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产量相关性状定位和Meta-QTL整合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自交系PHB47为轮回亲本,美国GEM种质YUCATAN TOL389 ICA为供体,构建包含115个株系的BC3F4群体为材料,利用玉米56K SNP芯片鉴定基因型,采用基于似然比测验的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获得7个稳粒数、穗长、粒宽、株高和穗位高加性QTL,解释3.72%~21.90%的表型变异;5个控制单稳重、百粒重、穗长和株高的显性QTL,表型变异解释率为8.40%~21.90%.同时,利用Meta-QTL分析方法,对2005-2018年已发表的不同环境条件下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定位结果进行了整合分析.在正常田间管理条件和营养胁迫条件分别获得37个和16个MQTL.本研究中稳位高加性位点AX-116871591位于MQTL16区段内,并且与MQTLNP7位置相近,该区段内包含生长素/脱落酸转录因子IAA5.穗粒数加性位点AX-86281411,粒宽加性位点AX-86267702和株高显性位点AX-116875920均位于MQTLNP9区段内,该区段内包含NAC转录因子NACTF36.NAC转录因子、MYB转录因子和SOD基因均存在于两个环境条件MQTL区段内.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56K SNP芯片 Meta-QTL分析


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方法研究
《中国油脂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优化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提取条件,采用杜马斯燃烧定氮法,建立了一种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测定方法,并探讨了杜马斯燃烧定氮仪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最佳试验条件为:20℃恒温振荡提取,提取时固液比1∶30,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液蒸发、干燥时吸取量3~4 m L,电热板温度150℃;杜马斯燃烧定氮仪氧气流速300 m L/min,氧气因子1. 4 m L/mg。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本方法的试验精密度符合GB/T 27404—2008"检测方法确认过程中实验室变异系数(CV)"的技术要求,与现行凯氏定氮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 89)。本方法属于环境友好型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满足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无污染、快速、准确检测工作。


大豆α-生育酚的遗传与QTL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大豆α-生育酚进行遗传和QTL分析,研究其遗传机制,定位其主效QTL,为高α-生育酚含量的大豆品种选育奠定遗传学基础。【方法】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山西农家品种大豆灰布支黑豆(ZDD02315)为父本杂交衍生的447个RIL作为供试群体构建遗传图谱,试验群体及亲本分别于2011年、2012年和2015年夏季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原阳试验基地种植,冬季在海南省三亚南繁基地种植。田间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2次重复。从6个环境中每个家系选取15.00 g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大豆种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样品中的α-生育酚含量。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和Win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大豆α-生育酚含量进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结果】基于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α-生育酚受4对主基因控制,遗传基因分布在双亲中。4对主基因间加性效应值中3对为正值,表明这些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1对为负值,表明该对基因来源于父本灰布支黑豆;4对主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上位性效应表现为正值和负值的各有3对,说明不同基因间上位性效应对α-TOC的影响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为0.13%—4.05%。表明α-TOC主要受4对主基因影响,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采用WinQTLCart 2.5复合区间作图(CIM)共检测到17个影响α-生育酚的QTL,分布于第1、2、5、6、8、14、16、17共8条染色体中,单个QTL的贡献率8.35%—35.78%,QTL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qα-D1a-1同时在2011年原阳、2012年原阳和三亚、2015年原阳4个环境下检测到,且均定位在第1染色体Satt320—Satt254标记区间19.79 cM处,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12.55%、12.01%和11.89%、12.61%,加性效应值0.119-0.132,增加α-TOC含量的等位基因来自母本晋豆23;qα-A2-1同时在2011年原阳和三亚、2015年原阳3个环境下检测到,且均定位在第8染色体Sat_129—Satt377标记区间44.53 cM处,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23.18%和22.56%、23.01%,加性效应值-0.195—-0.180,增加α-TOC含量的等位基因来自父本灰布支黑豆。qα-D1a-1和qα-A2-1 2个QTL能够稳定遗传。【结论】α-生育酚最适遗传模型符合4MG-AI,即4对具有加性上位性效应的主基因遗传模型。其遗传主要受4对主基因影响,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检测到α-生育酚的2个稳定主效QTL,Satt320—Satt254和Sat_129—Satt377是共位标记区间。


不同酵母在青麦馒头面团中的发酵特性及品质对比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馒头专用粉及青麦粉制作青麦馒头,采用发酵仪和流变仪对不同酵母种类(彩虹牌即发干酵母,安琪高活性干酵母,梅山即发干酵母,新良即发高活性干酵母)、不同质量分数的青麦粉(0%、5%、10%、15%、20%)制成的馒头面团的发酵特性和流变特性进行研究,并对此面团制成的馒头的比容、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酵母中安琪牌酵母面团的发酵特性(产气量、持气率、面团开始漏气时间)最好,弹性模量与黏性模量较大;加入青麦粉后,安琪牌酵母制作的馒头比容较大,感官评分较高,硬度、咀嚼性较小,弹性较大;在青麦粉添加量为质量分数10%时,馒头比容和质构指标适中,感官评分与普通馒头相差不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因此,选择安琪即发高活性干酵母发酵、添加质量分数10%青麦粉制作成的馒头品质较好,营养丰富.


IPMA筛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单克隆抗体方法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得到一种能够高通量检测细胞培养物的方法,并将其用于筛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单克隆抗体.用每孔能感染约100个细胞的病毒量接种单层覆盖96孔板的Marc-145细胞,12 h后用含3%H2O2的甲醇固定细胞,以制备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反应板.以100μL/孔的量将融合后继续培养10 d的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上清加入至IPMA反应板,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HRP作为二抗,以3-氨基-9-乙基咔唑(AEC)作为显色底物,于倒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共筛选出1D1、7G8等39份PRRSV单克隆抗体,这39份单抗能够使PRRSV中高致病毒株HN07-1和经典毒株BJ-4感染的Marc-145细胞被特异性染色,而对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的Marc-145细胞无交叉染色.因此,构建的IPMA方法能够敏感、准确地捕捉到PRRSV单克隆抗体.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 筛选 单克隆抗体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枸杞中花青素的不确定度评定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黑枸杞中花青素进行不确定度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提高花青素检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构建黑枸杞中花青素的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逐层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和评定,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加以量化和合成.结果表明,测量过程随机效应、标准物质纯度、标准曲线拟合和标准系列工作液的配制所引入的不确定度比较大.分别用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表示黑枸杞中花青素含量,当黑枸杞中花青素含量介于21.40~2 745.00 mg/kg时,其标准不确定度介于0.87~163.76 mg/kg,扩展不确定度介于1.75~327.52 mg/kg(k=2).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花青素 黑枸杞 数学模型 不确定度


高温胁迫对玉米形态、叶片结构及其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模拟增温处理,探索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第9片叶完全展开至抽雄期)高温处理对玉米形态、叶片结构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ZD958和XY335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1.14%和25.40%。高温处理促进株高增长,促使茎粗变细,降低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成熟叶片和幼嫩叶片的比叶重。随生育进程,XY335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和ZD958的干物质重变化幅度逐渐增大,2个玉米品种的幼嫩叶片比叶重降低幅度均要大于成熟叶片比叶重。叶片厚度和上下表皮细胞厚度变薄,叶绿体膜结构被破坏,抑制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的输出。对高温胁迫的敏感性而言,XY335大于ZD958,ZD958成熟叶大于幼嫩叶,XY335幼嫩叶大于成熟叶。


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和芥蓝种间杂交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拓宽油菜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芸薹属物种起源与演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芥蓝的优良特性相结合,本研究利用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Brassica. campestris var. Yellow Sarson Pain, 2n=AA=20)与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 2n=CC=18)开展了芸薹属种间杂交研究,在MS+6-BA 1.0 mg/L+NAA 0.1 mg/L+7%蔗糖+活性炭1.0 mg/L的培养基上,通过胚珠培养从授粉7 d的140个胚珠中得到6个远缘杂交胚发育而成的植株,其中1个自然加倍成为双二倍体,随后应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的方法对双二倍体种间杂种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形态属于中间类型;根尖染色体压片观察显示杂种植株具有父母本的染色体数量之和;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杂种植株包含了双亲的遗传信息,由此证明了所获杂种的真实性,这为最后自交分离获得黄籽甘蓝型油菜提供了科学依据。


郑58/opaque2近等基因系中opaque2基因突变位点分析与高效分子标记开发
《玉米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opaque2突变体材料是最常用的高赖氨酸玉米供体。对已获得的郑58/o2近等基因系研究表明,胚乳发育不同时期22-kDα-醇溶蛋白的积累均明显低于郑58。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α-醇溶蛋白家族基因Z1A、Z1B、Z1C和Z1D的表达均显著低于郑58。郑58/o2胚乳发育不同时期Opaque2基因均正常表达。测序分析发现,郑58/o2中o2基因ATG后713 bp处缺失10个碱基,ORF预测Opaque2蛋白翻译提前终止。针对突变缺失位点开发基因内分子标记o2-indel-1,利用该标记进行回交转育,结果表明,o2-indel-1与o2突变表型完全连锁,错选率为0。opaque2基因突变位点的解析有助于高效分子标记的开发,有效降低错选率,提高优质蛋白鲜食玉米多基因聚合育种的选择效率。


基于SRAP标记的甜瓜耐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耐盐程度甜瓜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为甜瓜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该试验以不同耐盐程度的27个甜瓜品种为材料,利用SRAP标记分析甜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3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4对扩增清楚且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共扩增出415个清晰的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41个,多态比率达58%。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588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47 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01 3,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01 0,表明供试甜瓜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显示:遗传相似系数在0.36~1.00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72时,可将27个甜瓜品种划分为4个类群,耐盐型甜瓜在其中3个类群有分布,中等耐盐型甜瓜在4大类群中均有分布,盐敏感型均集中在第Ⅰ类群,表明耐盐型和中等耐盐型甜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比盐敏感型种质丰富。遗传相似系数与UPGMA聚类结果的Cophentic矩阵相关系数为0.749,说明聚类分析结果较准确。研究认为,耐盐型甜瓜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要得到耐盐的杂种优势品种,需要融入更多遗传关系较远的新种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