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水产动物对氨氮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分析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氨氮胁迫是影响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而转录组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重要手段,在研究基因结构、表达和功能上开拓了一个新型的研究方向。简述了水产养殖中氨氮的危害以及氨氮胁迫而引起的生理和生化反应,同时介绍了常见的转录组学平台技术及其在一些胁迫反应代谢调控机制及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认为水产动物氨氮胁迫的转录组分析将为水产动物的毒理学效应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线索,也将在水产动物分子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产动物 氨氮胁迫 代谢调控机制 转录组 转录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水处理技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具有优势菌种可控、处理效率高、经济环保等特点,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具有独特优势。评述了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该技术对养殖系统的水质调控机理,介绍了适用于养殖系统的包埋载体选择和研究进展,讨论了养殖水处理高效降解微生物的选择,最后对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其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关键词: 固定化 包埋 水产养殖 水处理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刀鲚体内菌群PCR-DGGE指纹图谱及多样性比较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长江刀鲚(Coilia nasus)洄游前幼鱼和洄游后成鱼为对象,通过PCR-DGGE指纹技术探讨长江刀鲚菌群多样性及受洄游路径周围环境影响之后的稳定性。结果显示,PCR-DGGE指纹谱带丰富,共显示出70条可鉴别条带,其中长江水体谱带数(28)高于洄游后刀鲚鳃(26)、胃(26)、肠道壁(20)、肠道内容物(21)和洄游前刀鲚鳃(21)、胃(20)、肠道壁(11)、肠道内容物(13),洄游后刀鲚成鱼体内各对应部位菌群数显著高于洄游前刀鲚幼鱼。UPGMA聚类和PCA结果显示不同样品之间差异显著,虽长江水体与洄游后刀鲚鳃、胃及肠道内容物样品在聚类图上聚为一簇,但其菌群结构的相似度较低,分别为43%、35%和28%。成功克隆测序其中43条条带,主要包含α-变形菌(25.6%)、β-变形菌(7%)、γ-变形菌(16.3%)、放线菌(25.6%)、厚菌门(9.3%)、拟杆菌(7%)、柔膜菌门(4.6%)、绿弯菌(2.3%)和未定义菌(2.3%)。以上结果表明长江刀鲚体内不同部位及其在洄游前后不同阶段,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并受环境和宿主双层因素影响。

关键词: PCR-DGGE 长江刀鲚 洄游 香农指数 细菌菌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鱼腥草共生养殖池塘沉积物菌群结构与功能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探究鱼腥草浮床对罗非鱼池塘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Biolog-Eco和PCR-DGGE技术,对比分析了2013年9—11月鱼腥草浮床(试验塘)和常规养殖(对照塘)2种模式下,罗非鱼养殖池塘沉积物中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特征。Biolog-Eco结果显示:9月份试验塘沉积物微生物代谢强度和菌群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对照塘;但10—11月份则明显高于对照塘,且不同月份丰富度指数与对照塘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鱼腥草浮床在养殖中、后期能有效增加细菌生物量和提高种群丰富度。主成分分析(PCA)显示:试验塘和对照塘不同月份沉积物中菌群对羧酸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差异较大,且不同月份利用碳源的差异程度为10月>11月>9月;DGGE结果显示:试验塘和对照塘沉积物主要的菌群结构组成相似,分属于6个门,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其中变形菌门(54.17%)均为优势菌群,但同一月份试验塘菌群多样性均明显多于对照塘。结果表明,鱼腥草浮床具有增加罗非鱼池塘沉积物菌群功能多样性和优化菌群结构的作用。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鱼腥草浮床 微生态板(Biolog-Eco)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沉积物 菌群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政策工具的罗非鱼主产区产业政策分析与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罗非鱼主产区地方政府出台的罗非鱼产业政策进行计量分析和评价。从基本政策工具和产业链两个维度出发,构建罗非鱼产业政策分析框架,并对政策文本进行单元编码和统计分析,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中国罗非鱼产业政策在政策工具设计和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罗非鱼产业政策的完善和优化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罗非鱼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政策工具 罗非鱼 产业政策 分析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放养密度对半滑舌鳎成鱼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中国工程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的集约化养成提供基础数据,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以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大规格鱼种(0.64±0.063)kg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密度梯度组,检测半滑舌鳎的生长及肉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a.实验共进行7个月,半滑舌鳎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总成活率为88.01%~93.34%,总增重率为139.69%~191.09%,且随着养殖密度降低,其成活率呈下降趋势,生长速度、肥满度呈上升趋势,半滑舌鳎生长激素分泌浓度为2.522~2.862 4μg/L,各养殖密度组的生长激素随养殖密度下降前期呈升高趋势,后期呈下降趋势;b.各养殖密度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随养殖密度变化均没有规律性变化;c.本实验条件下,循环水养殖模式X2组即初始放养210条的处理组取得了最佳的养殖效果,月平均成活率为98.72%,月增重为0.152 6 kg/条,经7个月的养殖,可达到23.03 kg/m3的单位产量。本实验说明半滑舌鳎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其生长及营养成分均处于较好的状态,同时也说明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极大地发掘半滑舌鳎的养殖潜力,是适合半滑舌鳎集约化养殖的一种具有优势的养殖模式。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循环水养殖 放养密度 生长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水库不同水位时期大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淡水渔业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水位时期大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于2011-2013年间分别在三峡水库低水位期(145 m)和高水位期(170 m)对大宁河的底栖动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低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0.32±32.14)ind./m2和(1.44±0.45)g/m2,高水位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33.82±46.94)ind./m2和(1.53±0.51)g/m2。寡毛类在静水区域占优势,水生昆虫在流水区域占优势。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分布表现为高水位期高于低水位期,流水区域显著高于静水区;不同水位时期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优势种及其相对丰度有较大波动;生物多样性表现为高水位期高于低水位期,流水区域显著高于静水区。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大宁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关键词: 大宁河 底栖动物群落 多样性指数 水位变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饵料微藻采收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渔业现代化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微藻是水产人工育苗重要基础保障,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微藻采收成本的高居不下,已经成为严重阻碍饵料微藻大规模培养和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介绍了近些年微藻采收的各种技术方法,分析了不同采收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微藻采收应使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技术发展方向,以期对研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微藻采收技术以及饵料微藻产业化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微藻 采收 絮凝 富集与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山西农经 201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现行会计核算制度已再难适应社会和事业单位发展需求,且日常会计核算中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行为不规范和监管不力等问题,给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发展和部门的科学决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及悉心研究,主要对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常见性问题展开探讨,并针对性制定一些有效的加强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 常见性问题 应对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投入品对筏式浅海网箱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生长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刺参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及肠道组织结构变化为评价指标,通过42 d的养殖实验,研究了在基础饲料(空白组)中添加20%生物胶为粘合剂制备粘性饲料(粘性饲料对照组),通过添加浒苔干粉(浒苔组)、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组)、中草药(中草药组)3种投入品对浅海筏式网箱养殖刺参生理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散失率方面,粘性饲料比空白组饲料散失率降低33.42%,添加浒苔干粉、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对饲料散失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长方面,中草药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41.50±1.39)%和(0.82±0.02)%/d,显著高于其他4个实验组;在存活率方面,微生态制剂组和中草药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粘性饲料对照组。其中,中草药组存活率最高,达到(94.03±2.28)%;在消化酶活性方面,浒苔组、微生态制剂组和中草药组的淀粉酶活性分别在第10、20、30天达到峰值,峰值分别为(1.70±0.05)、(1.60±0.04)、(1.77±0.04)U/mg prot;粘性饲料对照组的蛋白酶活性波动最大,其活性在第10天达到峰值为(1.78±0.09)U/mg prot;空白组、粘性饲料对照组和浒苔组的纤维素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实验周期内中草药组的纤维素酶活性表现为持续上升,而微生态制剂组刺参的纤维素酶活性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值为(0.14±0.01)μg/g·min;肠道组织结构方面,粘性饲料对照组的肠道黏膜上皮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浒苔组的肌肉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中草药组和微生态制剂组刺参肠道组织结构完整,上皮细胞分泌旺盛。研究表明,通过添加生物胶所制作的粘性饲料可显著降低饲料散失率,添加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可显著提高网箱养殖刺参的成活率,并显著提高刺参个体的消化酶活力和增重率,添加浒苔对刺参生长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刺参 浅海网箱 生物胶 浒苔 微生态制剂 中草药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