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SSR标记的宁夏水稻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59份宁夏水稻种质,利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82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相似性分析。共检测到339个等位基因,品种间不同位点等位基因数目2~19个,平均4.13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0333~0.9164,平均为0.4394。按种质释放或审定年代,将其中的55份水稻分为3个群体,随着年代的增加,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呈增大趋势,且3个群体间等位基因数和多样性指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UPGMA聚类分析表明,参试59份水稻种质在遗传相似系数0.78水平上聚为5大类,其中第Ⅰ类为1份香稻种质;第Ⅱ、Ⅳ类均为3份种质;第Ⅲ类有5份种质,与吉林水稻相似;绝大多数品种被聚为第Ⅴ类,占参试材料数的79.7%。对比宁夏水稻选育品种系谱,大多数种质具有宁夏骨干亲本红旗12号、京引39号、东方红2号、京引59号等的血缘,种质间亲缘关系较近。虽然近年来宁夏水稻的遗传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但遗传基础狭窄,参试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0以上,最高达0.97。应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和创新亲本材料,拓宽宁夏水稻的遗传基础。
宁夏环香山地区压砂地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功能多样性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压砂地不同利用年限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压砂地不同利用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总菌数整体上明显低于农田对照,且随着压砂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总菌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压砂利用1~3a,5~10a,10~15a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压砂第1a对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影响很大,能明显提高微生物对C源的利用能力。压砂1a后,随着压砂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功能明显下降,且不同压砂年限间的微生物功能差异不显著,说明农田压砂初期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及增温效果,使得土壤微生物物功能和利用强度增加,随着压砂地利用年限的增加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增大,而土壤中养分得不到补充,使得压砂地土壤微生物环境逐步恶化。


引、扬黄灌区玉米高产田(≥15000kg/hm~2)特征分析与实现途径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宁夏引、扬黄灌区2007~2011年间出现的27块玉米高产田(≥15 000kg/hm2)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宁夏引、扬黄灌区玉米高产田平均产量16 692kg/hm2,收获穗数89 331穗/hm2,穗粒数568.2粒,千粒重350.6g,平均单穗粒重193.4g。高产田在宁夏引、扬黄灌区均有分布,但大面积生产主要集中在引黄灌区周边地区及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新灌区,这些地区光热资源更为丰富,单种玉米集中连片,土壤以沙壤土较多,以耐密型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决定产量的优先序为区域光热资源、灌溉条件、地理条件与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品种、播种质量与田间管理等;增加种植密度是实现15 000kg/hm2高产的有效途径,但要加强肥水调控,合理栽培管理,优化群体结构,提高单穗粒重。
关键词: 宁夏引、扬黄灌区 玉米 高产田 产量结构 关键技术


不同施氮量对黄河上游地区设施芹菜产量及土壤中NO_3~--N残留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宁夏灌区设施蔬菜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造成土壤含盐量过高,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进行土壤-芹菜系统的氮素单因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0~30kg/667m2)增施氮肥,芹菜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芹菜产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施氮水平高于30kg/667m2,维生素C含量会逐渐降低,产量也下降;施氮量为30kg/667m2时,芹菜维生素C含量、产量及植株氮素表观利用率均为最高;土壤硝态氮含量,一方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同一土层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黄河上游地区设施芹菜氮素的优化目标供应值为30kg/667m2。
关键词: 施氮量 设施芹菜 NO3--N残留 氮肥表观利用率 生态效益


基于SSR标记的云南地方稻种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20对SSR引物对原产于云南的16份地方稻种和2份选育品种进行单个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7.5%的地方品种群体内SSR多态性高于选育品种,而12.5%的地方品种群体内SSR标记多态性与选育品种相近。81.2%的地方稻种群体内的等位基因数(Na)和Nei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He)高于选育品种,而18.8%的地方品种群体内Na和He与选育品种相同或略小。水稻地方稻种群体内He的差异较大,其变异范围为0.0146~0.5117,其中,黄板所-1(1980年收集)、黄板所-2(2007年收集)、麻线谷-1(1980年收集)、麻线谷-2(2007年收集)的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高,分别为0.2327、0.4214、0.5117和0.4489。87.5%地方品种的杂合度(Ho)明显高于选育品种;地方品种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很大,其中1/4的遗传差异来源于地方稻种群体内,差异极显著。RM333、RM257和RM180在供试云南地方稻种群体内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百分率均较高,适用于云南地方稻种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检测。
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10年,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专家在全国不同区域开展了玉米高产潜力探索及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工作。本文对经过严格测产且产量达到和超过15000kghm-2的159个地块的地理分布、产量构成因素及关键技术分析表明:(1)大多数高产田分布在较高纬度(40°~43°N)、较高海拔(1000~1500m)地区,这些地区具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利于高产的自然因素,选择这样的区域是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因素;(2)平均单产16692kghm-2,88950穗hm-2、每穗541粒,千粒重360.0g,穗粒重191.8g;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和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3)高产关键技术主要是,采用耐密型高产稳产品种,合理提高密度,充足的水肥供给,科学管理和地膜覆盖等。


脱硫废弃物对碱胁迫下水稻叶片钙分布、Ca~(2+)-ATPase活性及抗氧化特征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脱硫废弃物提高水稻抗盐碱的作用机制,采用盆栽法,研究脱硫废弃物对碱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总钙含量、Ca2+分布、细胞膜Ca2+-ATPase活性及活性氧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处理的细胞中钙颗粒零星分布于细胞壁和叶绿体中,添加脱硫废弃物和CaSO4处理的细胞质膜、细胞间隙、细胞壁和液泡中有大量的钙颗粒分布;随着脱硫废弃物和CaSO4添加量的增加,叶片总钙含量增加,质膜和液泡膜Ca2+-ATPase活性呈上升趋势,质膜透性、MDA含量和活性氧O2·-产生速率呈下降趋势,SOD、POD等保护酶活性升高.添加脱硫废弃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碱胁迫对水稻造成的细胞伤害,起主要作用的物质可能是其主要成分CaSO4.


梭梭ARF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作用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s,ARFs)属小G蛋白超级家族中的Arf亚族,是真核细胞囊泡运输通道的关键组成成分,参与细胞运输和信号传导。本试验采用RT-PCR、RACE等方法从超旱生、耐盐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中扩增出ADP-ribosylation factor(ARF1)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HaARF1),其开放阅读框为546bp,推测氨基酸序列全长为181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典型的小GTP结合蛋白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同源对比相似度达99%以上,表明ARF1基因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
关键词: 梭梭 ADP-核糖基化作用因子 小G蛋白 序列分析


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无机阴阳离子含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土壤中无机阴、阳离子的方法。IonPac AS11-HC分析柱及淋洗液30mmol.L-1氢氧化钾溶液用于6种阴离子(F-、Cl-、NO2-、NO3-、SO42-、PO43-)的分离;IonPac CS12A分析柱及淋洗液20mmol.L-1甲烷磺酸溶液用于4种阳离子(Na+、K+、Mg2+、Ca2+)的分离。测定中采用抑制电导检测器。10种离子的质量浓度均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F-、Cl-、NO2-、NO3-、SO42-等6种阴离子的检出限(3S/N)分别为5.0,5.0,6.1,6.8,5.8,10.0μg.L-1,Na+、K+、Mg2+、Ca2+等4种阳离子的检出限(3S/N)分别为6.2,5.1,10.0,10.0μg.L-1。方法用于土壤中无机离子的测定,阴、阳离子的回收率在95.6%~103%之间。


22份枸杞属种质的RAPD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2份枸杞属种质材料进行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2个引物在22份种质中共扩增出了204条带,其中162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的比例为79.41%。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PD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枸杞属形态分类基本相似,能将种间亲缘关系划分出,但是对变种与种间关系的区分不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