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日粮中添加红豆杉叶对仙居鸡蛋黄卵磷脂、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红豆杉叶对仙居鸡蛋黄卵磷脂、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及红豆杉叶中紫杉醇在蛋清、蛋黄中沉积量的变化.[方法]选取140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仙居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其中饲喂基础饲粮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3%和4%的红豆杉叶,为2%、3%、4%组.试验开始时,每间隔10 d,每组每个重复随机各捡蛋2枚,用于检测蛋黄中卵磷脂和胆固醇含量及紫杉醇在蛋清、蛋黄中沉积量的检测,试验期90 d.[结果]4%组蛋黄中卵磷脂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组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3%、4%组蛋清、蛋黄中紫杉醇的沉积量差异显著(P<0.05),且4%组紫杉醇的沉积量显著高于2%组(P<0.05).[结论]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红豆杉叶可以提高蛋黄中卵磷脂的含量、同时降低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且紫杉醇能够沉积在蛋清、蛋黄中.

关键词: 红豆杉叶 紫杉醇 卵磷脂 胆固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黄鱼与大黄鱼及其杂交F_1(小黄鱼♀×大黄鱼♂)表型差异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小黄鱼、大黄鱼及其杂交子代(小黄鱼♀×大黄鱼♂)的生长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了3、4、6、8、11、15月龄的3种鱼的体质量,并对8月龄的3种鱼表型性状(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部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和体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4月龄之前,小黄鱼体质量高于大黄鱼和杂交子代,之后杂交子代体质量大于小黄鱼和大黄鱼,但是从11月龄开始,大黄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体质量高于杂交子代,因此,最终杂交子代体质量介于双亲之间,表现为中亲优势。对8月龄鱼形态性状的分析可知,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子代之间的表型性状差异显著(P<0.05),其中,杂交子代的体质量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双亲群体,表现出生长优势。对3种鱼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得知,杂交子代的形态性状总体上偏向于小黄鱼,表现出母本效应。聚类过程中,杂交子代首先与小黄鱼聚在一起,同样表现为母本偏向性。通过判别分析构建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公式,据此获得3种鱼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0.6%,其中大黄鱼判别准确率高达94.6%,而小黄鱼和杂交子代的判别准确率较为相近,分别为73.5%和74.6%,两者均低于大黄鱼,再次说明了杂交子代在形态性状方面具有母本倾向性。为小黄鱼、大黄鱼及杂交鱼的形态判别和亲缘关系鉴定以及杂交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黄鱼 大黄鱼 种间杂交 杂交种 形态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季豆丽芸2号生长动态及其养分吸收规律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四季豆品种丽芸2号的生长动态和养分吸收特征进行研究,以明确四季豆生长过程中养分的吸收规律,为科学合理的农田养分管理提供参考。田间试验于2016年在浙江省丽水市进行,四季豆生产中农艺管理措施与当地农民习惯一致。在四季豆苗期、伸蔓期、开花期、结荚期、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植株干物质质量和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钼、铜、硅等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季豆干物质累积量随着生长呈增加趋势,其中收获期经济产量干物质累积量最高,达到2 304.6 kg·hm~(-2)。四季豆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元素的需求为收获期>结荚期>伸蔓期>苗期和开花期。四季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比例为1.0∶0.4∶1.0,并分别将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约79.0%分配到经济产量中。根据四季豆产量、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估算出单产30 000 kg·hm~(-2)(丰产水平)四季豆的合理施肥量为N 155~181 kg·hm~(-2)、P_2O_5 82~103 kg·hm~(-2),K_2O 136~156 kg·hm~(-2)。该研究可以为四季豆生产中养分管理提供参考,同时减轻因肥料过量施用而导致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 四季豆 生长动态 营养吸收 产量 干物质累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糖渍液加工枇杷膏的工艺条件与品质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枇杷果脯加工副产物——枇杷糖渍液的高效利用,以枇杷糖渍液为原料制备枇杷膏,研究糖渍过程中食盐添加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对糖渍液和成品枇杷膏中功能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感官品质等的影响,确定枇杷糖渍过程的食盐添加量和枇杷膏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表明:适量添加食盐有助于提高枇杷糖渍液得率、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自由基清除能力;枇杷膏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自由基清除能力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但60和70~OBrix枇杷膏的上述性状无显著性差异。结合成品感官品质评价结果,建议枇杷糖渍过程中的食用盐添加量为1%,枇杷膏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0~OBrix。

关键词: 枇杷膏 糖渍 食盐 总酚 总黄酮 自由基清除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螟赤眼蜂诱导滞育条件的优化

环境昆虫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滞育技术是延长赤眼蜂货架期的可行性措施之一。为实现工厂化生产稻螟赤眼蜂滞育蜂,本研究以在3种光周期(16 L∶8 D、12 L∶12 D和8 L∶16 D)下繁育的稻螟赤眼蜂种群为材料,考察了诱导始期(寄生后发育12 h、24 h、36 h、48 h、60 h和72 h)、诱导温度(10℃和13℃)和诱导历期(14 d、21 d、28 d和35 d)对稻螟赤眼蜂滞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光照下繁育的种群更容易进入滞育状态;寄生后发育24 h和12 h为最敏感的诱导始期,随着诱导始期虫龄的增长,滞育效果也随之下降;诱导温度对滞育也有显著影响,其中8 L∶16 D的种群在13℃下诱导的滞育率要显著高于10℃,但其他两个种群在10℃下诱导的滞育率要显著高于13℃;诱导历期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稻螟赤眼蜂的滞育率。供试稻螟赤眼蜂种群的较适宜滞育条件为8 L∶16 D下繁育的赤眼蜂种群寄生后发育12 h于13℃下诱导滞育28 d或35 d,以及寄生后发育24 h于10℃或13℃下诱导滞育35 d,滞育率可超过95%。

关键词: 赤眼蜂 滞育 光周期 诱导始期 诱导历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顺反式肉桂醛对肉源隆德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和致腐性的抑制作用

微生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比较反式和顺式肉桂醛对肉源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和致腐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平板计数测定两种肉桂醛对隆德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晶紫法、珠涡流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福林法等检测亚抑菌浓度肉桂醛处理下隆德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和胞外酶活性变化。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肉桂醛对隆德假单胞菌粘附lapA、鞭毛fliC、蛋白酶aprX和脂肪酶lip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反式和顺式肉桂醛对隆德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200μg/mL和225μg/mL,1/8 MIC、1/4MIC、1/2MIC亚抑菌浓度肉桂醛显著降低隆德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结晶紫和粘附性,其中1/2MIC反式和顺式肉桂醛处理下被膜分别减少60.27%和52.05%,菌体粘附降低56.35%和61.10%。亚抑菌浓度肉桂醛显著减少被膜厚度,反式肉桂醛还能显著杀灭被膜菌。且肉桂醛能显著抑制菌体的泳动性,反式肉桂醛对生物被膜和泳动性的抑制效果更强。肉桂醛还能抑制隆德假单胞菌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其中1/2MIC反式和顺式肉桂醛处理下菌体蛋白酶分别减少61.90%和76.19%,脂肪酶降低40.17%和47.01%。且发现肉桂醛显著降低lapA、fliC、aprX和lip表达量,其中1/2MIC反式和顺式肉桂醛分别降低4个基因表达量至对照组的0.05–0.16和0.02–0.12倍。【结论】两种亚抑菌浓度肉桂醛异构体显著抑制隆德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和致腐性,其中反式肉桂醛对生物被膜抑制较强,而顺式肉桂醛更有效地降低致腐酶活性,其与肉桂醛下调相应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关键词: 隆德假单胞菌 肉桂醛 生物被膜 致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猪嗜血杆菌comC基因遗传进化及其与菌株血清型和潜在毒力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分类与其临床致病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对2009—2017年分离的148个菌株进行comC基因测序以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探讨部分潜在毒力基因、血清型以及临床致病力等与基于comC基因的菌株遗传进化的相关性。基于comC基因的进化树分析显示,副猪嗜血杆菌形成2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在分支Ⅰ中又形成2个亚群Ⅰ-A和Ⅰ-B。4个潜在毒力基因在comC进化树各分支中的分布模式具有明显差异,Ⅰ-A分支中hsdS、hsdR及ompP2基因检出频率较高,而fhuA基因检出频率较低;Ⅰ-B分支中fhuA及ompP2检出频率较高,而hsdS、hsdR检出频率较低;分支Ⅱ中只有ompP2检出频率较高,fhuA、hsdS和hsdR的检出频率都较低。血清型分布在各分支中也有明显差别,血清4,5,12,13,14型主要分布于分支Ⅰ中;而血清1,2,7型主要分布于分支Ⅱ中。系统感染分离菌株在3个分支中分布较均匀,但93.8%的心包液分离菌株位于分支Ⅰ中,且主要位于Ⅰ-A分支。因此,comC进化树各分支中潜在毒力基因和血清型的分布有明显差异,表明基于comC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对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具有良好的区分效果,但系统感染分离株与基于comC基因的遗传进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为探索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类方法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提供新的信息。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comC基因 遗传进化 血清型 毒力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垫料的猪粪异位发酵床微生物群落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秸秆垫料对生猪异位发酵床发酵过程的影响,明确不同垫料的微生物群落演替,分别以油菜秸秆+木屑+砻糠为Y组、水稻秸秆+木屑+砻糠为S组及木屑+砻糠为CK组,以对不同垫料组合进行异位发酵床试验,收集不同发酵阶段的垫料样品,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CK组的微生物多样性要明显低于S组和Y组。发酵进程中不同垫料的微生物演替趋势相似,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都呈下降趋势,但CK组降低了75%,S组和Y组则分别降低了38.0%和23.2%。不同处理发酵床嗜温期主要微生物有芽孢杆菌属、乳杆菌属、鞘铵醇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但微生物的丰度存在差异。同时,功能基因预测显示脂类、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拷贝数Y组最高。不同处理在发酵进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相似,但Y组垫料的升温速率更快且整体温度更高,同时可溶性氮的含量更高。研究表明,秸秆垫料组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都要高于对照组,同时油菜秸秆组的微生物有机质相关代谢更加活跃,更有利于发酵床的高温运行和有机肥形成。

关键词: 异位发酵床 秸秆垫料 微生物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奶粉中多氯联苯和邻苯二甲酸酯

质谱学报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净化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奶粉中15种多氯联苯(PCBs)和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通过对提取条件、净化方法、仪器条件等进行优化,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由程序升温气化进样口不分流进样,选择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表明:PCBs和PAEs分别在5~1 000μg/L和3~1 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2 2;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5~3.0μg/kg和0.3~1.0μg/kg,定量限分别为1.5~8.0μg/kg和1.0~3.0μg/kg;实际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2.4%~94.8%和82.4%~107.1%,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9.1%(n=6)。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以实现对样品的同时净化和提取,能够满足实验室样品中多氯联苯和邻苯二甲酸酯的日常检测要求。

关键词: 奶粉 多氯联苯(PCBs) 邻苯二甲酸酯(PAEs) 固相萃取净化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定鸭卵抑制剂基因(OIH)和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基因(GnIH)多态性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定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a)是我国优良蛋鸭品种,具有产蛋多、抗逆强等诸多优点,是蛋鸭新品种(配套系)选育的优秀素材。本研究以487只金定鸭为研究对象,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卵抑制剂基因(ovoinhibitor, OIH)和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基因(gonadotropin-inhibitor hormone, GnIH)进行SNP检测及遗传学分析,并与金定鸭开产日龄、300日龄和500日龄产蛋量进行多态性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金定鸭OIH基因外显子存在7个多态位点,GnIH基因外显子存在4个多态位点;所有位点均产生3种基因型,其中7个位点为错义突变。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上述11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中8个位点为中度多态(0.50>PIC>0.25),3个位点为低度多态(PIC<0.25)。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G2344A与T2363C、C2385T与C5749T位点为完全连锁不平衡,G1946A、T1949C、T2218C位点为两两完全连锁不平衡。关联分析结果显示,OIH基因C469T位点与金定鸭开产日龄和300日龄产蛋量显著相关(P<0.05),且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OIH基因A517G、C2385T、C5749T、G5801A位点对金定鸭开产日龄有显著影响(P<0.05);GnIH基因C2089T位点与金定鸭500日龄产蛋量显著相关(P<0.05)。本研究筛选出对金定鸭产蛋性能有遗传效应的SNPs,可为产蛋性能候选基因的确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金定鸭 卵抑制剂基因(OIH) 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基因(GnIH) SNP 产蛋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