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北太平洋鱿鱼低温贮藏中的品质变化与货架期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感官、色差、质构、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微生物为指标,研究了北太平洋鱿鱼在0(冰藏)、5、10、15℃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和货架期,并探讨了各指标的一致性程度。结果表明,在0、5、10、15℃贮藏过程中,北太平洋鱿鱼的高品质期终点分别为360、239、96、47 h,货架期终点分别为525、286、147、86 h;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a*值无显著差异(p>0.05),L*值、b*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剪切力与咀嚼性均先增加后降低。各温度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TVB-N均值分别为(17.15±0.31)、(30.06±0.92)mg/100g,菌落总数(TVC)分别为(5.89±0.40)、(8.33±0.30)lg(CFU/g),嗜冷菌数分别为(5.61±0.5)、(8.36±0.23)lg(CFU/g),假单胞菌数分别为(5.23±1)、(7.58±0.57)lg(CFU/g);相关性分析表明,TVB-N、TVC、嗜冷菌数和假单胞菌数作为北太平洋鱿鱼低温贮藏中的品质变化指标与感官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r>0.9)。

关键词: 鱿鱼 低温贮藏 品质变化 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入海泥沙年际通量对莱州湾渔业资源结构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9年8月—2013年8月莱州湾海域渔业拖网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渔业种群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和资源量的年际变动,以了解黄河入海泥沙通量对莱州湾渔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莱州湾渔业资源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以鱼类为主,甲壳类次之,头足类最少;鱼类中以中上层鱼类为主,网获量明显多于底层鱼类,但2011年8月底层鱼类稍多于中上层鱼类;(2)莱州湾渔业资源各年份的优势种有所变动,中上层鱼类和底层鱼类的优势种变动较大,甲壳类优势种变动较少,鱼类优势种组成存在年际更替现象,主要由经济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向经济价值低、个体小的种类演替。主要优势种集中于斑、矛尾虎鱼、口虾蛄、小带鱼和日本枪乌贼等种类。2010年斑大量暴发,为唯一优势种;(3)2009—2013年黄河入海泥沙年际通量与鱼类种数、底层鱼类数和渔业资源数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底层鱼类生物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黄河入海泥沙年际通量的变动对莱州湾渔业资源量和资源结构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 黄河口 入海泥沙通量 莱州湾 渔业资源 优势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太平洋柔鱼渔场资源与海洋环境关系的季节性变化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摘要:利用我国2002—2012年5—11月北太平洋鱿钓渔业的生产资料,结合同期卫星遥感反演技术获取的海表温度(SST)、海水叶绿素(Chl-a)、海流等数据,运用产量重心法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了北太平洋公海柔鱼渔场渔获量变化与海洋环境关系的季节性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北太平洋柔鱼5—6月渔场重心位于中、东部渔场,在168°~171°E、38°~39°N的范围;7—11月集中在西部渔场,重心位于150°~160°E、40°~44°N的范围,渔场重心伴随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通过GAM模型综合分析发现整个渔汛期的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最适SST范围为14~19℃;最适Chl-a范围为0.22~0.55 mg·m-3;集中的经度范围为154°~157°E;集中出现的纬度范围为41°~44°N。柔鱼活动呈现每年北上索饵洄游和南下活动产卵洄游,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尤其是SST相关性最好,从5月到9月SST与渔场重心的关系在北上时呈正相关,从9月到11月南下时为负相关,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另外海流对渔场的影响甚为重要,高产渔场一般位于黑潮、亲潮交汇区域的黑潮前锋、亲潮向背一侧附近,随着暖、寒流的此消彼长而变化。

关键词: 柔鱼渔场 北太平洋 海洋环境 海表温度 GAM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哲罗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Ⅱ,IGF-Ⅱ)在哲罗鲑Hucho taimen生长繁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根据Gen Bank收录的大西洋鲑IGF-Ⅱ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NCBI登录号:NM_001123647)设计用于哲罗鲑IGF-Ⅱ开放阅读框扩增的引物,以哲罗鲑肝脏总RNA反转录成的c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克隆获得哲罗鲑IGF-Ⅱ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哲罗鲑IGF-Ⅱ基因的长度为645 bp,编码含有21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554,等电点为9.92;哲罗鲑IGF-Ⅱ前肽由信号肽、B、C、A、D、E肽6部分构成;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哲罗鲑IGF-Ⅱ与鲑科鱼类IGF-Ⅱ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聚为一支,其中与大西洋鲑的IGF-Ⅱ同源性最高(98.6%),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有着高度保守的进化特性;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龄哲罗鲑IGF-Ⅱ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心脏、鳃、脾、后肠、头肾、胃中的表达量次之,而在前肠和脑中的表达量最低。

关键词: 哲罗鲑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基因表达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A条形码在鲱形目鱼类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特异性扩增获得中国近海鲱形目(Clupeiformes)2科6属7种的4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结合从Gen Bank筛选出的4科40属83种的COI基因序列225条,对鲱形目鱼类的COI条形码基因特征、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及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索了DNA条形码技术在辅助鱼类物种鉴定和分类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4科41属90种273条COI基因序列的平均碱基组成为T:28.3%、C:28.3%、A:24.2%、G:19.2%,碱基组成表现出明显偏倚性。鲱形目鱼类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31,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距离为种内距离的41倍;系统学分析结果显示,97.8%的鱼类在系统进化树上均为单系。可见,鲱形目鱼类DNA条形码符合物种鉴定的要求,且基于COI基因所建的NJ树对物种分类具有较为准确的辨识力。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不仅能够解决低阶分类单元的系统进化关系,对于高阶分类单元的系统分析研究结果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鲱形目 COI基因 DNA条形码 遗传距离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池塘生态养殖设施构建技术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摘要:针对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构建了一种组合式的池塘生态养殖设施,兼备了人工湿地和底质改良机两种净化功能。结果表明:利用生态养殖系统的池塘,在一个养殖周期内,水质状态有显著的改善,总氮、总磷、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质量浓度比普通养殖池塘平均降低了23%、13.0%、34%和36%,养殖产量提高了14%。

关键词: 池塘生态 养殖设施 水生植物 生物填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彭泽鲫F_1和F_2代雌、雄鱼激素含量及芳香化酶活力差异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实验室和池塘养殖F1代,高、低密度实验室养殖F2代雌、雄鱼在激素含量和芳香化酶活力上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激素含量和芳香化酶活力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实验室养殖F1代雌鱼全鱼组织雌二醇(E2)含量极显著高于雄鱼(P<0.01)。池塘养殖F1代雌鱼脑中E2和睾酮(T)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雄鱼,且卵巢中的芳香化酶活力极显著低于雄鱼(P<0.01)。低密度养殖组F2代中卵巢T含量极显著低于高密度养殖组精巢中的含量(P<0.01)。低密度养殖组F2代雌鱼脑、卵巢中的E2含量分别极显著高于高密度养殖组F2代雄鱼脑、精巢中的含量(P<0.01)。F2代雌鱼脑中的芳香化酶活力极显著低于雄鱼中的,但卵巢中的芳香化酶活力极显著高于精巢中的(P<0.01)。[结论]实验室和池塘养殖F1代,高、低密度实验室养殖F2代雌、雄鱼激素含量和芳香化酶活力存在差异。

关键词: 雌核发育 彭泽鲫 睾酮 雌二醇 芳香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绿江与图们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3年5—6月对鸭绿江和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流域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03种,分属于14目44科,其中以水生昆虫种类最多,功能摄食类群以刮食者占优,共计45种,另外,还包括撕食者4种,收集者18种,捕食者36种;鸭绿江大型底栖动物79种,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61种,2个水域共有种37种(隶属于14目22科);鸭绿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密度为93.72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27.05 g/m2,而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密度为7.78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19 g/m2;从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析,鸭绿江均高于图们江,且均以水生昆虫最高,其中,鸭绿江扁形动物平均密度最低,图们江甲壳类平均密度最低;鸭绿江和图们江共有重要种为灰纹石蛾Hydropsyche ulmeri和钩虾Gammarus sp.2种;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鸭绿江高于图们江,K-优势度曲线与多样性分析结果相吻合。研究表明,采用BI生物指数对鸭绿江和图们江水质进行评价,鸭绿江75%断面和图们江50%断面处于清洁以上水平,总体来看,鸭绿江和图们江多数断面水质较清洁。

关键词: 鸭绿江 图们江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生物学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宝应县、句容市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对比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江苏省宝应县湖西岛有机农场有限公司、句容市戴庄村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个案,对其近年来发展有机农业的生产实践、运作机制进行剖析,比较了两地有机农业发展的异同点,并对两地有机农业的经营组织模式进行SWOT分析,探索了两地有机农业的推广价值,并针对两地发展有机农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包括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宽有机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有机农业的宣传培训力度,总结出区域有机农业发展的一般路线图。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发展模式 SWOT分析 江苏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并[a]芘暴露对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组织毒理学指标的影响1

动物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对苯并[a]芘(Ba P)富集(15 d)、释放(15 d)过程中其鳃和肝胰腺组织的4种毒理学指标的响应。4种毒理学指标分别为7-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LPO)。设置了0.05μg/L和0.45μg/L两个实验组以及海水和丙酮对照组。结果显示,在富集阶段,与海水对照组相比,第1天时0.05μg/L和0.45μg/L实验组鳃、肝胰腺组织的各毒理指标均显著受到诱导(P<0.05),诱导程度随Ba P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后鳃、肝胰腺组织的EROD、GST活性以及鳃组织的SOD活性达到峰值后下降,肝胰腺组织的SOD活性以及鳃、肝胰腺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则持续增加。鳃组织的EROD、GST、SOD活性到达峰值时间早于肝胰腺组织,其活性以及MDA含量也低于肝胰腺组织。在释放阶段,0.45μg/L实验组鳃组织的SOD活性,0.05μg/L和0.45μg/L两个实验组肝胰腺组织的SOD活性均依然显著高于同期海水对照组水平(P<0.05),其余各浓度实验组鳃、肝胰腺组织均能恢复到同期海水对照组水平(P>0.05)。实验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的鳃组织对于Ba P暴露响应时间比肝胰腺组织更早,但均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苯并[a]芘 肝胰腺 毒理学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