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鲤EST标记与耐低温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定位
《动物学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GLM模型对12个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标记的基因型与鲤耐低温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然后使用OneMap软件将这些EST标记进行连锁定位研究,并通过Blast x搜索引擎对这些候选EST进行注释。结果显示,EST标记CC009(P<0.05)和CC115(P<0.01)与鲤鱼耐低温性状显著相关;12个EST标记中有8个标记分别连锁定位到6个连锁群中,其中与耐低温相关的CC009和CC115分别定位到鲤连锁图谱的第38号连锁群和第2号连锁群;蛋白质数据库同源性比对发现,CC009与斑马鱼(Danio rerio)尿嘧啶激酶1(uridine-cytidine kinaseI)的同源性高达94%;而CC115为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marinus str)的假定糖基转移酶(putative glycosyl transferase)的同源性为5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雌核发育牙鲆家系的生长比较和形态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跟踪测定9个雌核发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家系后裔150、240、360 d时的生长资料,对体重、体长、绝对增重率、绝对增长率和体型指数(头长/体长、尾柄长/尾柄高)进行方差分析,对体重和体型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了体重-体长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家系C11847的体重、体长及头长/体长与尾柄长/尾柄高指标在各阶段均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可作为重点家系加强选育。不同生长阶段绝对增重率和绝对增长率最优家系不一致,且家系间的生长差异主要发生在240 d前。各日龄体型指数均与体重呈极显著负表型相关(P<0.01)。不同日龄体型指数间差异显著(P<0.05)。雌核发育牙鲆的体重与体长之间呈曲线相关关系,且该关系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室内受控条件下黄海鳀鱼的生殖生态学特征
《渔业科学进展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群体培养条件下探讨了黄海鳀鱼Engraulis japanicus的生殖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当年生鳀鱼在次年6月下旬发育至性成熟。卵巢发育程度与对应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指数函数予以描述;同一时间内不同体长鳀鱼的卵巢发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鳀鱼卵巢内的卵细胞有着显著同步、批次发育现象;对受精卵胚体发育的连续观察进一步证明,鳀鱼卵巢内卵细胞的发育是序列式的,且每一个发育阶段卵细胞是以同步的、成批的方式排出体外的。鳀鱼产卵活动受光周期控制,主要是在日落后2~3h开始,持续时间约3h。如以初次发育成熟卵巢内能够予以计数的卵细胞计,其个体平均批生殖力为(11.3±5.9)×103粒/ind.,且个体批生殖力与体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除排卵前期,90%以上的鳀鱼卵存在卵裂现象,但其中的(35.4±10.3)%发育至囊胚期前死亡;进入原肠期后,直至孵化前,存活率趋于相对稳定。如采用囊胚期胚胎的存活率计算鳀鱼的受精率,其平均受精率为(54.8±15.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钝吻黄盖鲽不同群体形态学比较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变量分析和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对蓬莱、朝鲜近海和日本釜石3个钝吻黄盖鲽Pleuronectes yokohamae群体(78尾)10个分节特征和7个量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多重比较和单因子方差结果显示,3个群体在2~5个形态特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用逐步判别法对形态特征综合分析,利用贡献率大的参数对3个地理群体进行判别分析表明,判别准确率P1为83.3%~100.0%,综合判别率为92.31%。以上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中、日群体间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钝吻黄盖鲽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
关键词: 钝吻黄盖鲽 群体 主成分分析 多变量解析 单因子方差分析 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4个不同地理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
《渔业科学进展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选取英国、法国、丹麦和挪威4个不同群体的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L.,进行了1年生长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在3、6、9和12月龄,群体间体长和体重的差异均较大,在每一个生长时期各群体体长和体重的差异排序相同。4个群体的大菱鲆体长以线性速度生长,体重以指数形式生长。综合0~3月龄、0~12月龄的绝对增重率和3~6、6~9、9~12月龄的绝对增重率和瞬时增重率,在生长速度上依次为法国、英国、丹麦和挪威群体,在生长差异上丹麦和挪威及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小,丹麦、挪威和英国、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大。大菱鲆各群体在3、6、9和12月龄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22.84%~33.48%、21.36%~30.30%、19.64%~26.97%和21.06%~35.07%,认为这4个群体的大菱鲆均可作为选育的基础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消化酶活性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亲虾进行短期饥饿处理(0、4、8、12、16 d)后,分别测定其内脏消化酶活性及部分组织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饥饿能显著影响克氏原螯虾肝胰脏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这3种消化酶的活性均不断下降,且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饥饿第4天下降幅度最大;脂肪酶活性则在第8天显著下降,随着饥饿时间的继续延长,其活性下降不明显。饥饿对克氏原螯虾亲虾免疫学指标也有一定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稍微增加,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在第8天显著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在0~12 d时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显著下降趋势;溶菌酶活性在饥饿的前8 d变化不显著,饥饿第12天溶菌酶活性下降50%,此后下降无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山工程对杭州湾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评价
《上海环境科学 》 2010 CSCD
摘要:分析了在洋山工程建设中对海洋生态系统不利影响的作业内容,包括围填造地.桥桩钻孔、疏浚、炸礁、爆破挤淤、管道排放、陆域吹填等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工艺分析,进一步筛选了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因子(主要是悬浮物、冲击波和填埋).例如悬浮物、冲击波导致渔业资源数量明显下降,从而影响生态系统供给功能.然而随着施工范围缩小,影响压力降低,至2007年,渔业资源数量基本回升至工程前的水平.由此推测,工程对海域生态供给功能的影响主要来自其施工阶段.营运期的影响主要是港口区和航道区限制了渔民捕捞作业,使得该水域渔业产量有所下降.在生态系统调节功能方面,工程没有向环境注入大量废水和废弃物,实测结果显示,2002~2006年,洋山水域营养盐的含量未见明显增高趋势.在景观方面,洋山工程的实施,严重影响了原有景观,但也催生出东海大桥等新的景观,旅游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在生态系统支持功能方面,施工阶段悬浮物、冲击波明显地影响海洋生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数量,然而目前数量已经恢复,或者有明显恢复的趋势,这表明工程营运期对海洋生物数量影响不大.洋山工程实施对洋山水域产卵场和索饵场功能维持的影响是可接受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醉剂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稚鱼耗氧率与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麻醉剂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稚鱼耗氧率与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稚鱼经2~30 mg/L的丁香酚麻醉2 h后,耗氧率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麻醉浓度为2、4 mg/L组稚鱼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 mg/L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8~30 mg/L的5个浓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西伯利亚鲟幼鱼经60~180 mg/L的丁香酚麻醉10 min后,各试验组间幼鱼血液中磷离子、总蛋白、总胆固醇、血糖、尿素、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幼鱼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90~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镁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120~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浓度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间白蛋白与乳酸脱氢酶浓度波动较大。以上结果初步表明,8~30 mg/L丁香酚可应用于西伯利亚鲟稚鱼的短途运输中,60~90 mg/L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生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吻细鳞鲑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的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活体观察和Bouin's液固定对乌苏里江尖吻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的胚胎及仔、稚、幼鱼的发育进行观察,确定尖吻细鳞鲑的发育过程,详细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形态特征以及仔、稚、幼鱼的发育特点,并将尖吻细鳞鲑与其它几种鱼类进行比较,探讨破膜所需时间与卵子性质和孵化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尖吻细鳞鲑成熟卵呈淡黄色,圆球形,卵径为(4.32±0.21)mm,含有大量卵黄,卵的比重大于水,属端黄卵,卵膜厚,无黏性,有弹性;受精卵在水温6.0~10.7℃条件下,历时597 h孵出,有效积温为190.79℃.d;尖吻细鳞鲑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等6个阶段、26个发育时期。初孵仔鱼全长为(10.67±0.02)mm,破膜第13天仔鱼出现鳔并开始上浮,第14天仔鱼卵黄囊吸收完全,仔鱼期结束,进入稚鱼期;破膜后第25天稚鱼体侧出现幼鲑斑,第35天各鳍发育完全,进入幼鱼期,此时鱼体外观与成鱼无异。
关键词: 细鳞鲑 胚胎发育 有效积温 仔鱼 稚鱼 幼鱼 人工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魁蚶4个地理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1个韩国群体与3个中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对4个群体的133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67个,4个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韩国群体为86.55%、黄岛群体为90.06%、蓬莱群体为85.96%和前三岛群体为89.47%;4个群体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460±0.232)~(0.491±0.214),Nei’s多样性指数为(0.308±0.171)~(0.331±0.199),表明4个群体遗传多态性较高;4个群体遗传分化指数在0.006~0.121之间。其中,韩国与中国的3个群体分化明显,说明韩国与中国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差异较大,黄岛群体与前三岛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最小。基于4个群体Nei’s遗传距离的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黄岛群体与前三岛群体最先聚类,两群体间距离最短,再与蓬莱群体聚类,最后与韩国群体聚类。这些数据可为魁蚶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及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