝串联分子克隆的PK-15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发现包涵体。相比较而言,胞浆包涵体数量较多,基本呈圆形,直径0.1~0.3μm;胞核包涵体有2种类型:一种为小而圆的、直径约0.1μm的高电子密度的小体;一种是大小为0.4~0.8μm、略呈六角形的包涵体。将转染细胞连续传代5次,通过PCR可在转染P1因子双拷贝串联分子克隆的细胞传代物中检测到P1因子的DNA。这是首次报道P1因子的分子克隆在体外具有感染性,为进一步研究P1因子在体内的生物学意义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 P1因子 分子克隆 体外 感染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个两系杂交水稻穗增重特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以培矮64S为母本的4个两系法杂交籼稻的穗增重特性。4个组合的起始质量W0和终极质量A均明显大于三系杂交稻汕优63,表明这4个组合的穗型均较大,为重穗型杂交稻;起始增重势GR0/W0和最高增重速率GRpoi均明显小于汕优63;穗重活跃增重期为16~24 d,长于汕优63,完成穗增重需要35~53 d,而汕优63仅需27 d。为使两系杂交稻较早出现较高的穗增重高峰,并使活跃增重期延长,而完成整个穗增重的天数缩短,栽培上尤其要注意孕穗期增加茎秆中物质的积累,出穗后保证有充足的光合产物,并预防叶片光合功能早衰。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稻 生长分析 穗增重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大豆油中DNA的快速提取和转基因成分定性检测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基因生物(GMO)制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的难点在于深加工产品中DNA的提取。本试验以食用大豆油为研究对象,研究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的大豆深加工产品DNA提取的新方法。利用大豆内源基因Lectin设计引物,对所获得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证实通过本方法提取的DNA纯度足以进行PCR反应。利用转基因大豆转化载体序列设计引物,进一步对其转基因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本方法从转基因大豆油中提取的DNA含有转基因成分。

关键词: 大豆深加工产品 大豆油 PCR GMO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