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年8月在黄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综合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虾类20种,隶属于3目10科16属.各调查站点虾类相对资源丰度为13~45047 g·h-1,平均资源丰度为6838 g·h-1.优势种为脊腹褐虾,常见种为中华安乐虾,偶见种为戴氏赤虾、葛氏长臂虾、口虾蛄.各站点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007~1.538,平均值为0.391;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101~1.138,平均值为0.374;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006~0.947,平均值为0.298.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MDS)表明,调查范围基本以45 m等深线为界将所有站点分成两个组群:冷水团组群(Ⅰ)和沿岸组群(Ⅱ),ANOSIM分析表明两组群差异极显著.BIOENV分析表明,影响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底层水温与底层盐度.黄海夏季虾类群落以冷水团组群占绝对优势,黄海冷水团对黄海夏季虾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象山港中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4月、7月、9月和12月对象山港海域11个大面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采用优势度(Y)、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种类组成,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MDS)分析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采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法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污染扰动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软体动物中的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4季均可成为优势群体;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与Margalef丰度指数平面分布大体一致,Pielou均匀度指数的空间变化相较于Margalef丰度指数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说明每站种类组成的差异较小,站间分布均匀;大型底栖动物群落4季主要分布为靠近调查海域北岸和中部的站位相似性较高和靠近调查海域南岸的站位相似性较高,海域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生境,进而在群落结构分布上形成不同的类群;ABC曲线分析表明,4月、7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未受到污染扰动,9月、12月受到了轻微的污染或者扰动,主要影响因素与温排水、工业三废的排放、自然岸线和湿地面积的减少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弧形筛对水体中固体颗粒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以弧形筛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筛缝规格、安装角度以及水处理量条件下对固体颗粒物的去除效果,以获得最优化的结构设计参数。将固体颗粒物去除率作为试验指标,设计了0.10~0.25 mm的筛缝间隙、10~20 m3/h的进水流量及53°和37°的筛网安装角度的多因素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筛缝间隙的增大,固体颗粒物去除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筛缝间隙与颗粒物粒径具有明显的"匹配性"特征,筛缝间隙应以等于或略小于水体中平均固体颗粒物粒径为宜;进水流量与固体颗粒物去除率呈反相关关系,单位面积筛面的水处理负荷宜控制在50 m3/(m2?h)左右;在合理的筛网安装角度范围内,适当增大安装倾角有利于提高固体颗粒物去除率。总之,将弧形筛装置应用在水产养殖系统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弧形筛 养殖水体 固体颗粒物 水处理 筛缝间隙 安装角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水质四大指标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渔业致富指南 》 2015
摘要:本文就影响水质四大常见指标因素及在养殖生产中应用试剂盒测试水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以期与同行交流。1影响水体四大水质指标因素1.1 p H天然水体p H值俗称酸碱度,是指水体中已经电离生成氢离子的浓度。p H值影响水生生物活动。p H值能够反映水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活动情况,根据pH值可以间接判断养殖用水的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刀鱼-20℃、-30℃和-50℃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秋刀鱼冻藏过程品质变化,以蒸煮损失率、TVB-N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含量、TBARS值为指标,并结合肌肉组织结构观察,对-20、-30℃和-50℃3个温度条件下秋刀鱼的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冻藏温度对秋刀鱼品质有较大影响。总体上,温度越低,秋刀鱼品质劣化程度越低,各项理化指标的值也更接近新鲜鱼肉的水平。秋刀鱼肌肉蒸煮损失率、TVB-N值和TBARS值随冻藏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冻藏180 d时-20℃组TVBN值极显著高于另两组(P<0.01),而-30℃和-50℃组间差异较小;冷冻贮藏导致肌肉蛋白变性,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与活性巯基含量逐渐降低,其中-20℃组下降速率较快;冻藏结束时,3组秋刀鱼TBARS值差异显著(P<0.05),-20℃组TBARS值为1.10 mg/kg已达到脂肪轻微酸败程度;肌肉显微结构表明,冻藏温度越高,会造成肌纤维之间更大的空隙且破坏更多的肌肉纤维束。从品质保持效果和经济效能角度,-30℃适宜作为秋刀鱼的冻藏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叶藻(Zostera marina)的热值和元素含量(碳、氮、磷)及其相关性
《海洋与湖沼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辽宁獐子岛近岸海域大叶藻样品,对其须根、根状茎和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灰分含量、热值和元素含量(碳、氮、磷)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阶段,叶片长度随着生长顺序先增大后减小;灰分含量随着叶片生长逐渐升高,且极显著小于根状茎和须根(P<0.01);不同部位干质量热值差异极显著(P<0.01),以初生叶最高,为(14.89±0.040)k J/g,后逐渐减小,在须根中最小,为(8.15±0.079)k J/g;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去灰分热值差异不大,但极显著大于须根和根状茎(P<0.01);碳、氮、磷含量均呈同一趋势:初生叶>幼叶>成熟叶1>成熟叶2>衰老叶>根状茎>须根;N/P比值为27.08,说明大叶藻存在P限制;N/P比值在根状茎中最大,须根中最小,这说明大叶藻存在能量的转移和存贮;大叶藻不同部位灰分含量与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干质量热值与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大叶藻不同部位的热值与碳、氮、磷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
关键词: 大叶藻 不同生长阶段叶片 灰分含量 热值 元素含量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奥尼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和营养价值评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解奥尼罗非鱼肌肉营养价值,用常规方法分析奥尼罗非鱼肌肉中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结果显示,奥尼罗非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7.90%,蛋白质为18.70%,粗脂肪为2.65%,灰分含量为1.09%。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除色氨酸),总量为16.90%(占鲜样%),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7.68,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根据AAS的评分标准得出,奥尼罗非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而CS的评分结果表明奥尼罗非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苏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此外,鲜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9.11%。通过研究表明奥尼罗非鱼是一种味道鲜美、食用价值与保健作用较高的鱼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蛭弧菌Bdh5221菌株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科学养鱼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蛭弧菌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益生菌,是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蛭弧菌主要通过黏附、侵入、裂解宿主菌方式使其自身得以生长繁殖。蛭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污水及土壤中,由于其具有黏附和裂解宿主菌的功能,受到国内外环保学者的重视。在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疾病病原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应用蛭弧菌对革兰氏阴性菌的裂解特性来控制养殖环境微生态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参皂苷单体Echinoside A在大鼠体内的消化吸收特性初步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了海参皂苷单体Echinoside A(EA)在体内的消化吸收特性。方法Wistar大鼠适应饲养1周后,按体质量分为10组,每组3只。禁食不禁水12h后,给大鼠分别按照30mg/kg·BW灌胃配置好的海参皂苷EA溶液1mL,分别在灌胃后0、0.5、1、2、3、4、7、9、11、24h取血,建立并优化血清中海参皂苷EA的HPLC-MS检测方法,检测不同时间节点大鼠血中EA含量。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海参皂苷单体EA液质检测的定量限(LOQ)为2.12ng,在0.3~2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4 6)。海参皂苷EA灌胃后在血中迅速出现,在3h出现最高峰值,浓度达到0.83μg/mL,之后在7h出现另1个较小峰,9h后恢复至4h水平(约0.24μg/mL),直至24h。结论本文建立了血清中海参皂苷EA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发现海参皂苷单体EA可经消化道吸收,该结果为海参皂苷在保健食品及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海参皂苷 Echinoside A 消化吸收 HPLC-MS 保健食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复合乳酸菌再发酵对腌干鱼肉微生物、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添加复合乳酸菌于低盐腌制鱼肉中,发酵、干燥制成腌干鱼,研究添加复合乳酸菌对腌干鱼微生物、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腌制的鱼肉(EG)的乳酸菌在腌制和贮藏过程中始终处于优势菌状态,并保持着较高的菌落数,显著高于非添加组(CK)(P<0.05)。EG组腌干鱼肉的亚硝酸盐和亚硝胺含量,显著低于CK组腌干鱼肉(P<0.05),这表明添加乳酸菌对咸鱼中的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形成有阻断效果。添加乳酸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腌干鱼肉的食用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