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酯酶同工酶电泳鉴定天优122、培杂双七种子纯度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水稻秧苗针叶期的酶粗提液进行酯酶同工酶(EST)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天优122不但具备父母本互补酶带EST3、Est4,同时也具备父本酶带Est7及母本酶带Est11、Est12,F1与双亲的酯酶酶带强弱有差异;而培杂双七不但具备父母本互补酶带Est3、Est4,同时也具备父本酶带Est8、Est9、Est10、Est11和Est12,F1与双亲的酯酶酶带强弱也有差异,说明利用酯酶同工酶鉴定杂交稻品种天优122、培杂双七的种子纯度是可行的。
关键词: 酯酶同工酶 杂交稻 天优122 培杂双七 种子纯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广东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粤甜9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优质高产超甜玉米单交种粤甜3号作母本,以自育的优质迟熟材料YT034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三交种。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综合抗性较好等优点,2003~2004年参加国家东南区鲜食甜玉米区试,每667 m2产量860.90 kg,比对照种增产10.7%,品质综合评分达88.1分,主要表现感官品质好、色泽一致、甜度高、气味和柔韧性好、风味好、皮薄。各地生产示范结果表明,粤甜9号一般每667 m2鲜苞产量900~1 000 kg,高产田块达1 200 kg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选35”和“七丝占”重组自交系群体抗稻瘟病QTL的初步定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
摘要:以中国华南地区曾普遍使用的抗瘟性水稻材料外选35和广东最早的优质食味好的品种七丝占为亲本材料,建立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暨农业部水稻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分离的广东稻区稻瘟菌ZC-13和ZC-15两个小种进行单小种接种鉴定抗瘟性,利用QTLmapper2.0进行抗瘟性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个QTL,均位于第12号染色体的RM117-RM179区间。对由外选35育成的7个抗性品种进行检测分析,所选的品种该区段均来源于外选35,初步验证该区段可能含抗稻瘟病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胱胺盐酸盐和LHRH-A对黄鳍鲷IGF-Ⅰ基因表达和生长的影响
《动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黄鳍鲷 (Sparuslatus)为研究对象 ,利用GeneRaceTM 技术 ,从其肝组织中克隆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IGF Ⅰ )cDNA ,并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研究了半胱胺盐酸盐 (Cysteaminehydrochloride)和LHRH A对其肝组织IGF Ⅰ基因表达的影响。黄鳍鲷IGF ⅠcDNA全长为 84 0bp ,编码 185aa多肽 ;序列分析表明 ,黄鳍鲷IGF 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金鱼的同源性为 75 8% ,与牙鲆的同源性为 86 5 % ,与同属鲷科的黑鲷同源性高达 10 0 % ,证明鱼类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是非常保守的 ,E区域分析结果表明黄鳍鲷IGF Ⅰ属Ea 4型。在饲料中投喂CSH、LHRH A等添加剂 ,实验组黄鳍鲷鱼种的相对生长率、垂体GH含量、肝脏IGF Ⅰ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 :CSH、LHRH A能促进黄鳍鲷生长激素的合成和IGF Ⅰ基因的表达 ,从而促进鱼种的生长
关键词: 黄鳍鲷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 半胱胺盐酸盐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生长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双季超级稻产量构成模式探讨
《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 0 1年晚季和2 0 0 2年早季在广州对6个超级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2 0 0 1- 2 0 0 3年对5个超级稻品种在广东省东、中、西部不同生态区早季或晚季进行生产试验;通过分析考察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提出华南双季超级稻“优质大穗”和“优质穗粒兼顾”两种产量构成模式共4种类型。(1)早季基本型———有效穗2 70 . 0万穗·hm-2 ,每穗实粒170 .0~180 .0粒,千粒重2 4 .0~2 5 .0g ,单穗重4 . 0~4 .5g ,产量潜力12 . 0t·hm-2 ;(2 )晚季基本型———有效穗30 0 . 0万穗·hm-2 ,每穗实粒16 0 0粒,千粒重2 5 . 0g ,单穗重4 . 0g ,产量潜力12 .0t·hm-2 ;(3)早季中熟型———有效穗330 . 0万穗·hm-2 ,每穗实粒14 0 . 0~15 0 . 0粒,千粒重2 4. 0g ,单穗重3 5g,产量潜力11 .9t·hm-2 ;(4)晚季早熟型———有效穗370 . 0万穗·hm-2 ,每穗实粒12 5. 0粒,千粒重2 4 . 0g ,单穗重3 .0g ,产量潜力11. 1t·hm-2 。并根据不同类型品种的特点分别提出了育种上的主攻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SSR和ISSR标记分析栽培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05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24对SSR引物和36个ISSR引物,分析33份来源于亚洲10个国家的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别获得93条和181条多态性片段,每个SSR座位可检测3~8个等位基因,平均为4.23个;每个ISSR引物可检测3~8个多态性位点,平均为5.03个。根据SSR和ISSR标记计算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在0.294~0.884之间和0.595~0.867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利用两种标记所得的聚类结果基本上一致,与品种所处的3种气候类型变化基本相符。进一步证实SSR和ISSR标记是研究水稻种质资源分类有效的工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