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畜禽废弃物高温好氧堆腐过程中气体产生与变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通气方法对3种禽畜废弃物进行了高温好氧堆腐发酵试验,堆腐物内部温度维持在70℃左右,对发酵过程中O2、CO2、NH3、CH4、H2S的逐日变化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O2、NH3的产生量与堆腐材料的C/N有关。对于发酵中产生恶臭的NH3,猪粪发酵中最高值比试验开始时增加了350倍,鸡粪增加了120倍,而乳牛粪只增加了23倍,其最高值远低于猪粪和鸡粪。猪、鸡粪发酵过程中有CH4、H2S产生,乳牛粪中未被检出。易分解有机物含量高、C/N低的堆腐材料,在充气、高温条件下,2~3d可达到腐解高峰,1周左右气体产生趋于平稳下降,完成1次发酵。


在杏仁油提取中影响酶解反应的因素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中性蛋白酶对杏仁进行水解提取杏仁油脂,考察了酶解时pH、温度、反应时间以及酶用量和终止酶解反应的pH五个因素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酶用量为2000IU/g杏仁时,酶解pH7.5度60℃,反应时间,温1.0h是最佳酶解反应条件,然后以pH4.5终止酶解反应,油脂提取率达88.71%。


一组复合菌发酵秸秆的理化效应及饲喂效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人工培养及动物饲喂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粉经复合菌发酵后的变化及对鸡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经一组复合微生物发酵后,电镜显示秸秆细胞壁结构受到破坏,原来致密、有序的组织结构被打乱,形成了大量的空洞。秸秆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下降了26.36%,43.30%和26.96%,粗蛋白提高了60.41%。动物饲喂实验表明,可以替代10%的原混合饲料,说明农作物秸秆经复合微生物发酵后,秸秆中与木质素交连在一起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游离出来,增加了细胞壁及胞内容物与微生物酶的接触机会,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生物降解效率,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有利于动物的消化吸收。
不同通气方式对畜禽废弃物快速高温堆腐效果影响的比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3种畜禽废弃物分别在高温好气堆腐过程中,进行了完全强制通气、半循环强制通气和不强制通气仅翻倒搅拌的3种不同通气方式对堆腐效果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强制通气方式的堆腐效果稍好于半循环强制通气方式,翻倒搅拌方式的效果最差。两种强制通气方式7d中,堆腐物的含碳、含氮等易分解有机物质可快速分解,含量变化趋于平缓,完成一次堆腐发酵过程。翻倒搅拌方式的堆腐进程明显缓慢。加快堆腐进程,适量的强制通气是必要的。由于两种强制通气的效果无明显差别,所以将堆腐产生的臭气适量循环,减少排放量,可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抗除草剂基因在黄瓜杂种纯度快速鉴定上的应用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抗除草剂转基因T0植株经除草剂抗性筛选,连续2代自交获得T1和T2种子;分别对T1植株进行bar基因PCR检测和T2植株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bar基因已整合到黄瓜染色体上;以非转基因黄瓜为对照,摸索出田间抗性鉴定和室内种子抗性鉴定的除草剂临界浓度;从田间和室内筛选除草剂抗性纯合性转基因株系3个;以表现较好的2个抗性纯合转基因株系为父本,与非转基因母本杂交,获得F1种子,并在室内进行了杂交种纯度鉴定,鉴定效率达100%。建立了一套在种子发芽阶段或2片真叶期进行黄瓜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新技术。
关键词: bar基因 转基因 黄瓜 杂交种子 纯度检测 纯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