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台湾蝴蝶兰的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概述
《西南园艺 》 2005
摘要:台湾糖业研究所在蝴蝶兰品种改良上,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积极收集种质资源,开展杂交育种,改良播种用的培养基,建立保存原种和批量生产分生苗的微体繁殖技术,引入其它有用基因的原生质体分离、融合和培养技术,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获得同源四倍体以供作杂交亲本,应用同工酶谱分析和DAF技术进行台湾糖业公司蝴蝶兰品种的保护工作,利用DAF技术筛选遗传标志,以RAPD分子标记探讨蝴蝶兰原生种的分类及其演化的亲缘关系,探讨蝴蝶兰花色遗传机制,进行分生苗株变异的研究以及建立蝴蝶兰转基因体系。


壳聚糖澄清杨梅果酒的影响因素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05
摘要:以壳聚糖作为杨梅发酵果酒的澄清剂,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析了pH、壳聚糖用量、含糖量、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澄清度、色度的影响,建立了置信水平>99%的y1(澄清度)、y2(色度)对x1,(pH)、x2 (壳聚糖用量)、x3(含糖量)、x4(温度)4个试验因子的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杨梅果酒澄清度的因素效应的主次顺序为:壳聚糖用量>pH>含糖量;影响杨梅果酒色度的因素效应的主次顺序为:含糖量>壳聚糖用量>pH;温度对其澄清度和色度的影响均不显著;pH值在3.5左右时有利于壳聚糖的澄清,壳聚糖适宜下胶量应以果酒达到稳定澄清时的最小剂量为佳。


广东黄皮蔗组织培养技术初探
《福建热作科技 》 2005
摘要:以广东黄皮蔗茎梢部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MS+2,4-D2.5mg/L对诱导愈伤组织效果较佳;MS+BA1.0mg/L+KT1.0mg/L+NAA0.3mg/L对分化绿苗及其增殖效果最好;选用1/2MS+IBA1.5mg/L+NAA1.5mg/L附加活性炭0.05%,对促根的效果最好;具有根系的完整植株的组培苗移到苗圃假植,待苗高18-20cm以上,分单株定植大田,成活率可达95%以上。


饲用鱼油脂肪酸营养成分分析
《台湾海峡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应用气相色谱对鱼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鱼油中主要脂肪酸含量SFA为C16∶0和C14∶0,MUFA为C16∶1和C18∶1,PUFA为EPA和DHA.②由于产地及加工工艺等原因,鱼油脂肪酸成分含量有较大的差异,但总体上EPA和DHA含量较高,在15.6%~28.3%之间,而C18∶2和C18∶3含量较低,只有0.4%~3.1%.③饲用鱼油的配制应针对不同鱼用饲料中必需脂肪酸的组成进行适当调制,以期达到理想的养殖效果.
关键词: 水产饲料 营养成分 气相色谱 鱼油 脂肪酸 EPA DHA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鱼油中维生素A、D和E
《福建农业学报 》 2005
摘要: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鱼油中维生素A、D和E,以保留时间和特征光谱图进行定性,以紫外最强吸收波长的色谱图的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为89.6%~95.0%,相对标准偏差为3.6%~5.1%,可适用于鱼油中维生素A、D和E的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 维生素 鱼油


论农村生态经济与山区小康建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摘要:农村生态经济怎样发展,山区小康建设如何振兴,这无疑是新的时代所赋予的新任务。实践业已证明,在面广人多且条件落后的山区农村发展生态经济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条可行且有效之路。从农村整体协调与生态经济发展、贯彻以人为本与山区小康建设、落实科技兴农与推广机制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福建北部山区的南平市开展联合攻关的进展,以及示范推广的成效,提出了山区生态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技术对策。


甘蓝中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去除方法的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水浸泡、洗洁精浸洗、臭氧处理等不同的方法处理甘蓝叶片,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甘蓝中高效氯氰菊酯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对甘蓝中农药残留都有不同程度的去除作用。用70℃水温浸泡10min,去除率达78.43%;用pH为9的水浸泡30min,去除率是37.82%;用含0.05%完美芦荟蔬果洁净剂的水浸泡60min,去除率为60.12%;用通臭氧30min的水浸泡30min,去除率达55.23%。组合处理(水温为25℃,pH为9,通臭氧时间为30min,浸泡30min)对高效氯氰菊酯残留的去除率达77.93%,且对蔬菜外观不造成影响,是一种有效可取的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去除方案。


获得基因侧翼序列位点信息的几种扩增方法
《福建农业学报 》 2005
摘要:侧翼序列是指染色体中特定位点两侧的DNA序列。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常常需要对已知位点的侧翼序列进行分析或克隆,以研究基因的遗传表达调控。该文对近年来发展的几种侧翼序列扩增技术进行简述。


不同灌水方式对春大豆籽粒产量的影响
《大豆通报 》 2005
摘要:对春大豆始花期到鼓粒期进行灌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灌水量和时期 ,对大豆籽粒产量有明显影响。如灌水仅1次 ,在大豆结荚鼓粒初期灌水 ,增产较明显 ,如灌水 2次 ,应在始花期和鼓粒初期各灌水 1次 ,可将大豆产量提高到最高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