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麦冬须根正丁醇萃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麦冬须根中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ODS和Sephadex LH-20多种柱色谱技术对麦冬须根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与理化性质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从麦冬须根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甲氧基-6-甲基-7-羟基-8-醛基-3S-(3?, 4?-亚甲二氧基苯)-4-二氢色原酮(1)、甲基麦冬黄烷酮A(2)、甲基麦冬黄烷酮B(3)、大黄素(4)、肥牛木素(5)、E-对羟基桂皮酸(6)、Z-对羟基桂皮酸(7)、4-羟基苯甲酸(8)、25R-spirost-5-ene-1β,3β-diol1-O-[α-L-rhamn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9)和β-谷甾醇(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高异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麦冬黄烷酮D?,化合物5和7为首次从百合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麦冬 须根 化学成分 高异黄酮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死皮康复营养剂促使橡胶树死皮恢复过程中胶乳生理参数的变化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橡胶树死皮恢复的生理基础,本研究采用死皮康复营养剂创制死皮不同恢复程度的实验材料,分析了健康、死皮和死皮不同恢复程度植株间胶乳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pH、黄色体破裂指数、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蔗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等生理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橡胶树发生死皮后,胶乳产量、无机磷含量、硫醇含量和转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而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pH、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含量显著升高。死皮康复营养剂处理能促使死皮橡胶树的恢复,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促使死皮恢复过程中,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和蔗糖含量逐步降低,无机磷含量、硫醇含量和转化酶活性逐渐增加,胶乳产量回升,而pH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胶乳生理参数的异常与死皮发生密切相关,死皮恢复过程中,干胶含量、总固形物含量、黄色体破裂指数、硫醇含量、无机磷含量、蔗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等胶乳生理参数趋向于正常水平,调节这些胶乳生理参数向正常水平转变将有助于橡胶树死皮的恢复。研究结果为研发高效死皮防治药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橡胶树 死皮 死皮恢复 胶乳 生理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2019年,笔者在对海南地区的辣椒病害进行调查时,发现一种和常见病害症状不同的新叶斑病。田间采集病样后,经病原菌分离、显微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证明该病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 (Wakker) Boedijin]侵染引起,这是该种病原菌在中国危害辣椒的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粉、30℃、pH7.0、连续光照或光暗交替、麦芽糖和酵母提取物为病原菌最适培养条件,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2~33℃和60℃(10 min)。12种杀菌剂的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45%咪鲜胺EW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为1.0 mg/L时抑菌率达97.8%。16%乙霉威·10%嘧霉胺WP、25%三唑酮WP、65%代森锌WP和80%代森锰锌WP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70%甲基硫菌灵WP、80%多菌灵WP几乎无抑菌作用。

关键词: 辣椒 新月弯孢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伊蚊V-ATPA基因RNAi干涉载体构建及其转基因衣藻对伊蚊致死作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蚊媒传病严重危害全世界人类的生命健康,其中,伊蚊在传播疾病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基孔肯雅病的媒介昆虫。因此,对伊蚊的控制在防治上述传染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项研究构建了伊蚊V-ATPA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pMaa7IR/V-ATPAIR,通过玻璃珠法转化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itii),得到的转基因藻株喂饲伊蚊幼虫,结果显示pMaa7IR/V-ATPAIR转基因藻株对伊蚊幼虫的成活率、化蛹时间和数量、成虫羽化时间和数量均存在较大的影响。V-ATPA RNAi转基因藻株对伊蚊有一定的致死作用。由于微藻是蚊子幼虫天然食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并且目前小球藻,螺旋藻,衣藻等绿藻门微藻均可进行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技术成熟,生产成本低廉,所以可以长期大规模投放在封闭区域,形成优势藻种,这为生物杀蚊阻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恶性传染病的流行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伊蚊 莱茵衣藻 V-ATPA基因 RNA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红根病患病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红根病对橡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以患红根病和健康橡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样本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差异;同时测定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患红根病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显著降低,OTU数量和Alpha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健康橡胶树根际土壤;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略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较小;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出289类土壤真菌、525类土壤细菌,病原菌Ganoderma在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高达31.32%,在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在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含量高,碱解氮在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含量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anoderma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呈显著负相关。该结果为揭示红根病发生的根际微生态机制及研发红根病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橡胶树 红根病 根际土壤 高通量测序 Alpha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辣椒种质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辣椒种质,本试验利用种属特异性引物对根结线虫病原物开展分子鉴定,确定为象耳豆根结线虫。接着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10份一年生辣椒种质和10份中国辣椒种质进行象耳豆根结线虫抗性鉴定,计算根结指数和卵粒指数,并通过比较隶属函数,发现其中3份辣椒种质对象耳豆根结线虫表现为高抗,抗病性最强的是L518M和L525-1M,L42M次之;10份表现为中抗;7份表现为感病,抗病能力最弱的是L69-1M;未发现免疫品种。本研究发现中国辣椒种质的抗病性整体高于一年生辣椒,是重要的抗病种质来源,可用于象耳豆根结线虫抗病育种和后续抗病机理的研究。

关键词: 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 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 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野生近缘种与不同栽培蕉的杂交亲和性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雌、雄性高度不育等因素导致现有栽培蕉遗传基础狭窄、抗逆力衰退,杂交育种是拓展其遗传多样性并改良关键农艺性状的重要途径,但国内外鲜见相对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了寻找可杂交利用的父、母本材料,本研究对3份野生父本材料Musa acuminata、Musa balbisiana和Musa cheesmani的花粉活力进行检测,然后以5类栽培蕉,即香芽蕉(AAA)、粉蕉(AAB)、大蕉(AAB)、龙牙蕉(ABB)和皇帝蕉(AA)的多份代表性品种为母本,两两组合进行杂交,检测不同组合的结籽率、种子萌发率、正常苗率。结果表明:母本基因组型为ABB的品种均可结籽;与另外2份野生蕉相比,M.balbisiana作为父本时结籽率、种子萌发率和正常苗率3项指标总体上最为理想;近缘野生种M.cheesmani与栽培品种杂交可以获得后代。本研究较为系统地开展了香蕉杂交试验,取得了多项数据,可为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正在兴起的香蕉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 杂交育种 野生种 亲缘关系 杂交亲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心火龙果不同发育时期果肉呈色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火龙果属于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是具有重要经济和营养价值的热带水果之一,其果实富含花青素和甜菜红素。在果实成熟后期甜菜红素的大量积累引起红心火龙果果实转色的现象。果肉色泽是评价火龙果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其果实转色背后的基因表达调控模式并不清晰。深入研究火龙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颜色调控的分子机理有助于丰富火龙果品质形成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美红一号’红心火龙果为实验材料,采集果实发育过程中9个不同时期的样品,通过比较转录组学共识别了96种差异表达的基因,最后分析发现15个与色素代谢通路相关的基因在果实发育不同阶段显著差异表达。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与结合活性、催化活性、转运活性和结构分子活性相关的功能分类上,且与色素代谢都有重要联系;KEGG代谢途径富集结果显示,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氨基酸和核酸代谢途径、酪氨酸代谢途径富集基因较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5个与色素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验证,其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生理分析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红皮红肉火龙果发育过程中伴随大量甜菜色素的合成,且甜菜色素合成途径中DODA基因逐渐上调,在果实转色其中在P4时期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它关键基因表达逐渐下调。本研究发掘火龙果中与果实转色相关的相关基因,为后续火龙果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基因和遗传基础。

关键词: 火龙果 果实转色 转录组测序 基因挖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树莓籽油的超声辅助正己烷法提取工艺优化和理化性质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树莓籽油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作为树莓果渣的再生品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研究选择超声辅助正己烷法提取树莓籽油,经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基于响应面优化结果,以1 g∶30 mL料液比、30 min超声时间、45℃超声温度、180 W超声功率提取树莓籽油,得率为12.01%.经此法制得的树莓籽油在10项油脂理化检测中除酸价为4.5 mg/g略高于国标(≤4 mg/g)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GB 2716—2018),并且比超声乙醇法提取的树莓籽油透明度更高,酸价、过氧化值和碘值等指标更优.因此,超声正己烷法兼顾得率和油品质量适合提取树莓籽油,所得籽油可作潜在的膳食补充用油.

关键词: 红树莓籽油 超声提取 正己烷 酸价 得油率 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木香良种'热科2号'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奇楠沉香为极具收藏及药用价值的上品沉香,其鉴定目前以化学方法为主,但其种苗从苗期至采香之间则难以用传统分类和化学方法进行鉴定,DNA条形码的发展为这一产业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在明确白木香良种‘热科2号’可产奇楠沉香的基础上,采用11对植物DNA条形码通用引物对‘热科2号’和普通白木香两个沉香品种进行分子鉴定探索,发现改良的CTAB法更适合白木香叶片样本的DNA提取,继而发现ITS、ITS2和源自叶绿体的8个DNA条形码在两个品种均无变异,而ITS1序列的第159个碱基在‘热科2号’中为T,在普通白木香中为A,多样本实验证明该变异位点可以作为‘热科2号’和普通白木香种苗鉴定的分子标记。本研究结果为白木香良种‘热科2号’及其幼苗的鉴定提供分子水平的技术支持,也为白木香良种的溯源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良种 DNA条形码 鉴定 ITS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