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近代英属新马华校教科书历史的考察

教育评论 2015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海外华侨教育大都以中国为典范。以中国为本位的教科书在英属新马华校百年间的变迁既是当地华人社会追随中国本土教育的具体表现,也是近代海外华侨教育在异域环境下不断演进革新的缩影。

关键词: 英属新马 华侨教育 教科书 教材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黄鱼腐败细菌鉴定及PLFAs初级模型的建立

现代食品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既定工艺条件下大黄鱼腐败状况,对大黄鱼腐败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加工过程中PLFAs初级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14株分离的细菌中共确认3种主要腐败菌,分别为彭氏变形杆菌(Proteus penneri)、克雷伯菌(Klebsiella)、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均属肠杆菌科,能较好利用含氮物质。其Na Cl浓度敏感区间为0~4%,最适生理活性浓度为1%。三种细菌的PLFAs比例稳定,其中16:0、16:1ω6c和16:1ω7c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的PLFAs。通过修正Gompertz和修正Logistic两种模型对大黄鱼加工过程中三种PLFAs变化进行拟合比较,16:0的修正Logistic模型拟合度最优,方程为:y=5.151+2.322/[1+exp(3.831-0.090t)],校验参数R2、RMSE、Af、Bf分别为0.9781、0.0948、1.1994、0.9909。其响应值与TVBN值显著相关(p<0.01),证明该模型具有实际价值。确定腐败细菌最大比生长速率时间点为t=42.57h,因此可在此处建立腐败细菌的HACCP。

关键词: 大黄鱼 腐败细菌 磷脂脂肪酸 初级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初始体长为(4.70±0.36)cm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饲料添加剂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实验设4个试验组(A~D组)和1个对照组(E组)分别投喂饲料:对照组为实验用配合饲料,A组为在配合饲料中添加0.1%的维生素C;B组为在配合饲料中添加0.16%的低聚糖;C组为在配合饲料中添加6×105cfu·g-1的芽孢杆菌;D组为混合添加组(由A、B、C 3组各1/3的量组合而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显著提高了日本囊对虾的增长率(P<0.05);A、B、D组显著提高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与其它试验组相比,D组中日本囊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最高。非特异免疫结果发现,D组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酚氧化酶(PO)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肝胰腺中SOD、T-AOC、PO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CP和AKP与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低聚糖、芽孢杆菌及3种添加剂的复合制剂投喂日本囊对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虾的生长性能,改善非特异性免疫力。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饲料添加剂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酸诺氟沙星在松浦镜鲤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动物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单纯聚集法和二步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了分别以10、30、60 mg/kg剂量对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口灌烟酸诺氟沙星后,药物在实验鱼血浆中的药动学特征。3种给药剂量下,诺氟沙星在松浦镜鲤血浆中的血药浓度和时间关系均可用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进行描述,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0.165、0.061、0.043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8.282、29.969、42.051 h,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333、0.327、0.302 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4.780、6.247、12.689 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2.698、53.015、174.998 mg·h/L,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1.044、4.347、4.561 L/kg。说明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诺氟沙星的吸收和消除速率均加快,给药剂量对药动学特征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烟酸诺氟沙星 松浦镜鲤 药动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显微介导中国对虾基因鲤体内22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初步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显微介导中国对虾基因鲤和普通鲤(Common carp)肌肉中Ga、Cu、Zn、Fe、Se、Mn、Cr、Mo、Co、Ni、V、Sn、Sr、Al、Ti、Ag、W、Tl、Bi、Hg、Cd、Pb等22种金属元素的含量,比较分析显微介导中国对虾基因鲤和普通鲤肌肉中金属元素富集情况。结果表明,除显微介导中国对虾基因鲤家系C中Zn元素含量略高于普通鲤外,其他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普通鲤。统计分析表明显微介导中国对虾基因鲤对金属元素富集能力与普通鲤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本研究中显微介导中国对虾基因鲤和普通鲤重金属Cu、Zn、Cr、Hg、Cd、Pb含量均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关键词: 显微介导 中国对虾 金属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抗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海洋细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对虾体内分离出的菌株中快速筛选出蜡样芽孢杆菌和溶藻胶弧菌,将蜡样芽孢杆菌与溶藻胶弧菌作为抗原,免疫SPF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免疫血清,效价均高于1:2000。将免疫兔血清作为一抗,HRP-羊抗兔血清作为二抗,建立了蜡样芽孢杆菌和溶藻胶弧菌快速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此方法中,兔抗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00,菌液最佳包被浓度为106 CFU/ml;HRP-羊抗兔血清最佳稀释浓度为1:1000,可检测细菌最低浓度为104 CFU/ml。抗蜡样芽孢杆菌血清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有交叉反应,抗溶藻胶弧菌血清与其亲缘相近菌株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2012年和2013年,分别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凡纳滨对虾等9批样本中分离纯化到109株海洋细菌,利用建立的多抗间接ELISA方法对其中部分菌株进行快速检测,共检测出6株溶藻胶弧菌,未检测出蜡样芽孢杆菌。

关键词: 间接ELISA 蜡样芽孢杆菌 溶藻胶弧菌 兔抗血清 对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浸渍冻结对凡纳滨对虾冻藏过程中肌肉组织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肌纤维轮廓、细胞间隙、肌丝、肌节以及肌纤维间隙等为指标,研究浸渍冻结和静止空气冻结对凡纳滨对虾冻藏过程中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浸渍冻结对虾的肌纤维排列更加致密,形成的冰晶间隙更加细小,分布均匀,肌原纤维直径变短的程度比静止空气冻结的小;而静止空气冻结的肌纤维排列疏松,形成的冰晶间隙宽大。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浸渍冻结对虾的冰晶逐渐增大,间隙逐渐变大,细胞核也逐渐分解变少。冻藏90 d后,静止空气冻结对虾中很难发现细胞核的存在,肌丝结构大部分消失,明暗带难分辨,肌节长度变短程度严重,肌节消失,且没有完整结构的线粒体。但是浸渍冻结对虾中肌丝结构及明暗带依然存在,肌节长度变短程度比静止空气冻结的小,部分线粒体结构完整。结果表明,浸渍冻结更有利于对虾的肌肉结构的保持,能更好地保持对虾的品质。

关键词: 浸渍冷冻 对虾 肌肉组织 冻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黑石斑苗种培育技术

河北渔业 2015

摘要:主要介绍了美洲黑石斑从胚胎发育到苗种培育的主要过程,目的是为了使养殖户培育美洲黑石斑苗种时期能够减少成本,以及提高养殖技术,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地养殖美洲黑石斑。

关键词: 美洲黑石斑 胚胎发育 苗种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西洋延绳钓渔获物常见种类的生态风险评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态风险评估是迈向生态系统水平渔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基于生产力-敏感性指数(productivity and susceptibility analysis,PSA)对大西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中的12个种群进行了生态风险分析。结果显示,生产力得分为1.20~2.05,以鲣鱼(Katsuwonus pelamis)最高;敏感性得分为1.42~1.92,以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得分最高;脆弱性得分为1.16~1.85,以长鳍真鲨(Carcharhinus longimauns)得分最高。生态风险评估表明,在热带大西洋延绳钓渔业中,鲨鱼[大青鲨(Prionace glauca)、大眼长尾鲨(Alopias superciliosus)、尖吻鲭鲨(Isurus oxyrinchus)、长鳍鲭鲨(Isurus paucus)、长鳍真鲨(Thunnus alalunga)和锤头双髻鲨(Sphyrna zygaena)]处于中等风险状态,而目标鱼种——大眼金枪鱼处于低风险状态。此外,目标鱼种和其他鱼种的生产力得分、敏感性得分和脆弱性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 延绳钓渔业 生态风险评估 生产力敏感性分析 大西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F_0-ATP合酶b链全长cDNA的克隆及组织分布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CE方法克隆得到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F0-ATP合酶b链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开放阅读框744 bp,编码24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2 k Da。Blast比对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c DNA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海虱(Caligus clemensi)F0-ATP合酶β亚基的同源性为50%,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F0-ATP合酶β亚基的同源性为60%。免疫组化实验及流式细胞分析表明,F0-ATP合酶b链广泛分布于对虾鳃组织中,并且在对虾血细胞表面有分布。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F0-ATP合酶b链 克隆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